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云峰
摘要:卡爾·車爾尼(Karl Czerny,1791.2-1857.7),奧地利維也納的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同時他也是19世紀前期維也納樂派中的最杰出的鋼琴家之一。他的一生中創作了許多音樂作品,在他大量作品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他的鋼琴練習曲,他的練習曲被廣泛地應用在教學中。
關鍵詞:音樂特點 音樂起伏 樂句和呼吸 聲部伴奏
18世紀末19世紀初,出現了許多著名作曲家、鋼琴家和音樂家。車爾尼就是當時音樂家中最杰出的一位,他一生中創作了許多音樂作品。
車爾尼出生于一個音樂世家里,他的祖父是一名業余的小提琴愛好者。他的父親是一位鋼琴家也是車爾尼的鋼琴啟蒙老師。車爾尼3歲開始學習鋼琴,9歲時就以少年鋼琴家的身份在維也納音樂廳演奏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莫扎特c小調鋼琴協奏曲》,15歲時就能替父親上課,成為當時維也納較有名氣的鋼琴教師。幼年的車爾尼就得到了音樂大師們的高度評價。1801年得到貝多芬的賞識,后來成為貝多芬的得意弟子,貝多芬對車爾尼在音樂創作上有著重要的影響。
車爾尼的音樂成就與他生活的環境有著密切聯系。奧地利是音樂之邦,有著悠久的音樂歷史。19世紀初,出現了工業革命,提高了鋼琴的質量,使鋼琴的表現能力得到提升。與傳統古鋼琴相比現代鋼琴能夠表現出豐滿的音響效果,對演奏所表現出的力度和手指力量的要求更高。這一時期,車爾尼創作出了大量訓練手指技術的練習曲供我們參考。
車爾尼的一生編寫了大量的練習曲,最具代表性的練習曲集是為鋼琴初學者編寫的四冊,第一冊具有代表性的初級練習集為《車爾尼鋼琴練習曲599》;中級程度中最具代表性的練習曲兩冊,分別是《車爾尼快速練習曲299》和《車爾尼流暢練習曲849》;高級程度的練習曲為《車爾尼練習曲740》。
《車爾尼鋼琴練習曲849》中的音樂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樂句和呼吸
樂句,是組成一首樂曲基本結構的單位,它能表達出相對完整的樂曲意義。在音樂中,樂句有長、短樂句之分。在鋼琴的彈奏中對樂句和語氣的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樂曲的處理上,要嚴格按樂譜上標記要求去彈,比如:音符準確性、音的連跳處理強弱表現,使自己在彈奏上有呼吸、有語氣、更具有感染力。呼吸是自從有連音線開始,音樂就有呼吸,正確的呼吸劃分是鋼琴演奏最為重要的基石之一。代表作品第2首。
二、音樂起伏
音樂的起伏就是指音樂中的強弱對比,在車爾尼849中運用的力度有sf、fp、ff、f、mf、mp、pp、p,彈奏時一定要掌握力度的變化。代表作品第13首由強到很強的變化。
三、聲部伴奏
在車爾尼的鋼琴練習曲中,一般是針對右手的訓練,左手則是伴奏聲部。在個別樂曲上出現左手為旋律聲部,右手作為伴奏聲部時,這時要注意雙手的連接和相互配合。代表作品第27首。
四、歌唱性觸鍵
歌唱性觸鍵是我們在鋼琴演奏中最難掌握的。在演奏時,要根據旋律的變化來彈奏出富有歌唱性的旋律。代表作品如第28首,這首曲子全篇幾乎是用一只手來彈奏旋律,而另一只手則進行和弦跳音的伴奏。
所以在練習時不要單一的注重技巧上的練習,還應與音樂的藝術性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達到完美的音樂效果。
《車爾尼練習曲849》和聲連接主要是由T——S——D——T構成。以正三和弦為音樂的主要支架;調式上運用我們所學的自然大調、和聲小調為主;終止式及屬七和弦的運用豐富了樂曲中和聲的色彩。
(一)和聲聲部的連接
和聲是音樂中的靈魂,也是樂曲的主干。而和聲的連接是傳統和聲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車爾尼練習曲849的和聲是以平穩的和聲進行為主,即T——S——D——T。合理的跳進上,避免了平行五八度和反向五八度的使用,在平穩解決聲部連接的基礎上保證了聲部連接中的規范性。代表作品第1首。
如《車爾尼練習曲849》中,第8首,左手從第17小節開始,出現了雙音及和弦的連奏。在這句左手連奏的結尾,第20小節第二拍上出現一個重音記號sf,這只是減七和弦解決到主和弦的傾向而已,并不過分強調這個音。全曲的高潮在第三段,第21小節中達到樂曲頂點,很強“ff”。
車爾尼練習曲849以和聲調式為主,嚴謹的調性布局和轉調的運用來推動樂曲的發展。在轉調上,運用近關系調的離調和轉調為主,一般會出現在樂曲的半終止處,然后很快到原調上,像這樣的形式在樂曲中經常出現。
在第4首樂曲中就有不少的離調。如第9和10小節是以C大調屬七、主和弦,第11和12小節是d小調屬七、主和弦,第13和14小節是以F大調的屬七、主和弦,最后的兩小節是G大調屬七、主和弦,為了轉到C大調上,G大調的主和弦就是C大調的屬和弦了。
車爾尼開創了古典鋼琴藝術的里程碑,使古典音樂藝術作品得以發揚和傳播,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藝術財富。他的練習曲至今仍具有巨大現實意義,尤其是對手指基本功的訓練更是不可或缺的養料,車爾尼為鋼琴演奏藝術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值得后人永遠的敬仰和紀念。
他創造了完整系統的鋼琴訓練模式,將鋼琴的藝術發揮到淋漓盡致。不僅如此,他繼承了貝多芬的彈奏方法,在鋼琴演奏歷史上具有這承上啟下的作用,為鋼琴藝術從古典時期向浪漫時期的過渡建立起一座穩固的橋梁。教學中,結合學生需要編寫教材,并注重因材施教,因此車爾尼為我們編寫了大量的、可取的鋼琴練習教材,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在他的練習曲中,音樂的風格和技術技巧的練習是分開的,讓學生能夠較快的接受和掌握,和弦的運用使廣大學生的演奏能力和鋼琴素養得以提升。他一生中把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鋼琴藝術中,將音樂的藝術性和技術性有機的結合起來,使樂曲的內容更加豐富。他的一生與鋼琴緊密相連,通過鋼琴教學及鋼琴創作推動了鋼琴藝術的進步和發展。
車爾尼的貢獻不僅僅體現在這些方面,更在于他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如克拉克、多勒等鋼琴演奏家,其中最為人熟知的著名鋼琴大師李斯特。
參考文獻:
[1]黃大崗.周廣仁鋼琴教學藝術[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3.
[2]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圖書館出版公司,2007.
[3]薛曉妹.鋼琴教學與演奏藝術的研究[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
[4]周薇.西方鋼琴藝術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