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登榮 何超 劉佳 袁盛勇 和紹禹 張宏瑞

摘要:通過2008—2010年對云南省各地區西花薊馬的發生危害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在云南16個地州均有西花薊馬的分布,危害植物涉及40科132種。2009年對昆明地區14科32種栽培作物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溫室內栽培植物受害程度高于田間露地作物。在不同氣候帶西花薊馬的體長存在顯著差異,西花薊馬體色在不同季節也存在明顯差異,表明西花薊馬有形態變異現象。
關鍵詞:西花薊馬;云南;發生;危害程度;形態變異
中圖分類號: S433.8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7-0121-02
西花薊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一種世界性農業害蟲和檢疫對象,起源于北美洲,20世紀70—80年代遍及北美洲,1990年以后擴展至亞洲[1]。我國于2003年在北京郊區的辣椒上首次發現[2],之后迅速擴張到云南、浙江、山東、貴州、湖南等地[3-7],成為我國重要的入侵害蟲。任潔等發現,北京地區西花薊馬的發生地呈蔓延擴散趨勢,危害的植物種類也迅速增加[8]。袁成明等對貴陽地區西花薊馬發生危害的調查結果顯示,受害寄主包括26種蔬菜和17種花卉[9]。云南作為我國西花薊馬的廣泛分布地區之一,目前僅有針對局部地區危害的報道[10]。本研究對云南省16個地州進行了系統調查,旨在研究西花薊馬在云南的分布區域、寄主種類以及對環境的適應性,為西花薊馬的治理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及采集方法
調查地點包括云南省72個縣(市、區)的183個點,時間為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每年1次,調查植物涉及蔬菜、水果、花卉植物及灌木雜草等。采集方法包括盤拍法和直接采集法:(1)盤拍法。將白瓷盤置于植株下,以木棍或手輕拍植株,用蘸有75%乙醇的毛刷蘸取薊馬,移入離心管內。(2)直接采集法。采摘帶有薊馬的植株葉片、花或果實,放入自封袋,帶回室內分別收集。記錄采集時間、地點和植物。
1.2 形態鑒定
玻片標本參照張宏瑞等的制作方法[11],形態鑒定參考Mound等的分類資料[12-13]。
1.3 昆明地區西花薊馬的危害程度調查
2009年3—10月對云南昆明地區溫室內的蔬菜、花卉及露地作物的受害程度進行調查。危害程度調查參照任潔等的方法[9],每塊田(每個棚)采用5點取樣法,每個點調查5株。蔬菜作物以調查葉片為主,高的選上、中、下部葉各2張,矮的選上、下部葉各3張;顯花植物以調查花朵為主,每株寄主選取1朵花。植物的受害程度由受害葉(花)面積占全葉(花)面積的比例來表示:1級(+),0~15%;2級(++),16%~30%;3級(+++),31%~50%;4級(++++),>50%。
1.4 西花薊馬的形態變異分析
形態變異包括體長、體色的變異。對云南5個氣候帶進行體長差異分析,包括北溫帶(維西縣)、南亞熱帶(華坪縣、蒙自市)、中亞熱帶(賓川縣)、中溫帶(昭陽區)、北亞熱帶(晉寧縣),每個地點選取30張永久玻片,在顯微鏡下測量體長。采集不同季節西花薊馬成蟲,每個季節選取30頭雌成蟲統計體色差異。體色劃分依據:(1)深色型,頭胸腹均為褐色;(2)雙色型,頭胸顏色深黃色,腹部黃色,腹部背板有加深條紋;(3)淺色型,頭胸腹部淡黃色,腹部背板無加深條紋。
2 結果與分析
2.1 云南西花薊馬的危害調查結果
共采集標本約3萬頭,制作鑒定標本16 009頭,調查結果表明西花薊馬在云南16個地州均有分布,共在132種植物中發現西花薊馬的分布(表1),其中100種為栽培植物,32種為非栽培植物。寄主種類包括茄科、十字花科、葫蘆科等40多科,按受害的植物分6類:(1)蔬菜作物33種,如西紅柿、茄子等;(2)糧食作物11種,如玉米、蠶豆等;(3)觀賞植物39種,如月季、玫瑰等;(4)經濟作物6種,如油菜、煙草等;(5)水果類作物11種,如石榴、芒果等;(6)灌木雜草33種,如三葉草、紫花苜蓿等。除河口、勐海、勐臘3個調查點未發現西花薊馬外,其他調查點均有分布。
2.2 昆明地區西花薊馬的危害調查
2009年5—10月對昆明地區溫室大棚內的蔬菜、花卉及其露地的14科32種栽培作物進行調查(表2),溫室內的蔬菜(西紅柿、茄子、辣椒、黃瓜、四季豆)、花卉(馬蹄蓮、康乃馨、月季和玫瑰)受害較嚴重;而田間作物以油菜、洋蔥的受害較嚴重。
2.3 西花薊馬的形態差異分析
在不同氣候區,西花薊馬體長存在顯著差異(圖1),其中溫帶地區西花薊馬的體長大于亞熱帶地區。同一寄主(康乃馨)不同季節西花薊馬的體色存在較大差異(圖2),1月以深色型為主,雙色、淺色型極少;4月以雙色、深色型為主,而淺色型較少;7月和10月以雙色型最多,兼有淺色型和深色型。
3 結論與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云南西花薊馬已呈廣泛分布,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1)2000年的昆明國際花卉節上參展的緬甸盆景上曾發現西花薊馬[14],其已隨植物材料的運輸傳播到云南。(2)云南是我國鮮切花重要的生產地,地區間的苗木運輸會加劇其分布范圍。(3)西花薊馬為多食性害蟲,受食物因素的影響較小,且云南多數地區的氣候條件適合其生長。薊馬是一類形態變異較大的昆蟲[1]。Bryan等研究發現,西花薊馬的體色變異符合孟德爾遺傳規律,雙色型為雜合體[15]。Kirk等認為,基因遺傳無法對西花薊馬溫室品系的體色進行有效解釋,溫度是引起體色變異的關鍵因子[1]。本研究結果表明,西花薊馬的體色變異隨季節發生變化,這與Kirk等的研究結果[1]一致,說明溫度是其體色變異的主要因子,體色變異是對外界環境的一種適應行為。
參考文獻:endprint
[1]Kirk W D J,Terry L I. The pest and vector from the west: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Entomology,2003,5:301-310.
[2]張友軍,吳青君,徐寶云,等. 危險性外來入侵生物——西花薊馬在北京發生危害[J]. 植物保護,2003,29(4):58-59.
[3]徐家菊,韋麗莉. 臨滄市新發現外來有害生物——西花薊馬[J]. 植物檢疫,2005(5):294-295.
[4]吳青君,徐寶云,張治軍,等. 京、浙、滇地區植物薊馬種類及其分布調查[J]. 中國植保導刊,2007,27(1):32-34.
[5]鄭長英,劉云虹,張乃芹,等. 山東省發現外來入侵有害生物——西花薊馬[J]. 青島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4(3):172-174.
[6]袁成明,郅軍銳,李景柱,等. 貴州省蔬菜薊馬的種類、分布及綜合防治[J]. 湖北農業科學,2008,47(12):1442-1444.
[7]劉 佳,張 林,盧焰梅,等. 湖南外來入侵害蟲西花薊馬初步調查[J]. 安徽農業科學,2010,38(25):13800-13801,13804.
[8]任 潔,雷仲仁,張令軍,等. 北京地區西花薊馬發生為害調查研究[J]. 中國植保導刊,2006,26(5):5-7.
[9]袁成明,郅軍銳,鄭珊珊,等. 西花薊馬在貴陽地區發生危害調查研究[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10,35(1):142-145.
[10]Wu X Y,Zhang H R,Li Z Y. Occurrence and seasonal pattern of western flower thrips,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Thysanoptera:Thripidae) in Yunnan Province[J]. Acta Phytopathologica et Entomologica Hungarica,2009,44(1):135-146.
[11]張宏瑞,Okajima S J,Mound L A. 薊馬采集和玻片標本的制作[J]. 昆蟲知識,2006,43(5):725-728.
[12]Mound L A,Kibby G. An identification guide[M]. 2nd ed. United Kingdom:CAB International,1998:24-35.
[13]韓運發. 中國經濟昆蟲志:第五十五冊——纓翅目[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29-34.
[14]蔣小龍,白 松,肖 樞,等. 為中國昆明國際花卉節把關服務[J]. 植物檢疫,2001,15(2):115-117.
[15]Bryan D E,Smith R F. The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 complex in California(Thysanoptera:Thripidae)[J].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ublications in Entomology,1956,10:359-4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