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曉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與發展,廣大教育工作者面臨著很多難題。其中,探索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已成為當今教學工作的重要任務。本文從激發興趣和培養習慣入手,探討了一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供廣大教育同仁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興趣 習慣 課堂教學 有效策略
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今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已成為各科教學的首要任務。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同樣要從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入手,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交流能力等)。下面我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策略和手段展開分析。
一、營造民主、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
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能夠有效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學生親近教師的同時,也就會喜歡上這個教師所上的課。因此,作為小學教師必須完全擺脫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放開手腳,鼓勵學生各抒己見、積極探索、勇于創新,使課堂成為學生自由展示才華的舞臺。較強的人文性是語文學科固有的特性,其教學過程具有很強的互動性,語文教師要特別注意人文性的體現,放下尊貴的架子,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合作伙伴,構建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將學生的自主創造意識真正激發出來,使學生不再感到課堂上有壓抑感。
二、培養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
教學質量的高下與學生的課堂學習習慣有著直接聯系。良好的課堂紀律是培養好習慣的前提,良好的課堂紀律并不是學生一言不發,教師說什么是什么,而是一種開放有序的課堂環境。當學生經過思考或體驗觸及情感時,學生可以呼喊、跳躍甚至哭泣,盡情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如果這時教師不假思索地將學生的表現以違法紀律之名進行制止,那么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將會受到制約。但是課堂的開放,并不是放任自流、七嘴八舌、人云亦云。只有學生經過思考與體驗之后,各抒己見,采用不同的方式將自己的感想或感受表達出來,并完成學習任務,這樣的課堂才算是真正意義上開放性的課堂,學生的這種習慣才是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
三、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良好的教學情境不但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及內涵。如果教師能把握住情境創設的藝術,其教學效果定會芝麻開花節節高。要想使教學情境發揮出最佳的效果,教師就必須走進學生的生活,了解他們的習慣、興趣愛好及認知特征,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專治的精神、豐富的想象、生動的語言、高度的概括力,從各方面感染學生,使學生耳聞目睹,激發學習語文的熱情。
為使創設的教學情境更真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課文內容編排成課本劇,然后學生做演員,將課文內容以表演的形式完整地再現出來。在表演過程中,學生不僅對自己的角色有了較深的理解,而且對與其他角色之間的聯系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觀看的學生看得也是激情澎湃、如癡如醉。這樣,學生對教材內容印象就會更加深刻,有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鼓勵質疑,培養探索意識
質疑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現意識,可以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還有利于學生探索興趣的培養。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思想和素質直接影響著我國的未來和發展。為使他們能有極強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教師必須引導他們學會質疑,學會發現。因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對現實生活進行觀察,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發現文學素材,在此基礎上,大膽質疑,并反復論證、辯解自己得出的結論,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學知識去概括和總結,去探索新知識,追求新知識。
例如《登山》一課,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這一自然段的景色描寫有什么用意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仔細翻閱課本。有的說:“這是作者的一種寫作手法,景色描寫具有過渡和總結的作用。”有的說:“列寧是冒著生命危險攀登峭壁的,他看到了這個景色,是戰勝心理恐懼、鍛煉個人意志的一種歌頌。”學生的解答表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理解了這一自然段存在的關系與價值。接著我又問:“那同學們想一想,聯系上下文,老師為什么問這個問題呢?”這時學生都意識到,這個問題是啟發大家去思考、領會作者的寫作手法,注意課文中每個自然段之間相互的關系。最后我總結說:“單獨的一個自然段看起來沒什么,但與上下文聯系起來就可以顯示它的重要性,有思考的價值。”
五、鼓勵閱讀,培養積累習慣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多讀益于積累,積累有利于知識貫穿,多讀能激發想象,調動大腦思維。”杜甫也曾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是寫作和交流。無論寫作還是交流,都離不開廣泛的文學素材和扎實的文學基礎,而文學素材的積累要靠廣泛閱讀,閱讀量和語言詞匯的積累量是成正比的。沒有大量的語言積淀怎能寫出好的文章呢?小學生特別是四年級以下的學生,自覺性較差,需要教師經常鼓勵、督促,才能擴大語言、詞匯的存儲量。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鼓勵學生每天至少讀一篇文章,記兩個好詞,抄一個好句,盡力做到能背誦,起碼能讀熟。除此之外,我還經常鼓勵學生利用每天的課前十分鐘,學習一句名言、警句或小詩,并對學生平時的積累情況進行不定時檢查,如采用詩詞背誦大賽、詞語接龍等活動進行檢查。久而久之,學生良好的積累習慣便會漸漸養成,寫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也會逐漸提高。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更新觀念,堅持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先導,培養他們善于積累、勤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會呈現出滿園春色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