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濤
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不少數學教師由于未能真正理解這次課程改革的意圖,出現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狀況,新教材中很多體現數學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內容,被老師刪去,這不但影響了新課程的有效落實,反而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可見,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行為、教學方式對新課程的有效實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為推進數學課程改革,有效地落實新課程。筆者認為,數學教師要做好以下三點:
1 要清楚認識到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
課程是教育觀念和教育思想的集中體現與反映,是實現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課程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然而現行數學課程在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存在著不少弊端。很難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當今世界知識經濟已初現端倪,實踐能力尤其是創新與發展能力在當今的國際競爭中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加入WTO以后,我們的教育所面臨的問題更加突出,挑戰也更為嚴峻。因此,要培養適應當今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實踐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就必須以課程改革為核心加強基礎教育改革。
2 要了解數學新課程的特點
數學新教材有以下特點:一、新教材選取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人人都離不開數學,人人都能學會數學,不同的人在學習數學時,有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數學的普及性、基礎性和廣泛的應用性。二、新教材在內容的呈現上,努力創設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情境和機會,體現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讓學生親自參與活動,進行探索和發現,以自己的親身體驗獲取知識和技能,從而,有利于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二、新教材把介紹數學內容的背景知識,數學史料與數學內容融為一體,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以及科學思想、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四、新教材體現了現代信息社會的發展要求,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在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比如,在統計與概率的內容中,增加了用計算器,計算機處理數據的內容。五、突出了數學的廣泛應用性。新教材把一些適合學生發展需要,符合當今時代發展要求的最有用、最基礎的數學內容。比如,概率與統計,數據估計與數據處理,圖形知識,簡單的規劃與設計等等,充實到教材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3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教師的教育理念發生轉變
一、教學已不單純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雙方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二、新課程數學教學,重視知識的發生過程。新課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識的體驗。因為強調探索過程,意味著學生要面臨問題和困惑,挫折和失敗,同時也意味著學生很可能花了很長時間和精力但結果表面上卻一無所獲,但是這卻是一個人的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展的內在要求,它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一種難以言說的豐厚回報,很多偉人的創造和發現都是科學家經歷了無數次的挫折和失敗后才完成的。因此,可發說重視知識的發生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展示學生聰明才智,獨特個性,創新成果的過程。三、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因此,實施新課程要關注每一位學生,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要面向全體學生。四、新課程的實施要求師生之間有一種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心理氛圍,師生關系足一種真正的人與人的心靈溝通,是師生互相關愛的結果。這就要求教師要真誠的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完善自己的個性,使自己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幽默等優秀品質。五、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改變。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些體現現代學習方式的新內容。比如,增加了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伴隨著這些學習方式的出現,教師的教學方式也要發生改變,要讓學生自己主動地、獨立地、獨特地去體驗,去發現,去探索。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
總之,課程改革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數學教師只有了解當前國際國內教育的發展趨勢,了解現行數學課程存在的問題,才能加深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和理解,才能徹底改變與之不相適應的各種教育觀念,樹立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發展要求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新觀念,才能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數學新課程的最終落實要靠奮斗在第一線的廣大數學教師,只有更新數學教自觀念,才能推進數學教育改革,才能真正有效地落實數學新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