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喆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在面臨復雜社會問題的時候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再加上他們心理不成熟,社會價值觀滲透不足,這些都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心理發展。為了確保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大學階段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及活動,但是從筆者的調查來看,其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中,筆者就主要分析了大學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方法,希望能實現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與成才。
關鍵詞:大學 ? 心理健康教育 ? 問題 ?方法 ? 學生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教育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往評價教學的好壞只以學生的成績為參考數據,目前,按照素質教育與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評價教學質量的好壞主要是以三維的教學目標為參考數據。也就是說,除了要分析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實用能力和情感發展之外,還需要著眼于學生的自身發展,以及在教學的過程中是否與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當下,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競爭性體現得淋漓盡致,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大學生自然會遇到更多的挫折和失敗,這些都直接導致學生的心理非常的脆弱,滋生心理問題就不可避免了。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的實踐調查,提出了一些優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希望能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起到一定的積極影響。
一、轉變教學觀念,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大學生雖然生活在象牙塔,但他們總會涉入社會,象牙塔中的理想與社會的現實往往存在激烈的矛盾,這種矛盾就會造成大學生心理負擔較重,也會產生心理矛盾,使得他們充滿迷茫。而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很多高校還沒有開設專門的課程,即使開展了心理輔導課程,學生由于興趣較淡,也很少去上課。為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轉變觀念,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大學生心理輔導課程教學來說,目前專業化的教師隊伍缺乏,在教學模式上缺乏創新風格和探究意識,多數教師為了取得所謂的“好成績”,仍然在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沒有考慮到心理學教學的內容變化和學生的心理輔導需求。大學生心理輔導課程教學還是沿用以往應試教育的思維,主要是把書本上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是課堂的絕對主角,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基本上沒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進行思考和探究,在課堂上師生之間也沒有互動的環節和交流的內容。大學生心理輔導課程包含的內容較為廣泛,每一堂課都不是純理論的授課,而是需要讓學生掌握心理學知識,透過理論知識的學習能應付相應的實際問題。在大學生心理輔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做好定位,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課堂學習的管理者、協調者與組織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學會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這樣絕對比教師的滿堂灌和灌輸教育效果好得多。教學應該突出“教”,重在“學”,教師的教只是手段和途徑,學生的“學”才是目的,教學的最終歸宿是通過教師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在知識熏陶的基礎上有能力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心理問題。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上要采取適當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意識。
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在陶行知的教育觀點中,他認為教育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最根本的就是服務于個人。他認為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受教育者才是教育的主人。就如他所說的“小孩子是最好的先生”一樣,在教學中,學生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教師和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是可以教學相長的。為此,在大學生心理教育教學中,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注重吸收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讓教育服務于每一個人。首先,教師要樹立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的意識,堅持因材施教原則,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就需要教師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為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師要明白,自己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真正意義上的主人。為此,教師要時刻調整自己的引導方向,盡量做到讓每一位“課堂主人”都能找到掌握知識的途徑。其次,教師還要改變自己是知識的權威的觀念,堅持教學相長的教學理念。不要把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意外答案看做是挑戰自己權威的不敬,而應該把那些“不合群”的語言看做是發掘知識,或者說是強化和深入知識的鑰匙。這樣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啟發他們的探索精神,為學生今后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最后,為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地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盡量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習。
三、學高為師,發揮榜樣的作用
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應用到教育中極為合適,教育工作者是學生學習的楷模和榜樣,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學生受到教師的耳濡目染,所以教師的品行和心理健康素質對學生具有深遠的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較為繁瑣,牽扯的工作也較多,與常規的課堂教學相比,呈現出動態化、實踐性、生成性、綜合性等特征,管理難度有所提升,所以這樣的活動的開展難度較大。但是往往這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甚至是刻骨銘心的。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精心組織、精心安排,活動的精彩與否、流暢與否,學生都有自己的評價,在活動中教師的表現也會被學生拿來品頭論足。其實,大學生極為崇拜和尊敬的人多數都是教師,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有的時候會品頭論足,甚至會模仿。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教師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每天都是神采奕奕、精神飽滿的樣子,學生自然會受到教師的感染,也會保持樂觀豁達的心理,自然就會擁有良好的情緒和健康的心理。
參考文獻:
[1]張振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與方法淺談[J].讀寫算,2014(08).
[2]王曉曉.如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大觀周刊,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