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占軍 岑靜 宋明義 馮立新 盧新哲


摘要:在浙北選擇3處采集6組水稻植株樣品測定其硒及其他重金屬元素含量,結果表明,水稻植株中硒及重金屬元素含量規律明顯,各器官內的硒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根、葉、莖、籽實,根系中硒含量明顯高于其他3個器官;重金屬元素主要集中在根系中,銅、鋅元素在水稻莖中含量相對較高;適當延長稻谷成熟期,稻米中重金屬含量變化相對較小,但可增加硒的含量。
關鍵詞:浙北;水稻;植株;硒元素;重金屬元素;根
中圖分類號: X712;S511.0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7-0349-03
隨著人們對農產品中有益、有害元素的日益重視,作為主要糧食作物,稻米中硒及重金屬元素的相關評價工作也越來越重要。目前,硒及重金屬元素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已有較多研究[1-4]。
作物生長往往呈“S”形曲線,在作物生長初始期、快速增長期、緩慢停滯期,植株體內各元素遷移是一個動態過程。水稻抽穗結實期生長雖然變緩,但仍是提高稻品質的重要時期,研究這一期間水稻植株內各元素的遷移、分布隨時間變化的動態過程,對控制稻米中各元素的含量具有重要意義。試驗以浙江省海鹽縣澉浦鎮的水稻植株及其根系土為對象,研究自然狀態下不同品種水稻植株根、莖、葉、籽實在水稻抽穗結實期對硒及重金屬元素的吸收規律,為提高稻米品質、合理控制農產品中重金屬元素含量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海鹽縣澉浦鎮位于浙江省北部平原,錢塘江入??诒卑?,面積65 km2,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量豐沛。平原區面積約為20 km2,土壤類型以水稻土為主,是浙北水稻重要種植區,水稻收獲期在11月初;西南地區為侏羅紀晚期(J3h)火山碎屑巖及花崗巖出露區,總面積約為19 km2,海拔高度為100 m左右。
1.2 樣品采集及檢測指標
在表層土壤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采樣點3處,于水稻抽穗結實期分別按根、莖、葉、籽實4個部位,整株采集6組水稻植株樣品共26份(表1),其中,GPN24與GPN23位于同一塊田。另選擇1處,按1~7 d時間間隔同位采集4份籽實樣品。樣品自然風干,送國土資源部合肥礦產資源監督檢測中心測試Cr、Zn、Pb、Cu、Ni、Cd、As、Hg及Se等9項指標。
1.3 樣品測試
籽實經分揀、去除石子等,清水淘洗干凈,用去離子水淘洗3遍,晾干, 用專用機具無污染加工至粒度直徑約245 μm
2 結果與分析
2.1 表層土壤硒及重金屬元素含量特征
表層土壤是農作物中各元素的主要來源,對其元素含量的高低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研究區采集平原區表層土壤815份進行分析,結果由表3可見,平原區表層土壤除Cr、Ni外,其他各元素均低于或接近浙北背景值。根據“富硒土壤具有一定規模,約占耕地總面積的60%”這一富硒土壤評價標準發現,研究區土壤總體上略高于此標準;根據國家《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 15618—1995)對重金屬進行評價,發現研究區土地質量基本情況較好。
2.2 水稻植株各器官對硒及重金屬元素的吸收規律
由表4可見,水稻植株體內各元素分布規律比較明顯;適當延長稻谷的成熟期,稻米中As、Hg含量基本無變化或含量變化較小,而Zn、Pb、Cr含量減少,Cd、Cu含量先增加后減少;根、莖、葉及籽實中Cd、Zn含量分別增加約29%、24%,Cr、Ni含量分別減少約25%、22%,其他元素變化不大;重金屬元素主要集中在根系中,水稻莖中Cu、Zn含量相對較高;Se在水稻植株各部位的含量高低為:根>葉>莖>籽實,根系中含量明顯高于其他3處,葉片中Se含量約為莖中的1.4~1.98倍,但水稻植株Se總含量相對變化不大,這可能是由于在水稻成熟期,水稻植株對土壤中的Se停止吸收,而根系中的Se逐漸向葉片中遷移;不同品種的水稻對元素的吸收具有差異性[5-6],韓祖2(糯谷)植株對Se的吸收能力要高于其他2個品種,3個水稻品種對Se的吸收能力大小依次為韓祖2、秀水134、尖谷;隨著成熟期的延長,除根系中Se含量明顯降低外,其他器官的Se含量呈微量增加趨勢,其中,糯谷籽實Se含量增加更為明顯,增加約54.5%,這可能與糯谷生長期較長、抽穗結實期略滯后于其他品種有關。
2.3 水稻植株對Se的富集作用
富集系數是指某種物質或元素在生物體內的濃度與生物生長環境(水、土壤、空氣)中該物質或元素的濃度之比,不僅與環境中元素或物質的種類和濃度有關,而且與元素的價態、物質的結構形式、溶解度、生物種類、生物器官組織、各生物生長階段的生理特性和外界環境有關。由表5可見,各器官Se富集系數差異較大,其中,根系富集系數最大,介于0.61~093之間;葉片對元素在植物體內的遷移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對Se的富集略高于莖;籽實富集系數最小,介于0.07~0.18之間;糯谷籽實中Se的富集系數大于其他2個品種水稻。
3 結論
不同品種的水稻對硒及重金屬元素的累積存在差異性,糯谷水稻大于其他2個品種;適當延長稻谷成熟期,稻米中重金屬含量變化較小,但可增加Se含量;重金屬元素主要集中在根系中,Cu、Zn元素在莖中含量相對較高,這為土壤中重金屬的修復提供了新思路。水稻植株各器官Se含量高低整體為:根系>葉片>莖>籽實,根系富集系數最大,對土壤中硒的吸收能力最強,籽實最弱。
參考文獻:
[1]陳懷滿.土壤-植物系統中的重金屬污染[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104-112.
[2]酈逸根,薛生國,吳小勇.重金屬在土壤-水稻系統中的遷移轉化規律研究[J]. 中國地質,2004,31(增刊1):87-92.
[3]解懷生,陳美君,許興苗,等. 土壤Cd、As、Pb在水稻植株中的吸收分布特征[J]. 浙江農業科學,2010(5):1056-1058.
[4]莫 爭,王春霞,陳 琴,等. 重金屬Cu、Pb、Zn、Cr、Cd在水稻植株中的富集和分布[J]. 環境化學,2002,21(2):110-116.
[5]仲維功,楊 杰,陳志德,等. 水稻品種及其器官對土壤重金屬元素Pb、Cd、Hg、As積累的差異[J]. 江蘇農業學報,2006,22(4):331-338.
[6]周 歆,周 航,胡 淼,等. 不同雜交水稻品種糙米中重金屬Cd、Zn、As含量的差異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13,29(11):14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