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海燕
(南昌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南昌 330008)
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它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肺臟的通氣功能或換氣功能不足而發生的氣體交換障礙,出現缺氧,PaO2降低[<60mmHg(7.98kPa)],CO2潴留,PaCO2升高[>50mmHg(6.65kPa)],從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及臨床表現[1]。臨床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發紺及精神癥狀等,搶救此類患者除了依賴有效的醫療措施外,還需精心的護理,即呼吸道、口腔和皮膚護理、心理支持及病情觀察[2]等。目前,對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抗感染、氧療。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筆者對49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選擇南昌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8例,男66例,女32例,年齡53~87(62.7±8.3)歲。文化程度:文盲3例,小學33例,初中以上62例。將98患者按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9例。2組在性別、年齡及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組均給于常規治療,包括抗生素、氧療、氣管擴張藥及祛痰藥等,并對2組按照COPD的護理要求進行系統的護理。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加用護理干預:1)專科護理。根據病情,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取半臥位或端坐位,指導穩定期的患者進行呼吸功能訓練,如縮唇呼吸(在深吸氣末屏氣,縮唇撅嘴,再呼氣,或在患者視線前5cm處懸掛一個氣球,囑患者深吸一口氣,然后縮唇噘嘴吹前面的氣球)、腹式呼吸(患者呈立位、平臥位或半臥位,兩手分別放前胸部和上腹部,用鼻緩慢吸氣時膈肌最大程度下降,腹肌松弛,腹部隆起,手感到腹部向上抬起;呼氣時腹肌收縮,膈肌松弛,膈肌隨腹腔內壓增加而上抬,推動肺部氣體排出,手感到腹部下降)。指導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在深吸一口氣后屏氣3~5s,身體前傾,行2~3次的咳嗽,咳出痰液。對衰竭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幫助其翻身、叩背,促使其進行有效咳嗽排痰,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及胃內反流物;對咳嗽無力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定時協助其行體位引流,必要時給予無菌吸痰。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鼓勵患者多飲水,每天2 000~2 500mL。氧療時每日更換濕化瓶及內盛的無菌注射用水。吸氧鼻導管每72h更換1次,以預防院內感染。觀察患者的意識變化,定時行動脈血氣分析。2)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進食,先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后增加優質蛋白質、低糖飲食,同時搭配新鮮蔬菜、水果和微量元素,保證機體營養需要。應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以免產生較多的CO2,加重CO2的潴留。監測血糖,避免血糖過高使CO2生成加快,消耗大量的氧氣,從而增加肺通氣負擔,加重呼吸衰竭。準確記錄出、入液量,保持機體水和電解質的平衡。3)用藥護理。患者使用呼吸興奮劑時要保持呼吸道通暢,適當提高吸氧濃度。靜脈滴注時速度不宜過快,注意觀察患者的神志及呼吸頻率、幅度的變化。尼可剎米注射液是目前常用的呼吸中樞興奮荊,應用時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睫毛反應、神志及呼吸頻率、幅度和節律的變化,定時復查動脈血氣,以便調節劑量。在應用抗生素治療時應遵醫囑定時、定量給藥,以保持滿意的血藥濃度,同時注意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4)心理護理。由于患者的病程長、反復住院,普遍存在悲觀、恐懼、憂慮、自卑及挑剔等心理。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性格、職業、年齡、家庭環境、工作性質及文化素質的不同講解與疾病有關的知識,耐心傾聽患者的需求及疑慮,最大限度地幫助患者,使其在生理、心理上達到有利于治療、康復的最佳狀態。5)睡眠護理。室溫保持在18~22℃,保持環境安靜和體位舒適,對難以入睡的患者給予鎮靜催眠。觀察2組治療1、5和10d后pH、PaCO2、PaO2及動脈血氧飽和度(SpO2)的變化。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治療5、10d后PaCO2明顯降低,PaO2、SpO2則均明顯升高,均P<0.05。見表1。
表1 2組血氣分析指標的比較±s

表1 2組血氣分析指標的比較±s
*P<0.05與對照組比較。
組別 n 時間 pH PaCO2p/kPa PaO2p/kPa SpO2φ/%對照組 49 治療1d后7.23±0.10 6.08±0.60 6.36±0.37 79.30±2.50治療5d后 7.24±0.08 7.33±0.51 6.90±0.48 82.50±2.90治療10d后 7.34±0.17 9.07±0.88 7.79±0.56 84.30±4.90觀察組 49 治療1d后 7.22±0.12 6.20±0.49 6.45±0.41 80.10±2.40治療5d后 7.32±0.14 6.20±0.63* 6.98±0.28* 83.60±3.20*治療10d后 7.39±0.07 6.37±0.86* 9.34±3.33* 90.30±5.50*
COPD發病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且長期患病易繼發肺部真菌感染,加重病情,也加大了治療的難度[3]。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治療5、10d后PaCO2明顯降低,PaO2、SpO2則均明顯升高(均P<0.05),表明觀察組通過護理干預(專科護理、飲食護理、用藥護理、心里護理和睡眠護理)能夠提高患者的PaO2濃度,降低PaCO2濃度,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及病死率。COPD由于通氣比例失調和通氣功能障礙,導致缺氧和CO2潴留,特別是活動時和夜間[4]。堅持氧療干預可以糾正患者的低氧血癥,提高患者的SpO2,改善患者活動后和夜間的缺氧癥狀,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另外,教會患者縮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等呼吸功能鍛煉的方法可延緩患者的肺功能惡化。營養飲食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體質,增強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同時患者的精神狀態好轉,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5],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患者掌握了詳細的醫療護理信息,包括疾病的診斷、治療、護理及預后,使患者充分理解干預的意義。氧療的目的是重建肺泡到組織的氧濃度差,通過提高肺泡內氧分壓從而增加氧的彌散能力,提高PaO2及SpO2可利用的氧,最終滿足組織的氧供應[6]。了解氧療對疾病的轉歸的良性認知,促使患者積極地配合治療及護理,提高患者對預防、治療的依從性。
[1]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6.
[2] 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8.
[3] 隋玉娟,亓小穎.綜合護理干預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7):81-82.
[4] 張麗.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療依從性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6):130-131.
[5] 紀偉娟,祝敏.營養支持及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9):66-67.
[6] 錢元誠.呼吸治療的基礎與臨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