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晗
[摘要]由于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加上家庭的壓力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了影響。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對國家的前途以及民族的未來都具有重要意義,如果大學生的心理狀態不佳、素質不高,就會對國家的未來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家長、校園和社會都應該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給予重視。校園文化能夠將一個學校的風氣展現出來,經過長時間的沉淀所形成的校園精神和文化氛圍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積極意義。本文通過分析目前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以及校園文化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對校園文化的建設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校園文化建設
前言
校園中所有成員共同創造并形成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的總和以及創造過程稱為校園文化[1]。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心理健康、道德培養等方面起到正面影響的作用。目前。大學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已成為人才培養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之一。近年來,我國教育領域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及校園文化建設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這可促進大學生的協調發展,也是時代發展的需求。
一、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目前,大多數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進入大學時可能會缺乏適應集體生活的能力,加上有部分學生沒有進入理想的大學,所以心理會產生失望、抑郁、失落等情緒,學習積極性降低。大學生不可避免的會與同學、老師等進行交往,但是有些學生缺乏人際交往能力,在與他人交往時會產生厭惡、煩躁等心理,長此以往就會形成自卑、封閉的狀態。處于大學階段的學生不僅要面對學業壓力,還有來自生活的壓力,他們要學好專業知識才能應對競爭力日益激烈的社會,有部分學生的家庭不是很富裕,除了學習,他們還要利用課余時間做兼職[2]。長時間的壓力會導致他們產生焦慮、抑郁、失眠等問題,甚至出現精神分裂。
二、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基石就是和諧的校園文化。大學生正處于充滿理想、朝氣蓬勃、感情豐富、向往美好的年紀,他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都沒有完全成型。大學校園對大學生來說相當于特殊的半社會與半校園環境,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質量具有決定作用。若校園學習氛圍積極向上、文化和諧、人際交往平和單純,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與學習效率都能獲得良好發展。校園文化提供了一個良好大學生健康人格的養成環境[3]。
另外,大學也是對學生進行社會化人格培養的基地,校園文化可促進他們向社會人的轉變。由于校園文化的影響以及專業知識的學習,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都獲得了提高,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也不斷得到提升,為將來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人奠定了基礎。
三、建設有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校園文化
1.完善大學校園的制度
校園制度對高校師生在學校的行為進行了規定,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做哪些事情會受到懲罰,做哪些事又會得到獎勵等都有明確的規定。合理的校園規范制度可指引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校園制度的建設應該是由校園文化來進行指導的,這樣才能將學校鮮明的文化特色顯現出來,充分展現其在無形中教育大學生的特點。
2.在作風建設上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學校的學風與校風是大學校園文化精神中最重要的部分,即核心部分。校園中如果具有良好的學風才能將濃厚的學習氛圍創建出來,使整個學校都彌漫出一種嚴肅、活潑的氣氛。而且,良好的校風具有引導學生積極向上思考,使其獲得正確價值取向的作用。只有良好的校園作風才能引導大學生認真研究科學、刻苦鉆研,從而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因此,整個學校的師生都應該致力于良好校風與學風的建設之上。
3.豐富大學的校園文化活動
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可將校園文化展現出來,大學校園應對學生的專業方向和學校的中心工作等進行綜合考慮,開展多種多樣的、具有較高品位的校園活動。學術講座、辯論賽、文藝表演等活動不僅使大學生的課余生活豐富多彩,還能陶冶他們的情操,使其心理素質得到提升。大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學會了如何與他人溝通、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使展現自我的信心得到增強。大學校園所開展的活動應該注重對藝術性的追求,這樣可使學生在高雅、有品位、健康的活動中獲得熏陶,他們的素質也能得到提升,心理才會健康,從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4]。校園應及時阻止宣傳黑暗思想、消極言論的活動,促使校園文化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結語
大學校園應針對大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給予解決,通過完善校園制度、建設優良學風與校風、豐富校園文化活動等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蘭曉宇.大學生心理健康與校園文化建設[J].華人時刊,2013(01):112.
[2]邢旭升.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心理健康教育[J].讀寫算,2014(35):53-52.
[3]鄭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的研究[J].海峽科學,2013(05):67-68.
[4]魏瑋.淺談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04):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