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云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是一直以來,寫作文也是令教師、學生頭疼的一件事。對農村小學生來說,作文更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事情,受學習條件、生活閱歷等方方面面的條件限制,他們的作文要么無話可寫,要么寫出來的作文,語言不生動,內容不具體,缺乏想象力,難以表達真情實感。那么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呢?《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文?!币虼耍覀兊淖魑慕虒W應涵蓋在整個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從課內和課外兩個方面入手,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一、課內教習作方法
1.從閱讀中學習文章的結構和表達方法
教師要有意識地把寫作方法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具體來說,就是在平時上課過程中把寫作手法分析作為一個學習重點,這樣時間長了,量變引起質變,學生可以掌握簡單的寫作方法。通過老師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件、遣詞造句、布局謀篇,如何有序表達,如何生動描寫的方法,讓學生明白作文的章法,學生習作起來就化難為易了。
2.降低難度,重視課內練習
對小學中年級學生來說,他們還處在“寫作之路”的“連滾帶爬”階段,我們不應該急功近利,期望三、四年級的學生寫出內容生動、中心突出、寫作手法新穎的好作文。而應該注重從一個或幾個段落入手,降低作文難度,多進行片段訓練。比如抓住課文當中的仿寫、續寫、改寫等機會,進行大量的課堂小練筆,比如說,《飛奪瀘定橋》一課,第六自然段關于一連串動詞的應用,我們可以借此對學生進行連續的動詞應用片段練習,這樣既讓學生掌握了動詞的用法,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教學嘗試應多多進行,長期堅持必定會有收獲。
3.上好每一節作文課
專門的作文課,其意義不言而喻。如果可能,老師最好準備習作范文,讓剛學走路的中年級學生借助習作范文這支“拐杖”,走好起步路,這樣,學生入門就會快一些,也會容易一些。其次是作文講評課,老師一定要為每個學生講清楚作文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學生就可以揚長避短,避免同樣的錯誤多次出現。時間久了,學生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寫作文的方法。
二、課外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
1.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圍繞一個話題,小學生往往寫不出幾句有用的話。那么教師的作文命題就應開放,出寬題,圍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們周圍的人或事、景或物作為內容,使學生感到有一種表達的愿望,有一種沖動想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表達出來,這樣就激發了學生寫作的欲望。
2.訓練“說”的能力
寫作文,就是把自己心里所想、口中要說的話,有中心、有條理地寫下來。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能有針對性地訓練小學生的口頭作文能力,即“說”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比如誦讀佳作、縮寫、復述課文、小辯論等。
3.積極發掘寫作題材
(1)從豐富的農村生活中尋找題材。農村的孩子在課余經常玩一些具有鄉村特點的游戲活動,如捉迷藏、打水仗等。也常常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農活,比如放羊、砍柴等,這些都可以是作文的好題材。
(2)從自然現象中發現題材。農村小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大自然密切相關。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家禽家畜、日出日落等,會因時因地發生變化,如果教師引導小學生留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善于積累,這些也是作文的好題材。
(3)從典型事件中抓住題材。學生可以從學校、社會上發生的有典型、有教育意義的事件中找到寫作素材。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挖掘主題。
4.用心體驗生活
好的習作題材來自生活的孕育和對生活的熱愛??墒呛芏鄬W生苦于不知寫什么才好,認為作文很難,原因是他們的觀察和分析能力較差,不善于通過認識和捕捉生活中最本質的事例,不懂得怎樣去表達。因此,我們應該在教學中積極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身邊事、身邊人、身邊物,使學生明白,只要留心生活、細心觀察、勤做記錄、善于積累,就會擁有永遠寫不完的素材。
以上所述,只是我從事語文教學幾年來的幾點看法,我也認識到:學習語文,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要想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就要把作文教學滲透到整個語文教學中,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高萬祥.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王有聲.教你寫出好作文[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3]馬正平.寫的智慧[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4]吳立崗.小學作文教學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
[5]文鑒林,夏正華.怎樣指導孩子學作文[M].杭州出版社,1999.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