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亞娟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蘊含著獨特的優點。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對當下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并從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定位、基本要點的把握方面做了一定的思考與探索。
關鍵詞:實效性;小組合作學習;調查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蘊含著獨特的優點:有利于發展人的社會性,為每個學生創造平等參與的機會;給學生更多的創造空間、展示機會;還可增強學生交往、合作的意識和能力。當下,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又如何呢?筆者做了如下的思考與探索。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調查
1.現狀掃描
外出聽課時,筆者經常會發現90%以上開課班級的桌椅擺放與以往條形四小組不一樣,而是分成4-6人為一小組的若干組,此時你的第一反應——要開展小組合作了。在課中,也許會看到,不管問題難易、有無討論價值,教師總會將問題拋給學生討論,你會說,無價值、搞熱鬧,也許教師給學生討論時間太短而突然叫停,你會說,擺樣子、走過場,也許執教者在課堂間走來走去而學生中強者獨攬,弱者旁聽,你會說學生沒有平等參與,教師沒有起到引導者、參與者的作用……到了評課時,大家的話題還是集中到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如何使其實效性更高,最后還是草草收尾,留下小組合作困惑的余韻。
2.問題診斷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因為學生活動相對分散,干擾因素相對增多,所以,教師很難有效地組織、引導、調控小組合作學習。同時,由于一些老師缺乏對小組合作學習精神實質的正確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義,在教學實踐中出現了一些偏差,例如,不管問題難易、有無討論價值,教師總會將問題拋給學生小組合作;再如,現實課堂中的合作交流大多是形式上的合作,實質上是各對各,或是幾個強者各占一方,其余成員成了旁聽觀眾,導致合作交流無效或低效。
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定位
1.適時開展體現小組合作的價值
適時開展小組合作才能使小組合作有意義。如遇到問題解法多樣或出現爭議時;遇到有挑戰性、有價值的問題,需要學生積極探究、互相交流時;實驗操作、過程演示等需要小組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務或小組競賽、培養集體榮譽感時,可開展相應規模的小組合作,這樣的小組合作才有價值。
2.及時調控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
及時調控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并不是放羊式的,任其自由發展的,而是需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進行有效調控的。我們要能做到關注每一小組,甚至每一學生的動向,做到一切盡在掌握中。我們可以在參與中調控。學生合作時,教師要進行巡視,在巡視中對各組活動中的不同情況、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點撥指導。
3.追尋實效是小組合作的目標
合作交流要想取得實效,首先各個成員要明確合作的目的、要求,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然后進行小組探索并交流,為了防止“各對各,或是幾個強者各占一方”,教師要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使小組成員間形成互助互促的集體力量,并能同舟共濟、榮辱與共。另外,教師要深入各小組,參與學生探討的過程,充分發揮督查者、參與者、引導者的作用。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要點
1.合理分組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
合理分組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班級分組大致有兩種:固定座位組合(即我們平時上課時的座位組合)、流動座位組合(遇到需要多人合作的操作實驗活動,可自主組合或教師調配組合)。目前人數較少的班級,學生的固定座位已成了6人為一小組的組合,人數較多功能班級仍是條形四小組,我們不反對這種分組,因為只要你動腦做,認真做,我們照樣可開展小組活動。
2.明確小組合作的目標要求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
每次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地提出合作的目標,讓學生知道活動的目的、活動的順序是什么。其次,要向學生提出合作的要求,例如,組員間要友好相處,合力協作;善于傾聽別人發言,積極參加討論等等。另外,要求學生聽清要求之后才能開始活動,否則就會造成有的學生對教師的要求只聽了一部分,或者根本什么都沒聽清楚就開始活動,導致活動低效或活動秩序混亂。
3.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總結評價
每次小組合作學習之后,教師都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是對小組合作的生成結果進行總結,讓學生把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再把小組討論有價值的觀點拓展為全班交流,允許學生互相質疑,提出不同的觀點。另一方面,對小組合作中成員的參與情況進行評價,分階段對小組內每個成員的表現進行評價,主要從參與是否積極、合作是否友好、任務是否順利完成等方面進行評價,不斷提升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素質。
小組合作學習是時代賦予數學教學活動的要求,“實效性”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核心追求。如何做到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更合理,實質更有效,有待我們不斷地探索研究。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