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宏,汪小平,潘衛國,白文海,齊 鵬
(1.遼河油田金馬油田開發公司,遼寧盤錦 124010;2.丹諾(北京)石油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北京 100015)
稠油油田吞吐開發后期采用蒸汽驅開發,由于儲層的非均質性、油汽水密度、黏度的差異造成蒸汽超覆、指進、汽竄及層內層間受效不均等矛盾,直接影響蒸汽驅開發效果[1-3]。例如黑帝廟油田蒸汽驅3個井組中12口對應油井存在汽竄跡象,正常生產時12口油井產油96.0 t/d,含水率77.5%,井口溫度48.3℃;出現汽竄跡象后,產油為 26.3 t/d,影響產量 69.7 t,含水率上升13.8%,井口溫度平均上升7.7℃。針對蒸汽驅生產中對應油井汽竄問題,主要采用高溫調剖技術來解決,從調剖機理上主要分為固體顆粒類調剖、高溫凝膠類調剖、高溫泡沫類調剖。凝膠類調剖劑中聚合物高于90℃后降解嚴重,限制了其在熱采過程中的應用;無機顆粒類高溫調剖劑耐高溫,但只能在近井地帶進行封堵;高溫泡沫類調剖劑封堵有效期短,大孔道封堵效果差。隨著稠油油藏蒸汽驅開發時間增長,地層非均質性越來越嚴重,單一調剖體系存在作用時間短、作用效果有限的問題[2,4-5]。對此,我們開展 GW 高溫調剖劑研究,解決調剖劑體系耐溫性能、封堵性能、調剖有效期和封堵半徑。
GW調剖劑由無機復合堵劑組成,配制成懸浮液(長×寬×高)注入地層,通過復合堵劑的選擇性進入大孔道,在一定時間固化,并與地層膠結,從而達到調剖封竄目的。
復合堵劑主劑為粉末狀無機材料,不溶于水,平均粒徑為15 μm;通過增黏劑、穩定劑在水中的懸浮作用使漿體成為穩定的懸浮液,為假塑性流體,具有良好的泵送效果;進入地層后靜態黏度提高,有利于封堵,且通過促凝劑和緩凝劑的作用,能有效調節其凝固時間,達到有效封堵目的層作用。調堵液中所有組分均參加化學反應,水也是其中重要的反應物,最終以結晶水形式存在于固化體中,因而固化后體積不會因失水而收縮,最終產物為硅酸鹽物質,該物質結晶強度高、膠結緊密。
GW 調剖劑基本性能:密度 1.19~1.20 g/cm3,可泵送時間12 h保持液態(60℃),固化時間20 h轉變為固體(65℃),穩定性3 h上下密度差為0.01 g/cm3,固化后耐溫350℃。
實驗用油為大慶油田原油,65℃下黏度為9.8 mPa·s。實驗用水為大慶油田清水和污水,其離子組成見表1。封堵實驗用水為清水,雙管并聯驅油實驗用水為污水。

表1 大慶油田水質分析
實驗巖心為石英砂環氧樹脂膠結人造巖心,幾何尺寸(長 ×寬 ×高)為15 cm ×4.5 cm ×4.5 cm,為了模擬地層中大孔道形成情況,沿巖心長度方向鉆孔,孔深分別為3,6,9 cm,孔徑分別為0.8,16.0,25.0 mm,填充石英砂,粒徑為35~40目。
驅替實驗設備主要包括平流泵、壓力傳感器、巖心夾持器、手搖泵和中間容器等。
實驗溫度:雙管并聯驅油實驗為65℃,其他實驗為常溫。
將GW調剖劑倒入固化模具中,抹上黃油密封,放入65℃恒溫水浴中養護一定時間,打開模具,取出固化體,保持2個端面平整,放在試驗機上部支承塊下面中心位置,下壓1 cm時壓力為其抗壓強度,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P為試樣抗壓強度,N/cm2;F為試樣下壓1 cm時載荷,N;A為試樣截面積,cm2。
分別測定鉆孔前后、填砂前后巖心水相滲透率,將鉆孔和未鉆孔巖心并聯,注入GW調剖液,將巖心在實驗條件下放置24 h,水驅至注入壓力穩定,計算滲透率和封堵率。
分別測定鉆孔前、填砂后巖心水相滲透率;巖心飽和油,計算含油飽和度;鉆孔和未鉆孔巖心并聯組成模型,水驅至含水率98%;將鉆孔巖心注入GW調堵液;將鉆孔巖心在實驗條件下放置24 h;由鉆孔巖心和未鉆孔巖心并聯組成模型,水驅至含水率98%,計算采收率和分流率。上述實驗水驅過程注入速度為0.6 mL/min。
配制GW調剖液,注入1.0 PV GW調剖液,在120℃下養護48 h,注入2.0 PV清水測定巖心滲透率,將巖心放入高溫高壓鋼瓶中,在300℃恒溫箱中加熱7 d,注入2.0 PV清水測定水相滲透率,計算封堵率。
配制GW調剖液,養護溫度65℃,稠化時間35 h,考察養護時間對其抗壓強度的影響,結果見表2。隨著養護時間延長,抗壓強度增加,從而提高其封堵能力和有效性。

表2 養護時間對抗壓強度的影響
封堵試驗結果見表3。對于單塊巖心,鉆孔巖心封堵率高于未鉆孔巖心的;對于鉆孔巖心,隨著孔長度增加,封堵率增加;孔長度相同條件下,隨著孔徑增加,封堵率增加。對于并聯巖心物理模型,當鉆孔巖心尺寸為φ25 mm ×9 cm時,候凝24 h,封堵率可達78.1%,表現出較強的封堵能力。
由于調堵液中顆粒不溶于水,且平均粒徑為15 μm,因此,調堵液的主劑粒徑使其具有自主選擇進入大孔道的特性[3,6]。

表3 封堵試驗結果
巖心孔尺寸為φ16 mm×9 cm,雙管并聯驅油實驗結果見表4。
從表4看出,水驅結束注調堵液后,模型各小層采收率呈現不同程度增加,其中未鉆孔巖心采收率增幅較大,鉆孔巖心采收率增幅較小。與水驅采收率比較,調驅采收率年均增幅18.2%,表現出較好的調剖效果。

表4 雙管并聯驅油實驗結果
在水驅階段,隨著注入量增加,高滲透層分流率增加,低滲透層降低。在注入調剖液后續水驅階段,隨著注入量增加,高滲透層分流率先減小后增大,低滲透層分流率先增大后減小。在后續水驅結束時,與水驅結束時比較,高滲層分流率從99.0%降至79.6%,表現出了較強的液流轉向能力。
雙管并聯驅油實驗過程中注入壓力、含水率和采收率與注入量的關系見圖1。在水驅階段,注入壓力逐漸降低,含水率和采收率快速上升。注入調堵液后續水驅階段,注入壓力升高后降低,含水率降低后升高,采收率明顯升高。與水驅階段相比較,注入調堵液后注入壓力升幅、含水率降幅和采收率增幅較大,表現了較強的封堵能力。

圖1 含水率、采收率和注入壓力與注入量的關系
采用40目填砂管進行耐高溫封堵實驗,結果見表5。

表5 300℃加溫后巖心封堵率
從表5看出,高溫后封堵率平均在90%以上,說明耐高溫調堵劑固結體經高溫高壓后,封堵率完全能滿足稠油熱采高溫調堵的要求。
2013年在黑帝廟油田蒸汽驅對應生產井上實施高溫調剖5口井,5口汽竄井封堵前汽竄嚴重,井口出液溫度最高達90℃,封堵后溫度大幅下降,平均單井降溫33℃,說明對汽竄通道封堵效果好。封堵汽竄通道,使油井近井地帶汽驅方向改變、擴大了蒸汽驅油面積,使鄰井得到注汽能量補充。供液能力提高,產油增加、含水率下降。緩解了平面矛盾。措施后增油957.3 t,10口間接受效井增油 1 171.9 t,累計增油 2 129.2 t,至2014年10月底,投入產出比1∶4.3。
其中M25井于2013年11月1日進行高溫調剖試驗,以封堵竄流通道,降低油井水含水率,提高縱向動用程度。施工壓力上升3.5 MPa,竄流通道得到有效封堵。頂替液處理范圍0~3 m,可保持近井地帶壓降曲線不受影響。注汽壓力上升3.4 MPa,油層動用程度提高。本周期生產119 d,累計產油量203 t,產水量2 590 m3,周期最高產油 4.6 t/d,含水率 87.4% ,階段增油 154 t。
1)GW高溫調剖劑具有良好的懸浮性、耐溫性和封堵強度,可以實現地層深部調堵。
2)GW高溫調剖劑平均粒徑為15 μm,不能進入孔喉小于15μm的普通油層,可實現對大孔道有效封堵。
3)現場試驗表明,GW高溫調剖措施后,平均有效期達1 a以上,對比其他高溫調剖體系具有明顯優勢。
[1]高博.汽驅動態調控技術及在齊40塊井組中的應用[J].石油地質與工程,2010,24(1):84 -90.
[2]趙修太,付敏杰,王增寶,等.稠油熱采調堵體系研究進展綜述[J].特種油氣藏,2013,20(4):1 -4.
[3]宋春紅,趙長喜,吳荷香,等.泌淺10斷塊蒸汽驅整體調剖堵竄技術應用研究[J].石油地質與工程,2010,24(1):101-103.
[4]劉清華,裴海華,王洋,等.高溫調剖劑研究進展[J].油田化學,2013,30(1):145 -149.
[5]佟爽,劉永建.蒸汽熱力采油中抗高溫調剖堵劑的應用與展望[J].中外能源,2012,17(1):47 -50.
[6]潘赳奔,欒林明,張國榮,等.稠油注汽井用高溫調剖封竄劑的研制與應用[J].精細石油化工進展,2003,4(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