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國 方艷青


到2013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億,其中近六成分布在農村。中國必須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努力保障廣大農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只有從根本上解決農村人口的養老問題,才能算是解決了我國人口的養老問題。在近幾年,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進展緩慢,參保率低,保障程度不高,一些地區甚至曾經出現過退保現象,成為現階段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和民生問題。因此,對農民未參加新農保的決策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有利于找出影響農民參加新農保決策時的重要影響因素,可以解釋新農保目前的現狀,可以為我國制定促進新農保事業的發展政策與措施,緩解我國未來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會出現的老年危機。
一、農民參加新農保決策對比分析的意義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比較高。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農村養老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一個老人的養老問題既關系到一個家庭和諧安康,也牽涉到社會穩定。對參加與不參加新農保決策進行對比分析,不論是對農民自身還是政府,都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政府而言,通過分析對比參加和不參加新農保農民的一些行為特征,有助于了解農民在進行參加新農保決策時的社會和行為特征,從而使政府更好地對農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進行有效的引導和管理,進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逐步實現社會保障均等化落到實處,確保實現農民養老保障權益,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于農民而言,分析對比參加和不參加新農保農民的一些行為特征,將有助于使農民的參保、不參保行為更趨于理性化、科學化、非盲目化。有利于加快新農保制度的落實和普及,切切實實解決廣大農民子孫萬代老有所養難題。
二、農民參加新農保決策主要行為特征的對比分析
1.分析數據來源。對農民是否參加新農保決策對比分析,筆者主要是采用實地調研數據。主要對遼寧省康平縣、湖北南漳縣、山東費縣、江蘇海寧市的部分農村農民參加新農保的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獲得有效問卷778份。調查問卷共包括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對新農保政策的了解情況、參加新農保的情況、對新農保政策的看法、60歲以上參保者待遇落實情況、對新農保的整體評價和對新農保的意見建議七個部分。
2.農民參加新農保決策的對比。(1)農民是否參加新農保決策的比例。在全部被調查者中,有361人選擇參加了新農保,有417人選擇未參加新農保。
(2)農民參加新農保決策的行為特征對比分析。盡管新農保已經實現全國縣級全部覆蓋,但被調查中,農民參保的比例只有46%,有54%的農民尚未參加新農保,是什么原因、什么因素影響了農民參加新農保的決策,通過調查,其行為特征對其決策影響主要包括:
①收入水平對新農保決策的影響。在被調查者中,將參加和未參加新農保農民的人均月收入進行了分類整理,其中,參加新農保的人均月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00元以下為3.6%,200-500元為21.6%,500-1000元為29.4%;1000-2000元為23.7%;2000元以上為21.6%。而未參加新農保的人均月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00元以下為13.3%,200-500元為20%,500-1000元為20%;1000-2000元為25%,2000元以上為21.7%。家庭人均月收入對參加新農保的影響,從比較的結果來看,新農保對收入很低者有較大影響外,對其他收入層次的人影響不大,參加和不參加新農保的人數都相差不大。新農保政策應對收入低者給予更多幫助和優惠。
②年齡對參加新農保決策的影響。在被調查者中,將參加和未參加新農保農民的年齡進行分類整理,其中,參加新農保的年齡比例分別為:16-44歲為46.9%,45-59歲為33.3%,60歲以上為19.8%。而未參加新農保的年齡比例分別為:16-44歲為62.3%,45-59歲為19.7%,60歲以上為18%。由此可以看出,由于42.4%的被調查者年齡在16-44歲之間,距離養老還有相當長的時間,選擇不參加新農保的比例明顯要比45-59歲或60歲以上的高很多。但從全部被調查者來看, 45-59歲這個區域內的人相對較少,60歲及以上的人數更少,所以不同年齡對農民參加新農保的決策影響比較大,特別是應加大對45歲及以上的人們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加入新農保。
③受教育程度對參加新農保決策的影響程度。受教育程度包括文盲、小學、初中、高中或中專及大專以上,通過對參加和不參加新農保調查者的受教育程度對比分析如圖1所示,該圖呈現一個正態分布,在圖的兩端,參保的人數都很少,他們的文化程度分別是文盲和大專及以上,我們應進一步了解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們不參保的原因,與此同時,應該給予文化程度低的人們更多幫助,讓他們更多的了解新農保。另外初中文化程度選擇不參加新農保的比例要明顯高于其他文化程度,也高于選擇參加新農保的比例。
④對新農保了解程度對參加新農保決策的影響。通過對比分析,參加和不參加新農保農民對新農保政策的了解程度如圖2所示。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不管參加和不參加新農保都是了解較少的比例更高,特別是除了一點不了解新農保政策的人外,了解越少的反而比了解越多的人更愿意參加新農保,這應該引起我們深刻的關注,為順利推行新農保做好保障。
⑤對新農保政策的認識對參加新農保決策的影響。農民對新農保的認識可以用農民對新農保政策的可持續來考察,新農保政策的可持續一直是各方十分關注的問題之一,也是影響農民參加新農保的重要因素。在調查中,被問及參加新農保后最擔心的問題時,有68.8%的農民擔心政策變化。
在問卷調查中,對于選擇未參加新農保的原因,其中包括“擔心政策變化”一個選項,更有88.7%的農民選擇了該項。
三、結語
通過以上對參加新農保和未參加新農保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結論:第一,家庭人均月收入對參加新農保決策的影響,主要是低收入者有較大影響,新農保政策應對收入低者給予更多幫助和優惠。第二,不同年齡對農民參加新農保的決策影響比較大,特別是應加大對45歲及以上的人們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加入新農保。第三,受教育程度對參加新農保決策影響主要應關注文盲和初中文化程度者。第四,應認真分析為什么對新農保政策了解越少的反而比了解越多的人更愿意參加新農保,為順利推行新農保做好保障。第五,作為廣大農民來說,他們一是關心可以得到多少實惠,二是非常關心政策的穩定狀況,是否可持續發展,畢竟由老農保到新農保,很多農民經歷了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起伏變化,而且這項制度仍在變化之中,這種變化仍然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所以,新農保制度在實施過程中,進行一定的調整和改革是大趨勢,但在制度頂層設計師一定要站在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基金支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我國農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決策模式研究(項目批準號:12YJA840036)”;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我國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決策模型研究(項目編號:13YJA840014)”]
(作者單位: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計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