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是近期財稅改革最為關注的熱點與焦點。僅今年上半年,國務院在4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中部署盤活財政存量資金。4月1日,“部署盤活和統籌使用沉淀的存量財政資金,有效支持經濟增長”;5月13日,“決定進一步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以改革創新盤活存量資金”;6月10日,“改革創新機制,加快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堅決改變資金使用‘碎片化,提高使用效益,是用足用活積極財政政策的關鍵舉措”; 6月17日,“通過調整結構、盤活存量,增加安排中央投資,帶動更多地方和社會投資”。7月8日,再次指出各級財政將已收回沉淀和違規資金,加快統籌用于急需領域;將存量資金調整用于在建重大項目。
與此同時,對推進財政資金統籌推出政策措施。1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工作的通知》發布,清理一般公共預算結轉結余資金、政府性基金預算結轉資金、加強轉移支付結轉結余資金管理、加大督查和問責力度等具體舉措。6月16日,國務院印發《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方案》,對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提出了包括推進項目資金統籌使用、推進重點科目資金統籌使用等措施。為財政資金統籌使用規劃出清晰的“路線圖”。
在國務院的牽頭引導下,財政部、發改委、審計署等部委迅速響應、聯合發力、分工合作,打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2月,財政部連續下發通知,推進中央、地方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明確結轉結余資金的范圍及清理措施、規范結轉結余資金收回程序并建立財政存量資金定期報告制度。3月,財政部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地方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建立財政資金支付全程動態監控機制,保障預算執行嚴格規范、財政資金使用合規透明和財經政策措施落實到位。4月,財政部再次發文指出,要進一步創新財政資金管理方式、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對統籌使用沉淀的存量資金建立任務清單和時間表。5月,《關于收回財政存量資金預算會計處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進一步要求做好收回結轉結余資金以及再安排使用的會計處理。2013年以來,審計署先后組織了4次較大規模的財政存量資金審計。
在加強財政資金統籌使用方面,近年來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并起到了積極作用,但財政資金統籌使用的問題存在,導致存量資金‘沉淀化、資金使用‘碎片化,嚴重制約著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長期以來,財政資金存量較大、利用效率較低催生出年末“突擊花錢”的頑疾和“賬外小金庫”的隱患。有錢卻需舉債、有錢卻不會花的怪象。財政支出結構不合理的難題導致了財政資金統籌力度不夠。審計署報告指出,影響存量資金盤活主要因素:預算中有專項用途的收入較多,按現行管理辦法不能統籌安排;法定掛鉤事項支出預算剛性增長,資金閑置量大不能及時發揮效益;一些改革措施或工作部署推進滯后,影響項目資金的有效使用;財政專戶清理不到位,大量資金結存;地方財政存量資金清理范圍未包括財政專戶。產生財政存量資金的主要原因,一是各級政府間事權劃分不清晰、事權與財權不匹配;二是隨著改革的推進,一些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規定沒有及時修改完善;三是預算編制不盡科學、預算監督制約機制不完善。
財政資金統籌使用,到底難在哪里?破解資金使用“碎片化”,需要在哪些方面推進,國務院《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方案》提出了具體舉措:一是推進項目資金的統籌使用。二是推進重點科目資金的統籌使用。三是推進部門資金的統籌使用。四是推進政府預算體系的統籌協調。五是推進跨年度預算的統籌協調。六是推進規范各類收入及其統籌使用。七是推進財政存量資金的統籌使用。八是推進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的統籌協調。九是推進債務資金的統籌使用。十是推進轉移支付資金的統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