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文(江蘇省無錫汽車工程中等專業學校 江蘇無錫 214153)
無錫市高職院校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現狀和對策研究①
張家文
(江蘇省無錫汽車工程中等專業學校 江蘇無錫 214153)
隨著素質教育和陽光體育走進我們大學的校園,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在我們無錫市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如何落實陽光體育運動,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是擺在我們一線體育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該論文采用了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文獻資料法和數據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無錫市8所高職院校陽光體育運動的推進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對無錫市高職院校的學生和體育教學一線教師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了解到無錫市高職院校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現狀和相關信息,并找出抑制我市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瓶頸,根據我市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提出對策和建議。
陽光體育 無錫市 高職院校 健康第一 學校體育
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關系著中華民族的興衰,所以我們要讓青少年有一個良好的體質,是社會進步與和諧的基石。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北京成功舉辦,我國的體育健兒在賽場上英勇灑姿、頑強拼搏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然而,在我們大學的校園,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卻困難重重。隨著人類社會的飛速發展,現代信息技術走進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它在給我們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例如:好多大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之中不能自拔,好多學生把課余閑暇時間都給了網絡,無暇參加體育運動。再者隨著近幾年的就業壓力不斷增大、社會競爭加大等因素正嚴重地影響著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據國民體質監測結果顯示,我國青少年學生的身體機能素質近20多年來持續下降。在大學校園里,尤其是女同學,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超重和肥胖率迅速增高,戴眼鏡的同學越來越多,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我們關注的。我國青少年的體質健康狀況已經到了燃眉之急的地步。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將會嚴重影響到我國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已明顯地處于亞健康狀態,倍受各界人士的關注,并掀起漩渦。如何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增強學生體質成為我國學校體育工作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和研究的熱點問題。
2.1研究的目的
從目前學校體育工作的發展情況來看,較以前相比,確實取得了令人可喜的佳績,青少年的身體狀況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學生整體素質有所提高。尤其是我國高職院校的體育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學校體育工作做得更加細致,管理方面也更加科學化,更加規范化。隨著近幾年政府部門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高職院校的體育場館和體育場地設施在日益不斷地完善,新一輪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已全面實施。但是,盡管如此,在高職院校教育中,高職院校體育工作相比之下,仍然是相對薄弱的環節之一。所以構建高職院校“陽光體育運動”的長效機制是我們迫在眉梢的問題,我們要轉變學生對學校體育的思想態度,培養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樹立“健康第一”理念,以“達標爭優,強健體魄”為目標,讓學校體育和體育課外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營造良好的體育輿論氛圍,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
表1 室外場地基本情況(體育教師=40)
表2 學生每天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時間統計表(男生=375 女生=365)
2.2研究的意義
通過對無錫市8所高職院校陽光體育運動的推進進度,取得的效果分析研究,把體育從政治旋渦回歸到文化領域。自從實施陽光體育運動以來,好多的學者和專家對陽光體育運動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現狀研究,尤其對中學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現狀的文章居多,對高校陽光體育運動的研究比較少。尤其針對高職院校的研究可以屈指可數,對當前高職院校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應采取何種形式還處于一種摸索階段。該研究從無錫市8所高職院校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情況和推進進度進行著手,找出阻礙無錫市高職院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因素,提出適合無錫市陽光體育運動發展對策,切實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為走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對于我們深刻認識陽光體育運動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促使高職院校重視對陽光體育運動的投入和科學規范的管理,使其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因此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2.3研究方法
2.3.1文獻資料法
通過檢索和查閱全文數據庫、萬方學位論文數據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報紙、期刊、中國體育核心期刊,收集了2008—2015年期間國內外的有關陽光體育運動的資料。查閱關于體育陽光運動的碩士論文30余篇,期刊論文50余篇。主要收集了學校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現狀、對策和建議方面的內容。全面了解這一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為該文的研究提供依據和支持。
2.3.2問卷調查法
利用自編問卷《無錫市高職院校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現狀和對策研究的調查問卷》,對無錫市高職院校陽光體育運動開展進程進行調查。
表3 教師的專業結構情況(體育教師=40)
表4 教師的專業結構情況(體育教師=40)
2.3.3數據統計法
該研究采用Excel等統計軟件,對回收的問卷調查所獲得的相關數據進行相應地統計分析,以便給該文的論述提供數據支持。
2.3.4邏輯分析法
根據收集的資料及數據統計結果,采用歸納、類比等邏輯方法對所調查的對象和問卷中所反映的情況進行了討論和分析。
2.3.5訪談法
對隨機抽取的無錫市3所高職院校(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無錫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太湖創意職業技術學院)的部分專家、教授進行訪問,了解當前高職院校陽光體育實施情況和體育教學的情況,聽取他們的建議,獲得更加詳細的信息。
3.1無錫市高職院校的室外場地的實際情況
從表1中可以看出,無錫市的8所高職院校的人均體育室外活動的場地都沒有達到國家的要求水平,而且相差甚遠。人均3.0m2以下有5所學校,占必測學校的62.5%,與國家要求相差1.7m2;人均3.0~3.5m2有2所學校,與國家要求相差1.7~1.2m2;人均3.5~4.0m2有1所學校,與國家要求相差1.2~0.7m2;人家水平達到4.0~4.7m21所學校都沒有。以上數據表明,無錫市高職院校的室外場地與國家規定還相差甚遠。
3.2開展陽光體育鍛煉的時間和運動時間段的調查
“陽光體育運動”的宗旨是:每天堅持鍛煉1h,幸福生活一輩子。但是通過表2的問卷調查發現,在我們無錫市高職院校的學生中,只有27.2%的男生每天鍛煉在1h或者1h以上,只有18.9%的女生每天鍛煉在一小時或者1h以上,從理論的角度來分析,只有23.1%的學生達到了陽光體育運動的標準,76.9%的學生沒有達到陽光體育運動的標準,30.3%的學生平均每天活動的時間都在30~60min之間,其中有26.1%的男生和40%的女生每天鍛煉的時間不足30min。由此可見,我市高職院校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與國家提出陽光體育運動的標準還有一定的距離。
3.3體育教學師資結構與素質
教師的素質及能力、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組織形式、教學評價等都是影響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因此,師資力量、師資結構是實施學校體育運動的關鍵。
表3、表4表明,調查的8所無錫市高職院校中,教師男女比例為5∶1,與普通學校相比較差別不大。教師的年齡普通比較年輕,教師平均年齡在35歲以下的占總人數的37.5%,35~45歲的占總人數的30%,45~55歲的只有10人,占總人數的25%,55歲以上的占總人數的7.5%。因此,無錫市高職院校這一領域里,教師比較年輕化,高職稱、高學歷的體育教師嚴重缺乏,由于年輕教師經驗不足,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從而影響了陽光體育的發展。
4.1加大陽光體育運動資金投入,改善學校的場地器材設施
“巧婦難做無米之炊”。場地設施和器材是開展學校體育教學的基礎。但是場地和器材需要充足的經費做堅實的后盾。換句話說,必要的經費是陽光體育運動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由該文的問卷調查了解到,制約我們無錫市高職院校陽光體育運動發展的主要因素就是現有場地和器材不能滿足學生運動的需求。各級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大對高職院校的場地建設,加大體育器材、體育設施的建設力度。從根本上解決場地小、器材少的問題。以保障學校各項體育活動的正常開展。體育教師要樹立“找米下鍋”的意識,要有敏銳的觸覺和善于捕捉新奇事物的創新意識。
4.2改變教師結構,加強體育教師師資隊伍建設
我們要積極鼓勵年輕教師繼續去高校深造。提倡教師利用課余時間積極為自己充電,用豐富的理論知識武裝自己,用高超的技能來展現自我,使得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游刃有余。我們要加大體育教師的培訓力度,定時地進行培訓或者學習交流,不僅僅要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同時還要提高體育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
4.3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健全陽光體育運動的保障機制
思想觀念是陽光體育運動的保障機制的前提條件。我們高職院校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指導方針,將陽光體育方針和政策落實到實處,就必須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首先學校領導要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思想,為陽光體育運動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其次是體育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思想,認為體育教學不是學生的“主課”,體育課刮風不上,下雨不上,教師心情不好也不上,總之,在體育教師的眼里,體育比較隨意,上與不上在于教師的心情,好多體育教師即使上課也是得過且過,并沒有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教學中。要想轉變這種局面,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思想,認真備課,設計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堂內容,同時利用課余時間為自己補充新鮮的血液,讓自己在體育教學的課堂中游刃有余。
[1]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3.
[2]劉蘅生.2002年我國大學生體質現狀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21(1):101-108.
[3]張輝,徐英微.論現行“陽光體育”實施中的形式主義傾向及其系統應對策略[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9,23(4):106-l07.
[4]吳新雷,劉海燕.陽光體育運動與學校體育協同模式的構建[J].四川體育科學,2009(4):122-125.
G80-32
A
2095-2813(2015)12(a)-007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4.074
①張家文(1978,12—),男,江蘇無錫人,本科,中教一級,江蘇省無錫汽車工程中等專業學校,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