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管理學的視角,運用績效管理的方法,對蘇州大學大學生黨員質量進行了調查研究。報告中指正了大學生黨員整體發展良好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創新性的從全程化的教育模式、多樣化的工作載體和專業化的制度保障三個方面探索構建大學生黨員質量保障體系,對當前黨建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黨員發展;質量保障
2014年11月14日,中共江蘇省委教育工委結合江蘇高校實際,印發了《江蘇普通高等學校發展黨員工作實施細則》,為規范高校發展黨員工作,保證新發展黨員質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大學生黨員作為當代青年的優秀分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支柱力量,也是黨和國家未來干部人選的主力軍。
一、大學生黨員發展現狀概述
本次問卷調查對象為蘇州大學的在校大學生,采取整群抽樣加分層抽樣相結合的方式,即先以院系為單位進行抽樣,再以各個年級為單位抽取樣本,共發放調查問卷1000份,回收956份,有效問卷925份,問卷的有效回收率為92.5%。此外,旨在進一步了解潛在的問題和狀況,本課題組還動員開展了基層學生黨支部座談會、個別談話、深度訪談等活動收集了充足、客觀的材料,為深入了解分析蘇州大學大學生黨員的質量發展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打下了基礎。
1、大學生黨員整體發展狀況良好
(1)黨員隊伍整體素質較高
調查顯示, 90%的同學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有信心”,80.1%的同學覺得“黨員的身份很光榮”,20.02%的同學是通過學生黨員來了解黨員發展的程序。大學生黨員整體素質較高,這一群體在專業學習、公益活動中的表現優于普通學生,60.32%的同學認為本校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的“很好”和“較好”。
(2)黨建工作機制較健全
調查顯示,蘇州大學制定了符合本校實際的《學生黨員發展實施細則》和《學生黨支部工作考核量化表》,建立了高校黨委、二級黨組織、基層黨支部三級縱向責任落實機制。學生黨支部的組織生活制度也基本形成,并堅持落實黨組織“三會一課”制度。
2、大學生黨員發展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近年來,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雖然進一步規范化和科學化,但因受社會環境、家庭因素和高校等方面的影響,在入黨動機、黨員發展教育、黨組織活動、黨組織隊伍建設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
(1)大學生申請入黨的愿望迫切但又動機多樣
通過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可以看出,69.26%的在校大學生希望加入中國共產黨,有10.89%的同學對于是否要入黨“說不清”,有14.40%的同學表示“現在不,以后看情況”。通過對“您的父母對您申請入黨的態度”的調查得出,12.40%的家長“強烈支持”,37.98%的家長“非常支持”,僅有1.16%的家長持“反對”態度。這兩個結果表明大部分同學的入黨愿望迫切,有一部分同學有可能通過學習和了解黨的基本知識而產生申請入黨的意愿。
對于“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原因”這一問題,32.68%的大學生認為是“能夠更好的發揮自己的社會作用并早日成才”;17.12%的同學回答“為他人和社會多做貢獻”;有12.84%的同學選擇“能得到一些好處,如評獎評優,有利于個人前途”。對于“申請入黨對個人前途有用嗎?”這一問題,11.67%的同學和54.86%的同學分別認為“非常重要”和“重要”。對于“您認為一名黨員在學生評優評先中有無優勢”,57.59%的同學認為“有”,35.80%的同學認為“有一點”,只有6.61%的同學選擇“沒有”。由此可以看出受社會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就業的嚴峻形勢,存在部分同學將申請入黨作為就業和評優評先的重要砝碼的情況。
(2)黨組織活動的開展與大學生黨員的需求不匹配
調查顯示,63.18%的同學在大學一年級就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但只有24.81%的同學表示在入學教育時院系有“非常系統的宣講過黨的基本知識”,大部分同學表示是通過其他途徑增強了對黨的認識程度。對于“參加支部組織生活的頻率”的回答,不少學生表示“一個月一次”,甚至“一個學期一次”。通過對學生黨支部生活時效性的調查可以看出,同學對支部活動的滿意度不高,吸引力不強,參加的積極性也不高,這與學生黨員的需求存在不對稱的現象。對于“您最希望過什么樣的組織生活”這一問題,27.63%的同學希望是“民主評議或者談心交流”,16.73%的同學希望是“志愿活動”,16.34%的同學希望是“外出參觀”,15.95%的同學希望是“文體活動”等形式。由此可見,學生更希望擁有的是形式更加豐富多樣,頻率更加高、實效性更加強的組織活動。
(3)大學生黨員發展程序不規范且把關不嚴
關于黨員發展的程序,48.06%的同學表示是“團組織擇優推薦”,35.27%的同學回答是“班級推薦”,7.75% 的同學表示是由“院(系)領導指定”,剩下的8.91%的同學表示“不清楚”。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對黨員發展程序存在認識模糊。同時,高校的學生黨員發展程序不規范。根據黨章的要求和黨員發展工作的辦法規定,黨員的發展應由團組織推薦。對于“您覺得本校學生黨員發展工作不合格的主要表現”這一問題的回答,學生提出的比較集中的問題有:培養聯系人與積極分子的聯系太少、組織生活過于形式化、征求黨內外群眾意見不夠充分、對積極分子的培養走過場、黨員的后續教育管理缺失等,由此不難看出,當前高校學生黨員的發展過程的各個環節都存在把關不嚴的現象,考察內容不太全面,突擊發展的比例不小。
二、大學生黨員發展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
隨著90后大學生自身特點的變化和當前高校學生黨員發展中存在問題的凸顯,新時期黨建工作面臨更多的挑戰。
1、黨員教育全程化
大學生黨員發展應該是從遞交入黨申請書到成為正式黨員的整個過程,黨員的發展只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程序上達到規范明確,公開透明,全程監督,才能真正提高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首先,把好入口關。新生入學后,高校基層院系黨組織應及時通過座談或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引導他們思考入黨的問題,積極向學生宣講黨的系統的理論知識,使其加深對黨的認識和了解,增強對黨的感情,幫助學生明確入黨意愿,了解入黨程序,端正申請入黨的動機。其次,嚴格培養關。學生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后,團組織要向黨組織提名推薦,黨支部要開會討論,討論通過后黨組織還應經過一定時期的考察培養后再列入正式的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計劃。同時,指定兩位正式黨員作為其培養聯系人,定期與入黨積極分子溝通交流,實時掌握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情況,在給予幫助的同時還應及時向黨組織匯報各方面的情況,黨組織在此基礎上填寫《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考察登記表》,肯定成績,指出不足,為成為合格的黨員打下基礎。再次,抓好轉正關。入黨積極分子經過考察即成為預備黨員,在預備培養階段,學生預備黨員要經常向聯系人和黨組織匯報思想、學習、生活和工作狀況,黨組織也應積極吸收預備黨員參加黨內的活動和其他的社會實踐活動,高標準要求其發揮模范作用,多方面多角度對其進行考察,鍛煉能力。最后,不能放松轉正的后續教育和管理,特別是大四校外實習和正式參加工作的同學,要有計劃的對其開展質量跟蹤調查,與其工作單位和居住社區取得聯系,重點考察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情況。
2、黨建工作多樣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90后的大學生向往高效、便捷、新穎的生活方式,傳統的黨建工作形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主體的需求。根據調查發現,簡單說教和形式呆板的教育培訓與多樣化的學生吸取知識的現狀不相吻合,大多數同學認為“發展黨員活動中較好的形式”是“社會實踐”、“專題教育”和“參觀學習”,這就需要合理規劃高校學生黨員教育工作。在網絡上設置“黨支部”、“支部”、“數據統計”、“手機客戶端下載”等版塊,通過網絡化建設黨支部將黨建信息推送到學生的手機終端,黨支部可以及時發布黨建新聞和上傳學習資料,擴大思想宣傳范圍,開展多樣的活動,增強黨支部工作覆蓋面和輻射力。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遞交思想匯報,通過加關注等形式與黨支部保持動態互動,圍繞熱點新聞展開討論交流等。
3.黨建管理制度化
根據調查顯示,黨員的權利沒有得到充分尊重,民主程序容易走形式的根本原因就是當前高校黨建工作的制度不完善,甚至在很多方面還存在缺失。制度建設是黨的建設的根本,因此需要進一步補充和完善,探索建立良性的工作機制并貫穿于大學生黨員發展工作的全過程。首先,建立大學生黨員學習培訓制度。現代大學生的全面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等方面。大學生黨員素質的提高,一方面通過社會實踐,另一方面就需要通過理論學習。高校要結合各支部的實際情況把學生黨員的學習培訓列入年度工作安排,年初即制定具體的學習培訓計劃,包括學習的內容、形式、考核標準等,完善和創新教育內容,增強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提高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逐步將學生黨員的培訓工作規范化。其次,完善和發展大學生黨員的工作制度。具體包括學生黨員教育培養制度、黨員發展公示制度和培養聯系人工作制度的強化和執行。各個學生黨支部要在黨總支的指導下,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工作,堅持發展公平、程序公開、考察公正的原則,除了系統深入的開展培訓,還要統一考試,堅持定期匯報,確保合格一個發展一個。再次,加強監督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督察制度是對黨建工作的保障,以提高群眾的公信度。一方面是對黨員學生是否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監督,另一方面是對黨務工作者和入黨培養聯系人的監督,對發展質量有問題的相關責任人給予責任追究,由此逐漸形成大學生黨建工作的良性機制。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48.
[2]列寧全集(第11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63.
[3]列寧全集(第18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379.
本文系蘇州大學2014年黨建課題“培養和發展大學生黨員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研究”(項目編號:DF102009)的研究成果。課題負責人:林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