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紅 吳春暉
“全國大中學生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是海洋文化傳播和創新的有益探索,是提高廣大青年學生審美意識和全面發展的新途徑。
海洋文化與民族復興、社會發展、人類生存、世界和平等關系都十分密切。因此,我國近幾年提出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規劃,“美麗中國”、“中國夢”和“一帶一路”構想等也都體現了對海洋文化、民族復興、生態文明的考慮。“全國大中學生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以下簡稱“海洋大賽”)正是適應時代的需要而產生發展的。因此,“海洋大賽”無論對國家、社會,還是對學校、個人都具有重要意義。
“海洋大賽”的成功經驗與創新之處
“海洋大賽”作為海洋文化傳播和創意的新平臺開始于2011年。自2012年起,“海洋大賽”已成功舉辦四屆,分別以“海洋·人類·和諧”(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一致),“美麗海洋”(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相一致),“海洋強國夢”(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相一致)和“絲路海洋”(與“一帶一路”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相一致)為主題。
國家海洋局和中國海洋大學聯手舉辦“海洋大賽”,使海洋文化傳播和創意有了新的平臺,已成為國內極具影響力的賽事活動,并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
從組織和承辦方來看,主要經驗與特色在于:
第一,主題突出,多視角、寬口徑和形式多樣的海洋文化宣傳,提高了公民的海洋意識。“海洋大賽”在海洋文化的大框架下,每年集中在一個主題上,突出重點,適當延伸。多視角主要體現在“海洋大賽”通過媒體推介,既有網絡,又有報刊;既有評獎展示,又有巡回展覽;由組委會編輯出版每屆大賽的《獲獎作品集》,并連續在相關專業雜志刊登每屆海洋大賽獲獎作品。寬口徑主要體現在“海洋大賽”在作品征集、學校組織和學生參賽的廣泛性,參賽資格寬松、作品內容寬泛、表現形式不拘一格。形式多樣主要體現在“海洋大賽”作品的形式既有平面,又有立體;既有色彩豐富的,又有黑白素雅的;既可用傳統表現方式,也可用現代創作手段,如,動漫作品和立體展示等。
第二,公益性是本屆“海洋大賽”的特色之一,這大大調動了參賽者的積極性。本屆“海洋大賽”全過程不收取參賽學生任何費用。為鼓勵學校和學生積極參賽,獎勵的數額和獲獎的比例較大,如獎勵獲得金、銀、銅獎的作者,分別給予3000元、2000元和1000元獎金,并贈送《獲獎作品集》。
第三,完成工作任務與拓展創新結合起來,為今后類似的工作積累了有益經驗。國家海洋局宣傳教育中心與中國海洋大學聯手打造“海洋大賽”這一活動形式,在國內外都具有創新性。一是國家海洋局和中國海洋大學聯手舉辦“海洋大賽”本身就具有創新性:一方面,它破除了以往國家海洋職能部門在海洋文化工作方面的單打一局面;另一方面,給青年學生提供了嶄新的實踐平臺。二是獲獎作品在大陸及臺灣地區44所高校巡回展出,并在美國華盛頓舉辦的世界海洋大會期間展出,受到與會各國官員的好評,巡回展覽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三是《海洋·人類·和諧》、《美麗海洋》、《海洋強國夢》和《絲路海洋》等海洋文化設計系列叢書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空白。
從參賽方來看,參賽學校和學生在“海洋大賽”中提高了青年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了全面發展。
筆者認為,“海洋大賽”對提高青年學生審美意識和全面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五方面:
第一,提高青年學生的實踐能力。組織青年學生參加“海洋大賽”,參賽者不僅查閱了大量海洋文化資料、思考了相關理論難題,而且動手實踐、思考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社會問題,使之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極大提高了大學生的動手能力、策劃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如中國海洋大學的大學生通過在廣告設計的學習與實踐,參加各種大學生廣告設計大賽等活動,普遍對廣告策劃、廣告文案、廣告設計、廣告制作等過程有所了解。
第二,在參加“海洋大賽”實踐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海洋大賽”引導大學生通過廣告設計實踐活動,鍛煉創意思維,挖掘創意潛能,提升他們的設計實踐能力,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提升學生的創業技能。如青島39中學的學生作品充分體現了他們對海洋文化的獨特理解。
第三,增強青年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擔當力。在“海洋大賽”活動中,青年學生收獲的不僅是能力,更重要的是對海洋的一份重任和熱愛。另一方面,在“海洋大賽”活動中,青年學生的愛國熱情通過“海洋強國夢”激發出來,通過一幅幅作品展示出赤誠的愛國之心。
第四,提升青年學生的審美能力。對廣大青年學生而言,大海是美麗的,也是寬廣的、溫柔的,保護好海洋環境,才會使她更美麗。在“海洋大賽”活動中,青年學生通過展示美麗海洋的精美作品,謳歌自己心中美麗的海洋。
第五,拓展了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培養了團隊精神。在參加“海洋大賽”活動中,參賽學生組成團隊,優勢互補,協同作戰,既交流了創意設計知識和實踐技能,又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為將來學習和工作積累了豐富經驗。我們粗略統計了一下,“海洋大賽”作品中約30%是團隊創作的。
對今后舉辦類似“海洋大賽”的建議
為今后更好地組織和開展類似活動,提升“海洋大賽”的質量和創新,筆者認為可從六方面加以改進和提高:
第一,今后“海洋大賽”可以進一步突出“海洋文化”的內涵,豐富參賽設計作品的表現形式。主題應緊貼時代脈搏,緊扣國家、社會和人的需要,“海洋大賽”的主題還可以從環境防治、文明利用、經濟交往、戰略安全、包容共享、海洋科技和諧發展等方面來設計,使之常辦常新,越辦越好。應盡早確定“海洋大賽”主題,以便組織者和參賽者及早策劃,保證大賽的作品征集時間。從細節上完善“海洋大賽”的組織工作流程。建議“海洋大賽”增加專業組參賽,提高大賽的作品質量。加大獲獎作品在全國各高校及社會的巡回展覽力度,并繼續編輯出版《海洋文化設計叢書》。
第二,為進一步擴大海洋文化傳播,提高全民海洋意識,建議組委會進一步拓寬宣傳渠道,豐富比賽形式,如海洋知識競賽、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大賽和科技進步與海洋發展大賽等。以獲得更多師生的喜愛和認可,提高大賽規模和影響力,將“海洋大賽”逐步辦成與海洋相關的國內外一流的創意設計大賽。
第三,嘗試采用多種形式發揮“海洋大賽”的作品在校園文化建設、海洋科普知識傳播等領域的作用,立體化提升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的影響力,發揮更多宣傳教育功能。一方面,可以將優秀參賽作品制成公益廣告或宣傳片,通過媒體向社會宣傳海洋文化;另一方面,組織參賽學校將參賽作品放入宣傳櫥窗,長期向全校師生和社會展示,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第四,“海洋大賽”可以兩年舉辦一次,使中學生和大學生在校期間有機會參加比賽,又不至于每年忙于比賽或為了比賽而比賽。“海洋大賽”期間可以穿插一些海洋知識大賽、海洋技能大賽或科普方面的活動。“設計大賽”參加的人數不是越多越好,減少功利性(如為了獲獎加分)行為,以提高作品的質量和社會影響力。
第五,為了提高“海洋大賽”的影響力和參賽作品質量,建議組委會增加專業組參賽,大賽名稱可以更改為“第五屆全國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
第六,每屆“海洋大賽”都評選出很多優秀的設計作品,建議組委會和相關文創企業聯手共同把大學生的優秀作品開發成海洋文化相關的衍生產品,為大學生創業奠定基礎。
總之,“海洋大賽”是海洋文化傳播和創新的有益探索,是提高廣大青年學生審美意識和全面發展的新途徑。改革的時代就是創新的時代,為深化改革,李克強總理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創客”也已成為人們常見的關鍵詞。“海洋大賽”也是順應改革發展的需要產生的,創新也可使“海洋大賽”常辦常新。我們應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東風,通過政府主辦,高校或中學承辦,在全國或省市范圍內,適合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有規劃、有組織地舉辦“海洋大賽”或其他相關大賽,全面提高廣大青年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