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蕾+孫曉娟+衣華強+馬玉俠+高樹中

關鍵詞:帶下病;臍療;古今對比中圖分類號:R271. 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15)02-0020-03帶下的量明顯增多,色、質、氣味發生異常,或伴全身、局部癥狀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稱為帶下病[1]。帶下病纏綿難愈,特別容易反復發作,并且常常與月經不調、閉經、癥瘕、不孕等疾病同時出現,是婦科領域中僅次于月經病的常見病。臍療作為外治法的重要組成,是以臍(即神闕穴)為用藥或刺激部位,通過藥物或其他刺激手段以激發經氣、疏通經絡,起到促進氣血運行、調節人體陰陽與臟腑功能的作用,從而能防治疾病[2]。現通過對古代和現代臍療治療帶下病的文獻總結,搜集和整理歷代有關臍療治療帶下病的方藥,為臍療治療帶下病選方用藥提供新的思路與借鑒,也為臍療的發展做進一步鋪墊。1 研究目的以中華醫典和中國知網數據庫(1979~ 2011年)為檢索源,檢索古代文獻和近30年有關臍療治療帶下病的論文,經統計、歸納和分析,以期比較臍療治療帶下病的古今用藥有何異同和各自的特點。2研究方法2.1 源文獻的選擇古代文獻來源于《中華醫典》(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根據《中醫大辭典》1995年5月第一版的解釋按下述名稱進行檢索:帶下、赤沃、白沃、赤白沃、赤瀝、赤白瀝、白瀝、下白物、流穢物、赤白漏下、赤帶、赤白帶下、黑帶、青帶、黃帶、白帶、五色帶下。現代文獻來源于中國知網數據庫( 1979~2011年)進行檢索。主要以帶下、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宮頸糜爛、附件炎和臍、神闕分別兼并在全文中搜索,配合人工檢索,搜索出臍療治療帶下病的文獻。2.2納入與排除標準2.2.1 古代文獻中條文納入標準①描述以“臍”為主穴的治療帶下病的條文;②描述以“神闕”為主穴的治療帶下病的條文;③癥狀描述屬于帶下病并用臍療來治療的條文;④癥狀描述涉及帶下病并用臍療來治療的條文。2.2.2古代文獻中條文排除標準①描述以臍療治療帶下病的理論性論述的條文;②“神闕”或“臍”作為病變部位來治療的條文;③記錄帶下病病名不清的條文;④關于臍療治療帶下病屬誤治的條文。2.2.3現代文獻的納入標準①明確記載臍療治療帶下病的的文章;②明確記載臍療配合其他治療方法治療帶下病的文章;③以臍療為治療方法治療盆腔炎、陰道炎、附件炎、宮頸糜爛等以帶下為主癥的文章。2.2.4現代文獻的排除標準①臍療治療帶下病綜述類文章;②機理、學術探討類的文章;③臍療治療帶下病未使用藥物的文章,如僅用艾灸法治療帶下病的文章。2.3文獻的管理將符合納入要求的方劑資料錄入Microsoft excel電子表格中。按照文獻出處(包括期刊名稱,年卷期和頁碼)、病名、使用藥物、臍療方法、配合療法和備注等項日逐條錄入。本庫的內容包括朝代、方源、作者、方名、組成、用法五個方面。2.4臍療藥物的納入和排除標準2.4.1 納入標準 凡臍療中所使用的任何中藥或中成藥都予以納入,包括未全部公布處方的,則將已知組成藥物納入。2.4.2 排除標準 有些藥物作為其他藥物的調賦形劑時,予以排除,如益母草膏調藥末,麻油不再作為中藥,而視為調制賦形劑;而有些統計中,將會在備注中說明。2.5 藥物名稱的統一 由于歷史的原因和地域的差異,許多中藥有多種別名,本研究為了方便統計,所有藥物名稱均根據7版《中藥學》進行統一處理。3結果與分析3.1 古代文獻臍療治療帶下病藥物統計在本研究巾所得的古代文獻中42條中有效方劑有29首,其中共涉及用藥265味,用藥頻次896次。其中用藥頻次的為1次的藥物有86味。用藥頻次居前13位的藥物其歸類和用藥頻次統計見表l。3.2 現代文獻臍療治療帶下病藥物統計 在本研究巾所得的現代文獻中43篇中有效方劑有32首,其中共涉及用藥107味,用藥頻次味261次。其中用藥頻次的為1次的藥物有48味。用藥頻次居前10位的藥物其歸類和用藥頻次統計見表2。4討論
通過文獻檢索發現,載有臍療治療帶下病的方劑多分布于明清時代的醫籍。古代臍療治療帶下病的特點在于:①方劑選藥繁多,制法精細。其中膏劑多源白吳師機的《理瀹駢文》,其特點是藥味繁多,配制工藝復雜,應用方法講究。對于膏藥的使用,也常針對病程、證型等不同,而有區別。②方劑功效廣泛。不僅可以治療帶下病,如《醫學入門》所錄的煉臍法還可以治療久嗽久喘,吐血寒勞,遺精白濁,陽事不舉,下元極弱,精神失常,痰膈等疾患。③古代臍療治療帶下病以開竅藥選用最多,代表藥物為麝香,其次依次為白芷、活血化瘀藥、溫里藥、攻毒殺蟲止氧藥、補虛藥、理氣藥。④古代臍療治療帶下病的方法法以膏方為主,本研究共收錄29首古代方劑,有17首膏方用于貼臍,有5首用隔藥灸臍法。
現代臍療治療帶下病的特點在于:①方劑選藥相對較少,最多的僅用16味藥物,最少的如《多種婦科疾病的敷臍療法》一文中僅用白芷、黃芪、桑螵蛸三種藥物敷臍治療門帶過多。現代方劑中對藥物炮制法相對簡單,所錄方藥僅1首需要熬制成膏藥,其余皆需粉碎為末。②現代臍療治療帶下病的方劑功效相對更專一,僅僅針對帶下病的相應病機而選川藥物。③臍療治療帶下病的選藥更加針對帶下病的根本病機,帶下病的根本病機為濕盛,選藥以白芷、清熱燥濕藥、補虛藥、溫里藥、收澀藥、開竅藥、理氣藥為主,現代臍療治療帶下病更加有針對性,療效更加理想。④現代臍療法方劑的應用以敷臍法為主所選32首方劑中26首將藥物研粉敷臍部,僅有3首方劑磨粉后做藥袋兜臍,2首方劑用隔藥灸臍法,1首方劑是做成膏藥貼臍。
本研究在檢索大量古今文獻的基礎上,為臍療治療帶下病臨床選方用藥,提供了一定的文獻指導和思路借鑒。隨著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的進步,在參考古代文獻臨床用藥經驗的基礎上,對臍療治療帶下病藥物的選取及制作方面可以適當改進,極有可能創造出更為方便快捷的臍療方法乃至中醫外治法的新劑型。參考文獻:[1]馬寶璋.中醫婦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1:3 -5[2]高樹中.巾醫臍療大全[M].濟南:濟南出版社,2009,1:3.(收稿日期:2014 - 10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