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德昌
摘 要:與其他科目不同,小學數學是一門具有天然魅力的科目。小學數學更強調思維的敏捷性、邏輯的推理性,對于正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總喜歡問問為什么,一探究竟。因此,這也給小學數學蒙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為小學數學的教學創造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關鍵詞:互動;思維;探索;創造性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認為數學這門科目的根本目的就是教會學生一種思維方式、一種探索的精神、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教會他們多少知識?!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深知它的重要性,但是如何能夠在興趣的基礎上真正有效地達到根本目的,是我一直探索的問題。
在小學階段,想要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探索精神,必須加強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在互動中活躍每個人的思維,進而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于增強師生間的互動,我有以下一些看法:
一、良好的師生互動是建立在輕松、積極的學習氛圍中的
倘若學生的精神一直處在緊張中或壓抑中,學習效率必然不高。慢慢的,還會影響學生對本學科或科任教師的看法,彼此間心靈交流的窗戶會關上。而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課堂氣氛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學習的心理,于無形中引起共鳴。
二、創設別具一格的教學情境,巧設教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任何一門學科的教授,都必須建立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因此在創設數學教學情境的時候,應該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選擇學生喜愛或者關注的事情。提出的教學問題也應該分層次,從不同角度出發,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了解問題。
三、以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和合作意識為目的,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巧妙地把玩與學結合起來,讓實踐“活”起來。他們會在某一個特定的情境中,在大腦中搜索相關的知識,并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體驗到學以致用的快樂,并能為培養創造性思維打下基礎。
四、完善評價體系,及時做出評價
小學生的另一心理特點是重視別人的評價,喜歡教師和家長的表揚。教師必須抓住這一心理特點,及時評價學生的表現和學習成果。
一節有效率的課堂,需要教師和學生的良好配合。每一名學生都需要教師的指引,每一名學生都是一粒珍珠,需要不斷地打磨。作為教師,我們應堅定信念,找到與學生溝通的最有效的捷徑。
參考文獻:
[1]陳霞.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N].文化時報,2007.
[2]黃解放.今天,教師應該怎樣上課[J].人民教育,2008(09).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