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亞慧(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4)
羽毛球多技術循環教學法的效果研究①
滕亞慧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100084)
采用實驗法、數理統計法對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12級羽毛球專項學生采用多技術循環教學法進行了實驗調查研究,旨在探討羽毛球循環教學法對快速提高學生技術水平并有效掌握和提升羽毛球技術的作用。在實驗過程中,抽取20名學生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取循環教學法,對照組采取常規訓練,訓練周期為4個月。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和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羽毛球多技術循環教學法比常規教學訓練更有利于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并有效的提高了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羽毛球多技術循環教學實驗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1.029
1.1研究對象
羽毛球多技術循環教學法的效果。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在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中國學術期刊網查閱關于羽毛球訓練教學方法相關文獻[1-7],為該課題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據。
1.2.2實驗法(1)實驗對象。
把20個具有一年羽毛球基礎的2012級體育教育專業羽毛球專項學生作為實驗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0人,進行一學期16周時間的教學實驗。
(2)實驗設計。
在羽毛球課的教學中,實驗組進行多技術循環教學,對照組進行一般性常規羽毛球教學。
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在實驗的前后進行高遠球、吊球、殺球、挑球、放網等技術的測試,每個學生使用每一項羽毛球技術測試10個球,將球擊到場地內規定的區域,球落到規定的區域后記錄并匯總。實驗組在教學方法上利用多球在2分鐘的時間內固定循環練習一項技術,間歇20秒后交換練習不同的技術,每個學生重復輪流循環練習多個不同的技術。通過實驗前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對照得出結果,對多技術循環教學法前后技術的掌握和提高加以探討與分析,進而得出結論。
1.2.3 數理統計法
在實驗前后兩組數據的基礎上,用Excel統計軟件對實驗前后數據進行整理以及運用spss統計軟件對實驗前后的各項數據分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和配對樣本T檢驗,來檢查各項數據是否有變化。
表1 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技術測試數據獨立樣本T檢驗
表2 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技術測試數據獨立樣本T檢驗
2.1實驗組與對照組技術測試數據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實驗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技術測試數據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P>0.05,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技術無顯著差異。表明在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都采用的是傳統的一般性的常規教學練習羽毛球技術,所掌握的羽毛球技術都比較平均,兩個組測試技術的成功率相差不大。
通過一個學期的羽毛球多技術循環教學,從表2可以看出,實驗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技術測試數據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P<0.01,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技術有非常顯著的差異。說明實驗組通過采用羽毛球多技術重復循環訓練的方法,增加了訓練的密度和強度,在連續不斷的多技術下循環訓練,加強了學生對所學技術的復習與鞏固,使學生的技術水平在短時間內有了明顯提高。而對照組雖然相對于實驗前技術測試的成功率提高了,但與實驗組相比相差較大。
2.2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前后技術測試數據分析
由表3看出,采用配對樣本試驗實驗數據的顯著性檢驗得出P<0.01,表明實驗組實驗前后有明顯的顯著差異。實驗組采用的是多技術循環教學法,每個學生重復輪流循環練習不同的技術,每一次練習都會涉及所學的技術動作,這種循環教學法使學生不容易忘記已經學過并初步掌握的技術動作,有效的鞏固了每一個所學的基礎技術動作。該教學法將動作學習的聯系階段和自動階段緊密的結合起來,不斷重復的復習與鞏固技術動作,最終達到所學技術動作的自動化。
表4是對照組的配對樣本實驗數據檢驗,除了放網技術有顯著性差異外,其他測試數據P>0.05,實驗前后無顯著的差異。放網技術之所以有顯著差異,是因為放網相對于其他技術要容易學習和掌握,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都能有較大的提高。對照組一直采用常規的傳統教學法,一對一訓練、多球訓練,都是按照循序漸進的過程來學習,一個技術動作基本掌握后再學習下一個新的動作,以前學過的技術訓練次數就會大大減少,學生只是掌握已學的技術動作,技術動作還沒有達到自動階段便開始學習新的技術動作,這種教學法容易使學生生疏已經學過的技術動作,導致學習效率不高。
表3 實驗組實驗前后技術測試數據配對樣本T檢驗
表4 對照組實驗前后技術測試數據配對樣本T檢驗
(1)采用多技術循環教學法能有效全面的對每項羽毛球基本技術進行訓練,能夠快速有效的鞏固和提高羽毛球基本技術,提高學習效率。
(2)多技術循環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在每一堂課中全面的練習到每一個羽毛球基本技術,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全面的練習不同的技術動作,從而加大了每個技術動作的練習密度和頻率,加快了羽毛球技術的學習和提高。
(3)合理安排每個場地的多技術循環,可提高場地的利用率,使更多的同學都能在同一片場地上進行不同技術動作的訓練。
(4)合理控制好每個技術練習的時間和強度,確保學生在有限的體力和可承受的負荷范圍內,這樣才能達到好的練習效果。
[1]張勇.羽毛球[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4]葉青,周志輝,張若波.對普通高校羽毛球選項課教學的探索[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1(2):175-177.
[5]李國萍.淺談如何提高羽毛球運動員基本技術水平[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8(4):51.
G847
A
2095-2813(2015)11(a)-0029-02
①滕亞慧(1992,9—),女,苗族,湖南懷化人,北京體育大學2014級體育教學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