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金融全球化越來越嚴重,金融業面臨的不僅是挑戰還有改革和創新,國內金融市場面臨激烈的競爭和外資銀行的雙重壓力沖擊,給國內銀行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新時代的到來,網絡銀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金融市場的改革,這使得商業銀行傳統業務模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本文試圖通過梳理互聯網金融,深入研究互聯網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影響的主要特點及發展現狀,進而提出商業銀行和監管部門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
1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一)第三方支付發展現狀
第三方支付網站的快速發展使得互聯網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在交易中得到解決,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注入了動力。目前,第三方支付機構已經逐步滲透到企業和保險、基金、企業支付、個人網上購物支付等領域。財付通、支付寶、快錢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包括銀行業務客戶和個人客戶的重要戰略業務在內。在我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額達到十億,與去年相比,整體市場實現國民經濟快速持續增長,進一步加強生活的重要性。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總體趨勢是第三方支付業務范圍逐步由互聯網的傳統業務領域向銀行業發展,銀行卡收單業務增長的銀行卡市場環境得到改善。三方支付公司將逐步成為一大批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和連鎖企業進入自己的客戶。
(二)P2P業務發展現狀
P2P是一種比較完善的互聯網金融模式,2007年進入我國,目前正與我國的特殊國情相結合,逐步本土化。任何新生事物從誕生到成熟,必然會經歷從泡沫到輝煌的過程。鑒于目前國內貸款的發展歷程,目前我國的貸款正處于產業整合期。
(三)互聯網基金發展現狀
例如,銀行和證券公司追求短期績效,風險相對較高的產品直接推薦偏好風險相對謹慎的顧客進行頻繁的銷售;機構或個人支付報酬和評價指標的壓力下,推薦使用的營銷技巧。這樣的問題相結合,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客戶經驗,基金產品的低程度,特別是在股票市場的表現是不好的,這一矛盾尤為突出。目前,每個電子商務平臺的互聯網業務或公司將是互聯網和金融業務結合,與基金公司合作,推出了多種基金產品。截至今年底,余額寶產品用戶數為百萬。這個指數迄今為止,上升到萬元,用戶總數的增加,從交易規模,截止日期,貿易規模的平衡。基金公司擁有強大的第三方互聯網銷售平臺,實現基金的產品銷售。
2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挑戰
(一)分流儲蓄存款,影響商業銀行的存款結構
雖然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資金最終將返回到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存款總量是沒有影響,但是綁定到商業銀行儲蓄存款形式導流,商業銀行存款結構的影響,一些競爭力較弱的小型和中型銀行攬存的壓力更大。一方面,由于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特定的延遲支付功能,用戶通過結算資金將部分沉淀在第三方支付平臺,為商業銀行儲蓄存款形式轉移,這部分資金是主要用于網上交易活期存款。以存款支付為例,目前支付寶的日均沉淀資金已經達到100億元左右。隨著第三方支付的逐步擴大和支付領域的擴大,基金規模將大幅擴大。另一方面,隨著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快速發展,業務逐漸擴大保險代理領域,機構資金,向客戶提供預期收益可能超過基金的銀行存款,保險和其他金融產品。如根據余額寶的宣傳,其年收益率最高可超過4%,收益率為銀行活期存款的10倍,高于銀行3%的一年期儲蓄存款利率。這將對客戶持有的以投資目的為主的定期存款形成分流和競爭,其潛在威脅不容小覷。
(二)擠壓商業銀行中間業務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主要包括支付結算、擔保、承諾、交易、咨詢等。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和直接融資市場的發展,商業銀行利差不斷縮小,中間業務在商業銀行盈利來源中的重要性日益顯現。但是,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迅速發展,使商業銀行中間業務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是直接擠壓銀行卡結算、代理收付等業務。與商業銀行網上支付相比,第三方支付價格更低(部分甚至免費)、操作更加便捷且提供特有的延遲支付功能,更易為消費者接受,從而直接擠壓商業銀行網上銀行業務。同時,第三方支付平臺己開始將資源優勢延伸至線下,通過鋪設POS網絡和代收付費系統開展線下收單、現金充值等業務,與銀行在線下形成新的競爭。二是逐步向代理基金、保險等金融領域滲透。目前,已有7家第三方支付平臺公司取得代理基金銷售資格,以較低的價格與銀行開展直接競爭,如第一批取得代理基金銷售資格的匯付天下,基金申購手續費率僅為銀行等傳統渠道的40%。三是改變金融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淘寶網、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等網上商城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通過網上交易購買商品,逐步形成了網上購物、網上支付的習慣,減少對現金、商業銀行柜面服務等的依賴。
(三)網絡融資可能促使信貸模式發生轉變
網上銀行的優勢是其強大的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通過在線客戶交易信息采集,觀察和分析,可以有效地判斷客戶資質,使用它作為一個平臺,直接對接投資人和借款人,這將降低借貸資金通過金融中介的交易成本,滿足融資需求的企業,頻繁和迫切特點,搶占了商業銀行在中小企業信貸領域的市場份額。
3 商業銀行的應對措施
(一)積極優化現有支付解決方案
確保大額支付領域的主導地位,商業銀行應該面對客戶的金融支付要求變得具有高效、安全、簡單等特點,深入研究不同行業的業務流程和金融需求特點,發揮自身專業性強,豐富各種金融產品,創新能力突出,有用戶公認的品牌優勢,為不同行業,允許研究和發展在特定的金融服務產品存在差異,條件提供定制服務,提高客戶的認同和忠誠度。
(二)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展開合作,逐步實現跨界經營
商業銀行應該承認新興金融產業網絡崛起的發展,對傳統業務而已,是一種威脅也是一種機會,通過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可以實現客戶資源共享,在互聯網上搶占市場資源,通過合作繼續吸收積累金融服務網絡的經驗,在正確的時間,嘗試在線業務,逐步發展合適的金融產品的網絡化管理,以確保在線和離線渠道。
(三)與網絡融資平臺合作,大力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業務
由于我國目前還沒有建成一個覆蓋全社會的國民信用體系,很多信用信息也未能實現網絡共享查詢,小型和中型企業由于規模小,企業組織結構不完善,金融體系不完善,存在很大的經營風險,信息不對稱將導致不確定性,商業銀行放貸,將導致增加的不良貸款,也因為這個,小中型企業存在一定的問題,但隨著互聯網信息采集、檢測,強大的整合能力,以及商業銀行通過網絡融資平臺合作,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獲取中小企業信用銷售的關鍵信息,并評估信用風險,對中小企業的選擇具有良好的條件,以提供金融服務。
4 總結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大量的互聯網公司依賴的網絡優勢收集大量用戶信息數據,互聯網公司的觸角可以延伸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他們不再滿足于提供信息技術支持的傳統商業模式,而是逐步向金融領域滲透,因此互聯網金融出現在人們面前。本文總結了金融互聯網在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影響分析,影響商業銀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收支、儲蓄、融資、信息資源產生機制,促使商業銀行加快轉型發展。分析了我國工商銀行在應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實踐與探索,并為工工商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提出大力發展電商平臺、加快產品創新、提高客戶體驗、加強風險管控等切實可行的建議。
參考文獻
[1]陳欽.金融制度變遷分析及其思考[J].經濟研究參考,2003
[2]劉剛.電子商務支付體系構建與應用研究[D].武漢大學,2011.
[3]高春鳴.電子商務環境下我國商業銀行發展戰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
[4]李紅梅.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X效率研究[D].西南大學,2013.
[5]白璐.信息技術對我國商業銀行創新的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13.
作者簡介
譚維佳(1985-),男,漢,北京,本科,中級經濟師,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