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供銷合作社
一網多用 雙向流通
近年來,江西省九江市供銷合作社通過“新網工程”網絡建設,著力發展現代流通網絡,構建起了城鄉農產品流通新型格局。堅持“一網多用,雙向流通”經營網絡建設重點,初步形成了縣、鄉、村三級連鎖經營框架,為打造新型供銷社注入了強勁動力。
近年來,江西省九江市供銷合作社加快推進“新網工程”網絡建設,著力發展現代流通網絡,構建起城鄉農產品流通新型格局。堅持“一網多用,雙向流通”經營網絡建設重點,初步形成了縣、鄉、村三級連鎖經營框架,為打造新型供銷社注入強勁動力。
截止到2014年底,全市系統經營服務網點發展到9341個,經營網絡鄉鎮覆蓋率接近100%,行政村覆蓋率在85%以上,高于全省系統平均水平。實現消費品連鎖配送總額15.7億元,同比增長了49.93%,占全省1/5;農資供應保障有力,全年供應化肥36.87萬噸,比上年增長11.92%;實現農副產品購銷額83.89億元,較上年新增24.34億元。煙花爆竹市場占有率保持在97%以上,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可以說,大型商貿物流項目是農產品流通網絡的重要支撐。近幾年來,九江市社在重點打造商貿流通項目上下功夫,創新項目建設新模式,先后打造了一批流通類商業航母:
截止到2014年底,全市系統經營服務網點發展到9341個,經營網絡鄉鎮覆蓋率接近100%,行政村覆蓋率在85%以上,高于全省系統平均水平。
通過資本運作方式,投資1.6億元成功打造一座新興城市商業綜合體——九江日用品中心,項目集購物、休閑、娛樂、餐飲、辦公于一體,業態豐富,為九江市日用消費品流通配送提供“一站式”服務,實現年收益800余萬元,成為九江核心城區新的商務中心和商業中心。此外,位于彭澤縣投資4.2億元、占地280畝的鄱陽湖棉花交易大市場,總投資1.6億元的瑞昌再生資源集散中心,總投資1.2億元、占地50畝的永修綜合物流園等一批億元項目都已開工建設或投入運營,為供銷合作社農產品流通網絡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通過聯合合作方式,加強與本地大型商業集團開展戰略合作。2011年,與九江派拉蒙集團共同投資20億元打造長江中部地區農產品現代物流體系,重點建設投資12億元的長江中部地區鮮活農產品物流中心——新雪域商貿物流園,園區總建筑面積31萬平方米,設有冷凍食品、干貨調味品、糧油、水產海鮮、蔬菜、水果等6大交易區,冷庫容量達10萬噸,物流園現已建成投入使用,年交易量超150萬噸,交易額超80億元,將為農產品流通提供優惠便捷的市場綜合服務。
“菜賤傷農、菜貴傷民”現象的出現,根本原因在于中間的流通環節過多。為打通流通環節,自2010年起,九江市社積極實施“農超對接”工程,以市區超市為“農超對接”載體,通過供銷合作社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方式,加強與本地大型連鎖企業——九江市派拉蒙集團的合作,成功建起“農戶+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超市”的農產品流通新模式。全市12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與50多家派拉蒙超市門店簽訂了長期購銷協議,經過幾年來的發展壯大,市區“農超對接”項目在20家超市網點建立了“惠民平價蔬菜直銷區”。超市網點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銷售農副產品1293種。今年以來,市社更是加強與派拉蒙集團合作力度,拓寬“農超對接”廣度,共同投資1億元加強“農超對接”配送中心及網點建設,探索“農超對接+互聯網”雙線共軌模式,打通農產品銷售“最后一公里”。這種模式下,菜農年均收入將有望提高15%,超市里的菜價比傳統渠道便宜10%至30%,真正實現了農民、市民兩方受益。“農超對接”工作連續5年列為市政府“十大民生項目”,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真正做到了“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辦事”的實事好事,特別是在保障供應、平抑市場價格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去年冰雪災害天氣中,城區蔬菜供應不足,市場價格異常波動,市社緊急調動60萬公斤蔬菜投放市場,有效平抑了菜價,穩定市場供應。
堅持線下線上同步發展,在線下開展“農超對接”的同時,主動適應“互聯網+”時代新要求,早在2010年就在全省系統地級市中率先組建了“九江市農產品交易網”,采取“協會+專業合作社+公司+互聯網”的運營模式,構建起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九江網上供銷,集中展示九江特色的農產品、旅游產品,為廣大農民、商家提供高效、準確的農產品供需信息和電子商務服務。經過5年多的運營,交易網線上訪問量突破120萬人次,交易額超3億元。在此基礎上,市社今年加強對交易網優化升級,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和智能管理控制技術,將“九江市農產品交易網”與“微農莊”進行了兼容升級。
在線上,可實現產品展示、瀏覽、成交、第三方支付、快遞集成、廣告等功能,會員可在平臺內進行自有店鋪注冊、經營。具備PC端網站、手機端APP、微信店鋪、WAP端網頁等多種展示功能。

九江市社與派拉蒙集團投資20億元打造的中部農村物流服務體系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新雪域物流園舉行。
在線下,市社又與本地實力性農產品電商企業“江西小伶兒微農莊有限公司”合作,開辦特色館線下體驗,并根據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為其量身定制農產品,實現農產品流通的科技化、標準化、便捷化、自動化,讓人們足不出戶,輕松點一下手中的鼠標和觸摸屏,就可以看到、吃到綠色優質的農產品。截至目前,“網上供銷”共吸納5萬余農戶參與電子商務,為農增收近億元,涉及農產品近300余種。電子商務工作的有效推進,為本地優質農產品“走出去”、日用消費品進農村提供了便捷通道,極大地減少了中間環節,有效地解決了九江市農產品“賣難”,市民“買貴”的難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圍繞“一網多用、雙向流通、綜合服務”的現代流通網絡建設發展要求,通過多元化投入、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連鎖化經營,初步形成了縣、鄉、村三級連鎖經營框架。全系統共有經營服務網點9341個。體系建設呈現出速度加快、效益向好的發展局面。

“農超對接”蔬菜直銷點。
農資連鎖經營服務網絡不斷優化,近年來,為做大做強農資經營企業,市社聯合彭澤等縣社共同培育了惠農農資、新潯農資等14家區域性農資龍頭企業。通過整合農資直營店、加盟店,已發展經營網點達1290個,網點覆蓋率達80%,農資供應保障有力。全市普遍建立起化肥淡儲制度,全年供應化肥36.87萬噸,比上年增長11.92%,為九江市糧食生產增產增收作出了重要貢獻。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不斷完善,加快發展以回收、分揀和加工一體化經營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系統建立再生市場13家、再生回收站點1018個,為循環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廬山區社結合“農村清潔”工程,大力建設農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網絡,建有再生資源回收網點78個,實現區內鄉鎮全覆蓋;德安縣社實行“分散收購、統一銷售”的經營方式,重點開展廢舊金屬回收業務,年銷售廢舊金屬5000余噸,年交易額達1200萬元以上。
農副產品現代購銷網絡不斷健全,依托傳統農貿市場、新興“農超對接”以及九江農產品交易網平臺,全系統已初步形成了“專業社+基地+農戶+市場+超市+互聯網”的農副產品流通購銷體系,有效減少中間流通環節,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真正實現了農戶、商家、消費者三方受益。2014年,全市系統實現農副產品購銷總額83.89億元,同比增長40.9%。
日用消費品經營網絡不斷擴展,按照“小超市、大連鎖”“小網點、大網絡”原則,大力發展消費品連鎖經營,建點聯網,形成體系,煙花爆竹市場占有率保持在97%以上,全面完成了煙花爆竹倉庫安全達標創建工作。九江縣通過“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機遇,累計改造升級農家店46家;永修縣通過引導超市加盟日用消費品連鎖配送網絡方式,已建成直營超市5個,加盟的連鎖超市和門店達70余個。武寧、都昌、星子、德安等地高標準建設煙花爆竹專用庫,均達到國家最新的建設標準和安全要求。
注重加強農產品經紀人協會、農資協會、再生資源等行業性協會建設,積極發揮其在農資經營服務、農副產品現代購銷、日用消費品經營、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以及鮮活農產品銷售方面行業管理和行業自律優勢,特別是市農產品經紀人協會在農產品流通領域發揮作用突出,2011年、2013年兩度榮獲“全國優秀農產品經紀人協會”稱號,多次被江西省民政廳評為“全省先進社會組織”,在為全市農副產品搭建多元化流通綜合服務平臺上貢獻巨大,讓優質農產品流通實現高效便捷、多方共贏。
搭建信息采集網絡平臺。為給廣大會員提供高效、便捷的農產品綜合信息,依托電話、手機、互聯網,以市、縣兩級農產品經紀人協會為載體,在各地設立信息采集點采集農產品信息。目前,全市設有信息采集點109個,采集品種229類,月均采集2000條以上信息。在掌握大量信息基礎上建立信息數據庫,開通了168固話語音信息服務,設立了手機短信群發平臺,只要撥通16847055電話,就能獲得九江農產品實時信息。截至目前,短信群發平臺已發送各種服務短信27萬多條。
搭建農村金融服務平臺。針對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網點少、金融基礎設施弱的問題,協會主動加強與市社、市工商銀行、九江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積極探索建立新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借助供銷合作社網絡體系,依托工商銀行品牌效力,在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基層網點選擇有條件的基層社、涉農企業以及經營網點布放工商銀行中小商戶消費轉賬終端、助農取款終端、POS機和自助銀行。為廣大農產品經紀人進行農副產品流通經營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傳統存取款、異地轉賬匯款、涉農補貼支取、小額貸款等金融服務,進一步豐富農產品經紀人的融資平臺。目前,已在全市設立了36個助農金融服務點。

彭澤縣鄉鎮日用消費品加盟店。
搭建產品展示展銷平臺。為加大商品推薦力度,近年來,協會先后多次組織會員參加“名品進京”、南京區域農展會、海口冬交會、福建海峽兩岸農交會等農產品交流推介會。自2010年以來,協會組織會員參加各類農產品流通推介會70多次,精心篩選了果蔬、副食、禽蛋、水產等6大類、17個系列、120多個品種“名特優”農產品參加展銷,簽訂購銷合同160多項,購銷總額達6億多元。通過組織參加農產品展銷會,不僅推介了我市“名特優”農產品,提升了農產品知名度,還讓會員能夠選購到外地質優價美的農產品,促進了商品流通,互通有無,使會員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在今年6月份,協會組織部分縣社、專業社參加“2015中國金鄉農產品博覽會”,現場簽訂大蒜采購合同1000多噸,協議價格每噸比市場便宜2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