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中英 陳培峰 黃萌 朱勇良 謝裕林 張青

摘要:以蘇香粳3號為材料,采用裂區試驗,研究不同栽插密度、施氮水平對蘇香粳3號直鏈淀粉含量及淀粉黏滯性的影響。結果表明:(1)施氮量對稻米淀粉黏滯性的影響均達到顯著水平,隨著施氮量的增加,直鏈淀粉含量顯著增加,峰值黏度、熱漿黏度的影響,其趨勢表現一致,在N10處理下最高,其次是N0、N15處理,N20處理最低,消減值表現為相反的趨勢;(2)種植密度對稻米直鏈淀粉含量、峰值黏度、熱漿黏度、崩解值、最終黏度、消減值均有顯著影響,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直鏈淀粉含量先增加后下降,峰值黏度、熱漿黏度、最終黏度均有下降的趨勢,消減值則相反;(3)從對施氮量、種植密度與稻米直鏈淀粉含量、崩解值、消減值的回歸分析看出,影響稻米直鏈淀粉含量、崩解值、消減值的主導因子均為施氮量,其次是種植密度。
關鍵詞:密度;氮肥水平;粳稻;淀粉;黏滯性
中圖分類號: S511.2+20.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7-0069-02
蘇香粳3號(原名:蘇05-中鑒3)是江蘇太湖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1999年用武粳13/北明雜交配組,經過2年南繁加代,于2004年選育而成的中熟中粳新品系,2010年12月通過蘇州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受省委托)。該品系生育期早,在江蘇蘇州地區種植一般在9月25日左右成熟;米質優,外觀米質可達國標三級優質稻米標準;食味佳,有清香味,超過日本越光;產量較高,6 750 kg/hm2左右,產量潛力可達8 250 kg/hm2,是有一定市場前景的優質稻新品種。研究表明,稻米蒸煮食用品質性狀除了由遺傳控制及氣候因子的影響外,栽培條件對其影響也很大[1-2]。舒慶堯等報道,稻米的蒸煮食用品質與稻米淀粉黏滯性特征(RVA譜)有關[3]。本試驗通過對不同密肥栽培條件下蘇香粳3號稻米RVA譜的分析,研究蘇香粳3號在不同密肥栽培條件下稻米蒸煮食用品質的變化及稻米達到最佳蒸煮食用品質性狀的密度和肥料水平,為蘇香粳3號優質高效栽培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1年在江蘇太湖地區農科所試驗地進行,試驗地土壤為黃泥土,供試水稻品種為中熟中粳稻蘇香粳3號。按裂區進行設計,施氮量為主處理,設0、150、225、300 kg/hm2共4個施氮(純氮)水平,分別記為N0、N150、N225、N300。氮肥施用見表1,皆以25%作為基面肥,移栽前2 d施入;30%作為分蘗肥,移栽后7 d左右施用;30%作為平衡肥,移栽后 14 d 左右施用;15%作為穗肥,移栽后30 d左右施用。氯化鉀均以150 kg/hm2與穗肥一起施用(200 g/區)。移栽密度為副處理,株距20 cm、行距13.3 cm,每穴基本苗數設2、4、6苗3個水平,折合基本苗數為75萬、150萬、225萬苗/hm2,分別記為D2、D4、D6。主副區均設3個重復,共12個大區,36個小區,小區面積13.3 m2,每小區500穴。主區面積為 40 m2,副區面積為13.3 m2,主區和重復間設走道,主區和走道筑寬1 m的雙埂隔離,副區筑0.4 m的單埂,病蟲害防治和水漿管理均參照常規管理。
1.2 分析測定
直鏈淀粉含量按國家標準GB 1350—1999《稻谷》測定。收獲后3個月,采用澳大利亞Newport Scientific儀器公司生產的RVA Super-3型淀粉黏滯性快速分析儀分析各處理的稻米RVA譜。采用Excel進行數據統計、SPSS統計軟件進行分析。RVA譜特征值主要包括峰值黏度、熱漿黏度、崩解值(峰值黏度-熱漿黏度)、最終黏度、消減值(最終黏度-峰值黏度)、峰值時間和糊化溫度。
2 結果與分析
2.1 氮肥施用量對稻米直鏈淀粉含量和淀粉黏滯性的影響
分析氮肥施用量對稻米直鏈淀粉含量和淀粉黏滯性的主效用(表1),表明施氮量對稻米直鏈淀粉含量、峰值黏度、熱漿黏度、崩解值、最終黏度、消減值的影響均達到顯著水平,對糊化溫度的影響不顯著。隨著施氮量的增加,直鏈淀粉含量顯著增加,N300處理直鏈淀粉含量最高,顯著高于N150和N0處理。對峰值黏度、熱漿黏度的影響趨勢表現一致,隨著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N150處理最高,其次是N0、N225處理,N300處理最低。消減值則表現為相反的趨勢,N150處理下消減值顯著低于其他處理。N0、N150、N225處理最終黏度差異不顯著,分別為141.46、141.50、142.25,但顯著高于N300處理。隨施氮量的增加,崩解值顯著降低,N300處理比N0處理下降了9.72%。
2.2 種植密度對稻米直鏈淀粉含量和淀粉黏滯性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種植密度對稻米直鏈淀粉含量、峰值黏度、熱漿黏度、崩解值、最終黏度、消減值均有顯著影響,對糊化溫度的影響不顯著。稻米直鏈淀粉含量在D4處理下最高,其次是D6處理,顯著高于D2處理。對峰值黏度、熱漿黏度、最終黏度影響其趨勢表現一致,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峰值黏度、熱漿黏度、最終黏度均有下降的趨勢,D2處理顯著高于D6處理。對崩解值的影響表現為D4處理下最高,顯著高于D6處理,其次是D2處理,而消減值則相反。
2.3 氮肥施用量、種植密度與稻米直鏈淀粉含量和淀粉黏滯性的關系
分別對施氮量、種植密度與稻米直鏈淀粉含量和崩解值、消減值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表明,稻米的直鏈淀粉含量(Y1)與施氮量(X1)和種植密度(X2)相關,通徑系數為0.824、0283,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為:Y1=7.041+0.035X1+0036X2,呈極顯著正相關(F=14.24**);崩解值(Y2)與施氮量(X1)和種植密度(X2)的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為:Y2=98.047-0.416X1-0.715X2,通徑系數為-0.608、-0.346,呈顯著負相關(F=4.33*);消減值(Y3)與施氮量(X1)和種植密度(X2)的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為:Y3=-29.815+0.289X1+0415X2,通徑系數為1.339、0.637,呈顯著正相關(F=682*)。從對施氮量、種植密度與稻米直鏈淀粉含量和崩解值、消減值回歸分析還可以看出,影響稻米直鏈淀粉含量、崩解值、消減值的主導因子均為施氮量,其次是種植密度。隨著施氮量、種植密度的增加,蘇香粳3號直鏈淀粉含量和消減值增加,崩解值下降,蒸煮食味品質變差。
3 結論與討論
直鏈淀粉含量與米飯質地的多項物理特性尤其是硬度、凝聚性、黏度具有密切的關系,稻米中直鏈淀粉含量過高或過低,米飯品質均較差[4-6]。舒慶堯等研究結果表明,RVA譜能較好地區分表觀直鏈淀粉相似的優質與劣質品種[3]。美國、日本等已將RVA作為評價稻米蒸煮食味品質優劣的重要指標之一,RVA譜中的最高黏度、崩解值與稻米的食味品質有密切關系,稻米的食味品質與最高黏度、崩解值呈顯著正相關[7-8]。
適宜施氮量、種植密度不但有利于增加群體的總穎花量和葉面積,提高水稻產量,而且還能顯著影響稻米的食味品質[9]。本研究結果表明,隨著施氮量的增加,直鏈淀粉含量顯著增加,峰值黏度、熱漿黏度的影響趨勢表現一致,在總施氮量為150 kg/hm2條件下最高,氮肥用量過高或過低蘇香粳3號的峰值黏度、熱漿黏度均較低。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直鏈淀粉含量先增加后下降,峰值黏度、熱漿黏度、最終黏度均有下降的趨勢,而消減值則相反。從對施氮量、種植密度與稻米直鏈淀粉含量和崩解值、消減值回歸分析還可以看出,影響稻米直鏈淀粉含量、崩解值、消減值主導因子均為施氮量,其次是種植密度。根據研究結果,結合生產實踐,以協調水稻產量與品質為目標,蘇香粳3號在施氮量為150~225 kg/hm2,栽插基本苗為150萬苗/hm2條件下,能協調好產量與品質的關系,具體技術措施還應依據當地栽培方式、土壤肥力、水稻群體質量等因素靈活調節。
參考文獻:
[1]湖南省優質稻生產技術體系及其應用理論研究協作組.施肥對稻米品質和產量的影響研究[J]. 湖南農學院學報,1989,15(3):1-5.
[2]劉 建,徐少安. 密肥條件對水稻產量及種植效益的影響[J]. 湖北農學院學報,2004,24(1):1-5.
[3]舒慶堯,吳殿星,夏英武,等. 稻米淀粉RVA譜特征與食用品質的關系[J]. 中國農業科學,1998,31(3):25-29.
[4]趙慶勇,張亞東,朱搖鎮,等. 播期與地點對不同生態類型粳稻淀粉RVA譜特性的影響[J]. 江蘇農業學報,2014,30(1):1-8.
[5]陳 能,羅玉坤,朱智偉,等. 優質食用稻米品質的理化指標與食味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水稻科學,1997,11(2):70-76.
[6]龔紅兵,曾生元,李 闖,等. 環境條件對江蘇粳稻食味品質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2013,41(10):55-57.
[7]吳關庭,李旭晨. 稻米食味的研究與改良[J]. 中國農學通報,2000,16(6):21-24.
[8]樸鐘澤,羅志祥,韓龍植,等. 上海和韓國粳稻品種米質特性比較[J].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2002,20(4):296-301.
[9]周培南,馮惟珠,許乃霞,等. 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對水稻產量及稻米品質的影響[J]. 江蘇農業研究,2001,22(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