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少清
摘 要:探究式教學是相對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而言的。探究式教學方法是在新課改的過程中被提出并推廣應用的,探究式教學關注的是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探索能力,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是為了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和國家的發展大計而考慮的,應該深入探索研究并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
關鍵詞:主動探究;體驗過程;能力培養
傳統教育下,我們進行的是“灌輸式”教學,我們教出的學生只有知識而缺乏能力,雖然在奧林匹克競賽中多次得到了冠軍,卻很少搞出什么科技發明和創造,為此,西方人把我們的學生譏諷為“兩腳書架”或“馱著知識的騾子”,也就是說中國的學生雖有知識,但卻缺乏科研創新的能力。原因在于我們的教育只注重知識、公式與結論,缺乏對知識形成過程的關注,缺乏對獨立思考能力與探究能力的培養,只“授之以魚”而不能“授之以漁”,這是造成缺乏持續發展后勁的根本原因。經濟的全球化,激烈的科技競爭,要求我們必須要改革教育、創新教育,必須實行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探究式教學方法就是為了滿足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學習、推廣和實踐探究式教學方法是每一個教師的責任。
一、教育理念的轉變是有效開展探究式教學的基礎
要成功地推廣并實施探究式教學方法,教師必須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新的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真正提高學生的能力與素質。教師要用“聞道有先后”的觀點來看待自己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要老抱著“我教你學”的態度,不要老把自己看成是“真理在握的天使”,而把學生看成是一無所知的小毛孩。教師要發現學生的潛質與靈性,要把自己看成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啟發者和引導者,要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充分調動并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自己能看懂領會的知識就讓學生自己學,能夠通過點撥、啟發讓學生弄懂的東西就不要大講特講。要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感到教師與自己是平等的,要讓學生自由、自在、自如地參與課堂活動,敢于質疑,敢于提問。教師必須改變教學方法,變“灌輸式”教學為激勵、引導、啟發式教學??鬃诱f:“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苯處熞趩l學生的“智慧”上做文章,要把知識的獲得建立在能力的發展之上。
二、探究式教學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
所謂探究式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被教育者針對教育者提出的問題,通過自身的思考與探索,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尋求到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從而實現提升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開發智力的目的。以下就是我將探究式教學方法應用于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幾種做法。
1.重視知識背景的講解
學生對知識的興趣決定于知識本身所蘊含的意義,而知識的意義存在于實際生活當中,也即它是否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要讓學生了解知識本身的意義,就必須為學生講解知識產生的背景。學生只有了解了知識產生的背景、知識本身的意義與價值,他們才會興趣倍增、目標明確、思路明晰地投入到對知識的探究之中。比如,我在講授“圓的周長”一節時,首先不是給學生灌輸“圓的定義是由繞一定點并以相同的距離運動的軌跡”這樣抽象的概念,而是談笑自如地問道:“同學們,你們誰知道自己家的車輪子有多大?旋轉一周能跑多少路?”然后又問:“你能畫出一個給定周長的圓嗎?”這樣的提問讓學生興趣大增,求知欲被迅速調動了起來。接著再給他們講解什么是圓、什么是周長、什么是半徑、周長與半徑之間的關系和計算方法、我國古代著名數學家祖沖之精確計算圓周率的意義等問題,這樣就能夠使學生目的明確,思路清晰,充分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這樣就會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勤于動口,善于動手,馳騁想象,放飛自由的心靈,教學必會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維,提高能力
學貴有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不疑則不進。能力是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出來的。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比較、分析、歸納推理的過程中鍛煉思維、提高能力。比如,我在教學梯形的面積時,就鼓勵學生根據已學過的長方形面積、正方形面積、平行四邊形面積、三角形面積和今天學習的梯形面積,讓學生提出或發現問題。經過思索、討論,有同學好奇的提出:梯形面積S=(a+b)h/2,三角形面積S=ab/2,那么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否也能用上下底的和與高的乘積的一半去解決呢?經過學生再討論、畫圖驗證,實踐結果說明這個學生的想法是正確的。這個學生從側面提出的問題其實已“創造”出一個新的知識:即把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和梯形的面積統一成一個求積公式。通過比較、驗證,不但讓學生開闊思路,還掌握了一般與特殊的關系,懂得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其實都是一些比較特殊的梯形而已。
3.要注重對思維過程的評價
探究是一個過程,要開展探究性學習,必須重視對思維過程的評價,讓學習弄清來龍去脈。不管是在課堂提問中,還是在做作業,尤其是解應用題時,要給學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時間,不能急于要答案,不能只關注答案的正確與否。要培養學生“動手做數學”“動口說數學”的能力,要關注學生思維的發展過程,指導學生正確分析問題和判斷問題。只有學生的判斷正確了,思路明晰了,推理正確了,才能得到正確的結果,這樣的成功才是具有價值的。只有這樣,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張麗.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1(08).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