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紅
摘要:20世紀以來,世界音樂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許多發達國家由于移民的涌入而構成了民族音樂的多樣化,以美國的多元化音樂最為突出,代表性的如美國牛仔音樂的形成,主要源于兩種力量的推進,即社會與學術。本文通過對美國牛仔發展歷史、生活、以及音樂的介紹,讓我們懂得音樂是社會的一種回應,多元化音樂也反映了全球社會多元文化。
關鍵詞:美國牛仔 生活 音樂
美國牛仔是被高度浪漫化了的形象。我們中的多數人都把牛仔想像成一個英俊的陽剛男人的形象,他總是騎著馬,拯救落難的姑娘,消滅所有的壞人,在夕陽的余暉下彈著吉他,哼著小調飛奔疾馳,然而。牛仔的生活遠遠不止這些,他們比好萊塢塑造的人物要堅韌得多。
牛仔是個古老的職業!《圣經》中有描述中關于放牛人的經文。17世紀初美國殖民地甚至還出現了專業牧牛者,他們被稱作養牛人,殖民地的奶牛都要打上烙印后再裝車運往市場,要不是在美國內戰結束時發生了一些事情,牛仔們可能永遠不會為美國公眾所知。
牛仔們是在1866年-1890年間開始出名的。內戰接近尾聲時,東部地區食物緊缺,急需豬肉和牛肉,于是西部的得克薩斯州,這片盛產強壯的長角牛的沃土。圓滿地解決了東部的問題。牛群是牛仔們從克薩斯運到到東部的,這些早期的美國牛仔中有美籍英裔以及美國黑人以及西班牙牛仔,牛仔們沿著瑟達利亞泉、巴可斯特泉將牛群趕往西部、東部以及西北部時,著名的牛群馬路運輸開始了,1890年后,鐵路控制了整個牛群運輸業,露天牧場上到處都是有刺鐵絲網。大部分地區牛群之路運輸都消失了,牛仔們開始適應在牧場的生活方式,
馬路運輸十分復雜,通常一個運輸隊由老板、廚師和8-9個牛仔組成。當然還有1輛大貨車和許多匹馬。這是一種非常艱苦的生活,牛仔們要在路上趕1500-3000只牛。剛開始時,他們會日行20-30英里,甚至牛群筋疲力盡,然后將速度放慢到平均每日10-15英里。牛仔們一路上不得不控制牛群的逃竄,與印地安人斗爭,涉水過河,尋找迷途的牛群.
筆者相信之所以能有這么多牛仔歌曲的原因之一,他們有夜晚對牛群唱歌的習慣,那些歌曲是用來讓牛兒安靜的!它們確實起到這樣的效果,我不明白牛兒為什么非要有熟悉的聲音相伴,才不會被其他噪音所驚嚇,值夜崗的兩名牛仔一前一后的騎在馬上趕路,在明月星希的夜晚,等到牛群安靜下來,其中一名會先唱一段歌曲,在牛群的另一頭,他的搭檔會接著唱歌曲的另一段,通過這種方式,你就可以唱完像《薩姆.巴斯》這樣的歌曲。
與老的牛仔電影中那些騎著馬唱歌的牛仔形象不同的是,大多數牛仔歌曲都是無伴奏演唱,牛仔們最喜歡的樂器是小提琴、五弦琴、吉他、手風琴、口琴和猶太人的豎琴。他們還喜歡在那些可以自由隨瘋狂吵鬧的地方跳舞。
牛仔詩歌與牛仔音樂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在早期的牛仔音樂合集中,牛仔詩歌和音樂是一起出版的,其中許多歌曲都沒有記譜。有些詩人把他們的詩歌改成了樂曲,這些樂曲常常因為口頭傳唱而很快流行,甚至成為牛仔音樂目錄中的保留曲目,詩人們反到被人們遺忘了。而現在的一些牛仔則更愿意隨隨便便地說出牛仔歌曲的歌詞,好嗓子并不總是鼻血的,有一個好記性就夠了。
勞格斯丹認為牛仔形象的浪漫化有一部分原因歸因于早期的歌曲集,為吸引大眾,為配合經過修飾的曲調,歌詞會經常有所改動,雖然第二、第三、第四代的牛仔們以及那些接受并維護牛仔們浪漫形象的收集者與牛仔歌曲的起源沒有太大關系,但事實上,第一代牛仔只不過唱了些職業性歌曲,他們多數都是抒情曲,大部分偉大的民謠和敘事曲都是由其他人創作的。
20世紀的美國牛仔身體健康,充滿活力,牧場上有他們工作的身影,競技會上我們可以目睹他們騎馬的風采,牛仔座談會上我們還可以聽他們吟誦詩歌,表演歌曲和舞蹈。還有一些牛仔鄉村音樂藝術家 ,他們為蘇格蘭華爾茲的爽步隊列舞進行音樂表演。雖然當代有首歌曲唱到:“媽媽別讓你的孩子長大后成為牛仔”。但是還是有人認為,牛仔浪漫自由的形像是美國文化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而且正是當今世界所缺乏的。
由于歷史的原因,美國音樂教育課程的內容不可避免地與西歐的藝術和傳統音樂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盡管早在美國建國之前,美國印第安人就在此繁衍生息,早在十七世紀時非洲人就向北美大批遷移,自1840年之后亞洲人、拉美人,還有歐洲人都開始向這個國家源源不斷地遷入,但是美國中小學的音樂課程表卻一直沒有對美國種族的多元化作出任何反應,而且學校反而變成了一個頑固堅守歐洲合唱和器樂的陣地,不同膚色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兒童更可能學到的是德國音樂而非日本音樂,更可能是法國音樂,而非菲律賓音樂,甚至是愛爾蘭音樂而非美國印第安人音樂或印度音樂。
美國的殖民擴張傳統直接來源于那些定居在北美東海岸的歐洲佬的天性,美國社會的出現帶來一種與世界其他地區截然不同的文化形式,如果我們盲目地相信我們可以只專注于一種社會科學和藝術的習俗與價值,那么我們就會忽略當今多元文化這一社會現實,更為重要的是,在當今這個全球化時代,我們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當今世界上存在的每一個民族,政治和經濟事務中不同國家和文化之間的相互依存更加緊密,國際社會能否作為一個整體生存下來,這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我們的理解能力,依賴與我們如何認識把我們作為人類不同族群凝聚在一起的相同性但同時又區分開來的差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