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曄
退出機制在長期激勵中很關鍵,尤其是,員工持股是員工出錢買的,因而退出機制更加重要,如果不建立有效的退出機制,后患很大。當然,退出機制不存在一個統一的、適合所有企業、所有情況的模式。各家公司推行員工持股的理念不同,在退出的安排上可能會有所差異
2015年7月,中國保監會發布《關于保險機構開展員工持股計劃有關事項的通知》,一時間險企員工持股成為市場熱議。
此次保監會的通知亮點很多。首先,能實施員工持股的公司的條件相對寬松,適用范圍因此比較廣,要求是“連續經營3年以上,員工持股計劃實施最近1年公司盈利”,“上年末以來分類監管評價為B類或以上”。其次,從參與的員工來看,非常強調長期導向、員工保留。這主要體現在,參與對象原則上應為正式在崗且工作滿兩年以上的員工,之前證監會的員工持股文件并沒有從監管角度限制工作年限;鎖定期3年,如果公司未上市,那上市后可能還要鎖3年。其三,持股的總量比較有力度,特別是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可達25%,體現監管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第四,對涉及公司股本或注冊資本總額5%以下的員工持股,只需要向監管部門備案,權力交回股東。最后,在股份的來源、持股方式方面靈活多樣,包括了股東轉讓、股東自愿贈與等;持股方式涉及公司制企業、合伙企業或通過資產管理計劃等。
員工持股在搞活機制、優化公司治理上,有非常積極的作用;而人力資本在提升股東價值、企業效益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傳統的薪酬之外,理應更好地參與分享資本的增值。相較很多行業,險企實施員工持股的意義可能更重大。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關于保險機構開展員工持股計劃有關事項的通知》答記者問時表示,保險業作為人才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行業,迫切需要通過員工持股建立利益共享機制,提升保險公司經營效率和綜合實力。此前,因為對國有金融企業員工持股的監管限制、非國有金融企業的員工持股政策不太明朗等原因,只有極少數險企推出了員工持股。其中,上市險企層面,迄今僅有中國平安實施了員工持股。根據公告,中國平安2015年度核心人員持股計劃通過二級市場完成購股,耗資3.12億元,占總股本的0.044%。這次保監會出臺文件、政策明朗,會對保險行業產生非常大的影響,險企推員工持股會成趨勢。
除了保險業外,銀行業中,民生銀行、招商銀行等推出了員工持股;基金業,從業人士可以持有本公司股份;證券業,證券公司股權激勵的征求意見稿已出臺。未來,員工持股在金融業的實施是非常可以期待的。
前景廣闊,如何將好事辦好?險企實施員工持股,需要把握好三個原則。一,自愿參與的原則很重要。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員工要花真金白銀來持股。如果不是自愿的,尤其是同時使用了杠桿融資,假如收益為負數,可能會產生負激勵,甚至演變成群體性事件。其二,參與的員工要有一定的廣泛性,既不是大鍋飯一樣的全員持股,也不是管理層收購,需在兩者之間把握好度。第三,對持股的退出機制要做非常有效的安排。比如,員工離職了,股份可以帶走還是退回來?退回來的定價是什么?退出機制在長期激勵中很關鍵,尤其是,員工持股是員工出錢買的,因而退出機制更加重要,如果不建立有效的退出機制,后患很大。當然,退出機制不存在一個統一的、適合所有企業、所有情況的模式。各家公司推行員工持股的理念不同,在退出的安排上可能會有所差異。
作者系韜睿惠悅高管薪酬亞太區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