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偉(廣西民族師范學院 音樂與舞蹈系,廣西 崇左 532200)
中越瑤族民歌的傳承與變遷研究
劉偉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 音樂與舞蹈系,廣西 崇左 532200)
中越瑤族民歌憑借濃郁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魅力,博得了諸多專家學者的重視和贊譽。文章通過分析紅頭瑤族群民歌的傳承與變遷、藍靛瑤族群民歌的傳承與變遷,對中越瑤族民歌的保護策略展開探討研究。
中越瑤族民歌;傳承;變遷;策略
紅頭瑤族群,即居住于河口瑤族自治縣的紅頭瑤、金秀大瑤山的盤瑤及越南老街的紅瑤,“過山音”屬于紅頭瑤族群傳唱度極高的瑤族民歌,其在上述三個地區均能夠耳聞[1]。其中,金秀大瑤山的盤瑤所流行的“貴金中”屬于紅頭瑤族群傳唱度極高的“過山音”中十分流暢的一種民歌音調,如圖1。紅頭瑤族群民歌歌詞呈現著各式各樣的內容,其體裁囊括了谷歌、山歌以及情歌等。同時,生活于不同地域的紅頭瑤族群,均一定程度地基于“過山音”民歌音調發展旋律,以對各種體裁的民歌進行傳唱。瑤族的前人多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山區中,各族相互交流并不頻繁,瑤族人民為了豐富自身精神生活,便不能不通過對過去音調的活用,以對自身民族各式各樣體裁的民歌進行傳唱[2]。
圖1 “貴金中”譜例示意圖
類似于紅頭瑤族群,藍靛瑤族群同樣是過山瑤的一條支系,分別包括河口瑤族自治縣的藍靛瑤、金秀大瑤山的山子瑤及越南老街省的黑瑤。藍靛瑤族群民歌種類與紅頭瑤族群民歌種類存在一定類似情況,即組成藍靛瑤族的不同群體,同樣有著屬于族群自身的民歌旋律音調,藍靛瑤族群同樣將其稱作“過山音”,如圖2[3]。藍靛瑤族群“過山音”同樣囊括了谷歌、山歌以及情歌等各式各樣的民歌體裁。值得一提的是,在藍靛瑤族群“過山音”傳唱的歌詞內容中,既有體現民族歷史的民歌,又有體現日常生活的民歌,此外,在越南老街省的黑瑤“過山音”相關歌詞中,還有體現其偉大領袖胡志明豐功偉績的政治色彩民歌。由此可見,中越瑤族民歌之間存在十分密切的聯系。
圖2 藍靛瑤族群“過山音”譜例示意圖
(一)政府傳承。中越瑤族民歌一直被地方政府所重視、關心,為了實現中越瑤族民歌傳承與變遷的有效性,政府應當構建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團隊,由專人進行負責,給予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制定傳承與變遷工作計劃、策略。保護傳承團隊要深入中越民間,找尋發掘中越瑤族民歌人才,組建瑤族民歌學習班,邀請民間老藝人前來授課,以培養出原生態的中越瑤族民歌演唱人才。
(二)媒體傳承。組織媒體專業人員,選用現代化媒體設施設備,于中越各個區域全面深入開展中越瑤族民歌藝術調查工作,充分了解中越瑤族民歌發展歷程、歷史沿革及演唱形式方法等相關內容。對調查收集的信息內容進行有機整合,編輯成書籍,制作成光碟,為中越瑤族民歌學術研究提供相關參考依據。結合傳統節日渠道,好比每年的賞花節、度戒節等,開辦中越瑤族民歌歌唱比賽,選出優勝者,進一步強化人民對于中越瑤族民歌傳承與變遷的參與意識。
(三)民間傳承。民間傳承屬于中越瑤族民歌一種世代沿襲的傳承手段,此類傳承方式通常需要維持較長的時間,學習者可從中學習到較為全面的民歌知識,且能夠構建起扎實的民歌演唱基礎技巧。現階段,在中越邊界,中越瑤族民歌的民間傳承這一古老的傳授方式仍舊是中越瑤族民歌傳承與變遷的首要方式[4]。
[1]黃玲.試論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以瑤族為例[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8,27(02):162-163.
[2]覃曉寧.廣西金秀瑤族民歌中的文化內涵[J].音樂創作,2014,11(05):158-159.
[3]中共金秀瑤族自治縣委員會,金秀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編).民間歌謠[Z].茶山瑤,2012,(01):182-183.
[4]吳巧.瑤族民歌的文化內涵和美學價值初探[J].廣西·當代教育之窗,2011,14(08):228-229.
項目編號:BJYB2012008,項目名稱:“廣西邊境地區跨境民族音樂的‘桂性’研究”。
J642.2
A
1007-0125(2015)04-0066-01
劉偉(1982-),男,碩士,講師,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