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武(廣東省船艇訓練中心 廣東廣州 510000)
激流回旋項目逆水門過門技術教學策略及探索
陳樹武
(廣東省船艇訓練中心廣東廣州510000)
皮劃艇激流回旋項目是在高度復雜、充滿變化的水流環境下進行,其技術結構既非周期性的單一技術組合,也不同于非周期的固定技術組合,需要組合一系列基本技術、特定技術及隨勢靈動的技術。通過基本技術間的組合,再結合水流特點及水門布設特點,選擇合理的線路完成比賽,而過逆水門相對難度較大,過逆水門的表現對比賽成績最終也起到關鍵作用。為此,該文針對幾種基本的逆水門過門技術進行分析總結,同時對訓練教學關鍵節點提出思路,以期能提高逆水門過門技術的訓練效率。
激流回旋 逆水門 過門技術 訓練效率
皮劃艇激流回旋要求運動員在以最快的速度劃完設有18~25個水門(包括6~7個逆水門)、流速為13~18 m/s,長度為250~400 m的賽道,運動員要在湍急、變化的水流中準確、快速地穿越特定的水門,需要有精準的操槳技術和強大的劃槳技術能力。急速的水流、多變的布門、多選擇的線路,不僅要求運動員具備對水流、水門等比賽要素的超強記憶能力,還要具有在復雜、變化的激流和突發情況下,快速、準確地選擇線路,隨機靈動地運用技術的超強應變能力。尤其逆水門過門技術是對運動員體能、技術、心理綜合能力的考核,也是一名優秀激流回旋運動員基礎素質,因此,逆水門過門技術的教學,在整個訓練體系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故該文擬對國外優秀激流回旋運動員逆水門過門技術進行分析診斷,找出技術關鍵點,提高訓練效率及水平。
激流過逆水門的技術要領有很多種,但它是根據運動員自己的技術風格及能力發揮來結合不同水流的特征來應用。通常過逆水技術動作有:撥槳、插槳、推槳、扣槳、擋槳及劃槳等不固定的動作要領根據水流變化來靈活應用特點。該文通過對英國優秀激流回旋運動員大衛-弗羅倫斯(2015年世錦賽冠軍、2012倫敦奧運會男子雙劃銀牌)技術進行詳細解析,找出關鍵技術。
圖1顯示該運動員路線劃行比較好,可以應用動作的空間充足,運動員技術動作舒展而且能夠發揮出較大的力度,能夠充分動員上肢肌肉力量,使每一槳效率提升,另一方面通過良好的線路設計,能夠先感知水流變化、線路調節和用力的時機,使得發力效果大大提升。
圖2顯示該運動員優秀的推、扣槳技術,運動員根據感覺和體會并結合當時水流、船的速度進行旋轉。圖片顯示的瞬間控艇船尾切水過多,會對船旋轉的速度一些小的影響。在技術教學中就要求運動員此時腰部和臀部要收緊,身體重心不要向后轉體產生旋轉,才能使艇獲得更高速的旋轉和更大向前的動力。
圖3顯示該運動員進逆水門前的線路,運動員將進逆水門前線路提前,所以,應用等待及內小撥劃動作進門。這種路線偏小,利弊均有,對時機的把握要求很高,需要更好的時間及節奏感來完成過門技術動作。
圖4顯示該運動員應用擋槳過逆水門技術來處理突發情況。一名優秀運動員需要豐富的技術庫來應對隨時碰到的各種突發情況,擋槳過逆水門技術的應用是由于路線劃行的空間過小,或者在出現突發情況下的應急處理方法。運動員在類似的情況下必須要有清晰的頭腦(完美的戰術)和果斷的技術動作(優秀的技術),否則失誤會進一步放大,甚至翻艇。
圖1 逆水門技術
圖2 逆水門技術
圖3 運動員進逆水門線路
圖4 擋槳過逆水門技術
圖5 扣槳過逆水門
圖6 劃槳過逆水門
圖5顯示運動員最為常用的過逆水門技術之一:扣槳過逆水門。主要目的是保持前進的速度。
該技術的教學程序為:進逆水前的1~2.5 m之內撥槳調整進水門角度,或者是根據運動員的體會、時機、水流特征來決定撥槳位置。做完撥槳動作船的方向有些改變,這時就需要扣槳來幫助船更快旋轉,緊接著撥槳出逆水門,這些技術的完成和實施都需要根據艇和身體在門桿哪個位置來應用撥槳、劃帶撥等綜合技術。
從圖片中運動員的路線、扣槳及撥槳動作分析可知:首先,場地是緩流的,對線路劃行選擇很好;其次,進逆水門之前撥槳調好角度為扣槳爭取最佳的位置,肩膀方向也朝向正確方位。但同時可以發現由于力量和下身腰部的力度不足,扣槳的拉水效果就被艇拉著走,艇沒能旋轉到最佳位置,技術上還有提升的空間。
圖6顯示另一項常見過逆水門技術:劃槳過逆水門。由于逆水門下的水流很不穩定,更多的都是順水流,所以需要正確的線路和劃行角度來確保足夠的空間來劃槳。劃槳過逆水門技術也可細分為:“扒槳劃行”和“拔槳劃行”,這兩種技術的選擇需要看當時水流變化及本體感覺做決定,所以對拉槳功率要求很高。如果在這些水流的區域艇的速度慢了就容易失去更多的時間,也會浪費運動員體能。
教練員需要在訓練過程中不斷觀察運動員上、下肢協調表現,不斷提醒運動員對上、下肢應用效率,目的是讓運動員認識到努力方向及在不斷地練習中反復體會技術的細微差異。
目前在激流訓練時出現很多運動員有劃槳的力度,但是就沒有很好地發揮出自己利用水流的控艇能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缺乏閱讀比賽場地水流特征的能力,在不同的水流情況下如何能更好地去結合技術動作的能力匱乏。另一原因是怎么去劃以及如何運用身體重心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在平時的訓練中挖掘腰、臀部肌肉的訓練方法手段,找到“人艇”合一的關鍵發力位置,調高運動員絕對力量的同時,提高專項力量才是訓練教學的重中之重。
為什么有的運動員體能能力很好,就是劃船不快?經過這2年的實踐課及錄像對比分析發現我們的運動員與國外運動員在控艇這方面的差距很大。國外優秀運動員在過一些水門、利用水流、跳浪等方面艇始終都平穩,不下槳的情況下,對方向的把控十分輕松。而運動員在一些復雜水流、轉折過程中艇就發生左右晃動,這時槳用來做支撐艇的穩定性,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和體能在控艇上,沒有產生加速艇速的作用。這是因為運動員主要是靠手臂的力量來應用:撥槳、扣槳、推槳等技術來過水門,上肢產生的力量并不足以支撐技術所需力量。所以,更應該在訓練中多強調腰部和臀部控艇力量訓練,上、下肢協同發力,提高艇的穩定性及槳的利用率,充分認識到核心區域肌群力量的重要性,將槳更多的從穩定和支撐艇的作用上解放出來,將其運用到劃艇上去,使得艇獲得更快地速度,經濟化使用體能,提高競技水平。
在教學中對于撥槳、插槳、推槳、扣槳、擋槳及劃槳的動作要領的領會,需要在激流全程中不同水流、卷浪、涌浪、回流等復雜的水流之中得到體悟,最終得到技術水平的提高。另外訓練中布置不同的順、逆水門,橫渡水門、S水門、連續大跨越Z字順水門。結合不同的水門布置位置,運動員需要根據當時水流變換節奏來應用到快、穩、準、靈、變的能力,最終提高運動員戰術意識,培養運動員戰略思路。兩者結合可以達到技術、戰術的完美結合,提高臨場表現及運動成績。
[1]熊焰,邱江濤,孔祥寧.運動訓練理論中幾個基本問題甄別[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1):109-111.
[2]門傳勝.皮劃艇激流回旋皮艇翻滾技術的運動學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8,27(2):92-95.
[3]李欣.皮劃艇激流回旋項目特征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9,32(1):109-111.
[4]門傳勝.激流回旋皮艇項目逆水門技術運動學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3(1):89-91.
G807
A
2095-2813(2015)12(b)-024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