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彥超



摘要:本文以拉爾夫·沃恩·威廉斯《e小調第九交響曲》的曲式結構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樂曲中出現的三部曲式與回旋曲式結構原則的融合,自由回旋曲式、主題橫向混合再現、主題縱向混合再現等結構手法進行分析,總結樂曲的結構特點,為音樂的創作提供更多可參考的經驗。
關鍵詞:拉爾夫·沃恩·威廉斯 曲式結構 《e小調第九交響曲》
拉爾夫·沃恩·威廉斯 (Ralph Vaughan Williams,1872-1958)是20世紀上半葉英國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英國新民族樂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創作以英國民族音樂語言為根基,同時吸收西方傳統和現代的作曲技法,在20世紀音樂風格繁多的世界舞臺上,保持了自己鮮明的創作個性,同時也把英國音樂帶向了世界的舞臺,成為“英國音樂復興”運動的領軍人物?!秂小調第九交響曲》是沃恩·威廉斯的最后一部交響樂作品,該作品在曲式結構上不僅遵循了古典時期的經典樣式,也在古典曲式結構的基礎上根據作品的需要進行了一系列的變革與創新。
一、三部曲式與回旋曲式結構原則的融合
樂曲的第三樂章無論是在材料的運用、三部性、還是主題的對比等方面,都呈現出明確的三部曲式結構特點。但通過細致的分析可以發現,沃恩·威廉斯在傳統的三部曲式結構框架內,通過對主題A有規律的隔時再現,使樂曲同時具有了回旋曲式的結構特征,形成了三部曲式與回旋曲式結構原則的融合。如圖1:
由上圖可以看出,三部曲式的首部為二段曲式,由A和B兩個主題構成,主要調性為f小調,中部使用對比的新材料C和D,C主題在bA大調上陳述,D主題在bE大調上陳述,再現部則為首部A主題的主調同頭再現。從以上的分析來看,樂曲整體呈現出明確的三部曲式結構特征,具備構成三部曲式結構的必要條件,可以將其劃定為三部曲式。但該樂曲再現部規模較大,再現部中主題A三次隔時再現并使用了新的主題材料E,正是由于再現部的這種特殊處理使樂曲的曲式結構有了新的傾向。從樂曲的整體看,主題A有規律的隔時再現,使主題A具有了回旋曲式中疊部的特征,以主題A作為疊部,主題B、C、D形成的多段結構作為插部一,主題B1和B2作為插部二,新主題E作為插部三,疊部A隔時再現,各個插部穿插其間,樂曲就具有了構成回旋曲式結構的所有特征,又可將其劃定為回旋曲式。
由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三樂章融合了三部曲式和回旋曲式兩種曲式結構原則,兩種曲式結構原則的特點均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體現,正是由于不同曲式結構原則的融合,使這一樂章的幾個主題得以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音樂結構顯得層疊有致,沒有給人以松散或繁雜的感覺。
二、自由回旋曲式
在樂曲的第四樂章,沃恩·威廉斯為音樂設計了一個具有明確回旋曲式特征的結構,但相對于典型的回旋曲式,沃恩·威廉斯并沒有完全遵守其曲式規則,而是根據音樂發展的需要,在保持結構具有明確回旋曲式特征的同時,對其進行了較為靈活的處理,第四樂章曲式結構如圖2:
從上面的圖示可以看出,全曲共有13個獨立部分,其中疊部出現7次,插部出現6次,符合構成傳統回旋曲式的必要條件,具有明確的回旋曲式結構特征。但相對于傳統的回旋曲式,沃恩·威廉斯又在不違背其關鍵原則的同時,對其進行了較為自由的處理,這種處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各部分間規模的自由處理。傳統的回旋曲式各個部分間的結構規模一般都大致相當,以求得各部分間音樂比例的均衡。而從該樂曲各個部分所占有的小節數可以看出,最大規模的疊部有22小節,最小規模的疊部只有5小節,最大規模的插部為32小節,最小規模的插部僅有6小節,由此可見,該樂章各個部分間的規模比例處理的十分自由,并沒有刻意的追求規模比例的均衡。第二、音樂材料使用較為自由。傳統回旋曲式中的插部一般使用各不相同的音樂材料,而通過上面的圖示可以看出,該樂曲中,插部一、插部二、插部五使用了相同的音樂材料,插部二和插部五均由插部一通過減縮發展而來;插部三、插部四、插部六使用了相同的音樂材料??梢?,該樂曲插部音樂材料的使用并沒有遵循傳統的曲式結構規則,而是根據音樂的發展進行了較為自由的處理。
三、混合再現手法的運用
(一)主題橫向混合再現
這里所說的主題橫向混合再現是指在再現部中使用新材料,并在再現部中同時再現首部和中部的音樂材料,形成再現全曲音樂材料的混合再現部。如圖3:
從上圖可以看出,再現部中分別出現主題A、主題B、主題C、主題D以及新主題E,再現部不但使用了首部主題A和主題B的材料,也使用了傳統三部曲式中不常使用的中部的主題材料,并在樂曲將要結束時出現了新的主題E。這樣,這個再現部就成為了同時混合了首部材料、中部材料和新材料的混合再現部。
橫向混合再現的使用,使再現部出現了新的特點,第一、再現部不再是簡單的對首部主題進行鞏固和與之形成呼應,而是對首部和中部中出現過音樂主題的回顧和總結,在音樂內容上更加豐富。第二、由于同時容納了首部和中部的主題材料,又使得再現部的規模沒有像傳統三部曲式一樣與首部形成大致的均衡,而是形成了一個大型的再現部,使樂曲再現部的規模占到了整首樂曲總規模的二分之一以上,與首部和中部總的規模相當,以使其容納更多的音樂內容。
(二)主題縱向混合再現
除了主題橫向的混合再現,在第三樂章的再現部中還存在不同主題縱向疊置的縱向混合再現,如圖4:
這里所說的主題縱向混合再現指的是在再現部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題以復調結合的方式同時再現,這種手法分別出現在樂曲的第144-153小節和175-197小節,譜例1為144-153小節。
譜例3-1出現在樂曲的144-153小節,在這里,沃恩·威廉斯將C3主題交由單簧管演奏的同時,又將A4主題置于C3主題的下方,與C3主題形成縱向的疊置,并將A4主題交由大號演奏,形成了相同演奏速度和力度的兩個主題間不同旋律、不同音色的縱向混合疊置再現。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樂曲的175-197小節,這里由長號演奏A5主題,由圓號、巴松管、中提琴、大提琴等一起演奏D2主題,形成了A5主題和D2主題的縱向疊置的混合再現。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縱向混合再現中,縱向疊置的兩個主題演奏的速度、力度均相同。這時,音樂更加強調強縱向疊置的兩個主題間不同旋律和不同音色的混合效果。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沃恩·威廉在樂曲中使用了三部曲式與回旋曲式結構原則的融合,自由回旋曲式,主題橫向混合再現,主題縱向混合再現等具有創新行的結構手法,這些手法的使用不僅使《e小調第九交響曲》的曲式結構極具特點,也為音樂的創作提供了更多可參考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