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和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的政治原則。實現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目標,解決國有企業積累的種種問題,必須毫不諱言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把加強黨的領導作為頭等大事,堅決抓緊抓實抓好。在中國,離開了黨的領導,就不叫央企、不叫國有企業。國企負責人哪個不是先接到黨內職務的任命,然后才接到其他任命,履行公司董事會那一套手續。國企負責人不能只管人事、資金和項目,忘了自己是黨員、是黨的干部,首先要履行管黨治黨的職責,把國有企業黨的建設鮮明地抓起來。”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黨委領導核心的最大優勢是可以保持公司的可持續運營,不因一個人的變故而陷入滅頂之災。既要發揮黨的領導核心,統領全局和保證監督的作用,又要行使好三會一層授權經營機制,還要探索黨委領導核心與現代公司治理有效結合的新途徑,這構成了中國特色的公司治理機制。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探索。
第一,黨委與董事會要形成協調一致,相輔相成的決策圈。我這里說的是決策圈,不是決策權。目前在戰略決策、合規經營、風險管控方面,董事會、黨委會職責清晰、運作順暢,已形成一套完整制度。但是在高管人員選聘、考核、薪酬、退出等方面還需要探索,下一步要建立高管人員市場化選聘的程序和規則,讓董事會按規范的程序提名,聘任,考核和解聘。第二,黨委與管理層要形成共同決策圈和同一執行力。十年來的實踐證明,黨委成員與管理層成員交叉任職,形成一個整體,有利于公司的決策和執行。第三,健全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層相對獨立、相互制衡、權責清晰明確、運作高效的公司治理機制。這里的關鍵是要建立授權經營體系。第四,在干部管理上應分出層次,黨委委員以黨組織管理為主,黨委委員與董事會、監事會、管理層人員繼續交叉任職,黨委書記、董事長一人擔任,黨委委員進入董事會、監事會,多數黨委委員進入高管層的格局仍要堅持。非黨委成員的副行長、總監等要以董事會管理為主,下一步要建立高管人員市場化選聘的程序和規則。讓董事會按照程序提名、聘任和解聘。”
——交通銀行董事長牛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