
摘 要:本文通過收集海南省1987年-2011年的旅游業總收入和GDP的統計數據,借助EViews軟件系統利用最小二乘法對海南省旅游業總收入和海南省GDP進行實證分析,建立回歸模型,得出的結論表明海南省旅游業與海南省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較強的正向交互影響作用,根據結論提出可行的政策性建議。
關鍵詞:旅游業;總收入;GDP;經濟增長
一、研究背景、意義與價值
自海南建省以來,海南旅游業發展勢頭迅猛,海南省GDP對旅游業的依賴程度變得越來越高,旅游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也越來越顯著。從1987年到2011年,海南省旅游業的國內收入從0.71億元增長到299.47億元,增長了近422倍. 2011年國內外旅游人數為3001.34萬人次是1987年旅游人數的40倍。本文擬建立回歸模型,利用海南省1987年—2011年數據估計模型參數,進而說明海南旅游業總收入對海南經濟的影響。
現有的文獻對海南旅游業與經濟影響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旅游業與三次產業關聯度、影響旅游業收入的主要因素實證分析層面,很少有人對海南省GDP與旅游業總收入進行實證分析,而本文對海南省GDP和旅游業總收入進行實證分析,為海南政府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提供參考性的建議。
二、數據及模型的建立
本文從眾多指標中選取了以海南省GDP作為經濟增長的基本指標,采用國際旅游收入和國內旅游收入總和:用當年的匯率把外匯收入轉換為本幣收入和國內旅游收入加總求和得總收入作為衡量指標來衡量旅游業的發展,收集海南省1987年—2011年海南省GDP和旅游總收入的時間序列資料進行分析,建立計量經濟學模型 ,利用Eviews得到如下結果:
表1 回歸結果
參數估計和檢驗結果為:
(-0.2503)(49.5114)
由上述方程可知,所估計的參數 ,說明每增加1億元旅游業收入,就導致海南省GDP增加7.6527億元。 的值為正值,表明海南省GDP隨旅游業的增加而增加。
三、模型結果分析
由上圖我們可知,可決系數 ,說明所建模型整體上對樣本數據擬合較好,即解釋變量“旅游業總收入”對被解釋變量“南省GDP”的絕大部分差異做出了解釋。
對回歸參數 進行t檢驗:原假設H0: ,備擇假設H1:
由上圖可知值為 ,在a=0.05,自由度為n-2=25-2=23查t分布表得臨界值為t0.025(23)=0.069,因為 ,所以應該拒絕原假設,不拒絕備擇假設,表明回歸模型中旅游業總收入對海南省GDP是有顯著影響的。
本文選用White法檢驗模型的異方差,通過EViews軟件得出White檢驗為:
表2 White檢驗結果
從上表可知,nR2=3.0691,在a=0.05下查x2分布表,得臨界值為 ,因為
四、結論及建議
對海南經濟與海南旅游業總收入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后,我們得出海南省旅游業與海南省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較強的正向交互影響作用。但是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在發展海南旅游業的同時我們必須注意到由旅游業引發的問題:首先是關于環境方面的問題,其次是旅游宣傳促銷力度不夠,缺乏統一的管理;最后旅游市場不規范,服務人員素質低下,法制監督管理不完善。因此要進行改進,首先合理開發旅游資源,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海南的旅游業大部分是建立在對旅游自然資源的充分開發利用基礎上,因此在開發旅游資源時,我們必須注意保護生態環境,同時防止旅游資源的過度開發。其次要對全民進行教育和宣傳,加強旅游科普工作,提高公眾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其次:加大宣傳力度,塑造海南整體形象。要想海南島成為中外游客理想的旅游目的地,海南就必須擁有自己的形象而且提高知名度。因此我們要實施以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的營銷戰略,開展有計劃、有重點、有主題的宣傳促銷,政府可以組織或承辦大型的國際性活動;為突出宣傳海南旅游的整體形象和各地的特色,除傳統手段外,還可通過互聯網、光碟、電視媒體、廣告等的宣傳手段。最后要加強旅游業行業經營管理,規范市場秩序。海南島有著優越的旅游資源,獨特的人文資源,以及區位優勢,國家出臺政策大力發展海南旅游業,加上“黃金周”的實行,海南旅游行業得以迅速發展。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影響了海南的旅游形象。針對這些問題,政府應加大執法力度,對旅游景點制定統一的價格、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及服務質量;依法對旅游市場進行監督和治理,使一切旅游活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秩序良好、運作順利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