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曉明
建言一:加快構建以“四化”為特征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文/李曉明
[編者按]文化實力和競爭力是國富民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我們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大力推進河北文化事業健康、全面、繁榮發展。本期議政建言所發稿件分別從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護傳統古村落、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進行了認真思考,所提意見建議很有價值。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明確要求,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和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各地各部門的大力推動和全社會的共同參與下,我省新聞出版廣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評價和衷心擁護。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長,公共文化服務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和任務要求,需要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加大力度、加快進度,構建以“主流化、科技化、均衡化、社會化”為特征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惠民水平。
開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根本目的是維護公民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從目前工作情況來看,有惠民措施落實不到位,有群眾不滿意的問題。比如,以網絡媒體為代表的新興媒體對電臺電視臺等傳統媒體沖擊很大,傳播手段不靈活,收視收聽率降低;在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程中,放映條件相對簡陋,片源質量難以保證;農村地區特別是邊遠山區廣播電視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節目少,且信號質量不穩定;農家書屋建設基礎還不夠扎實,農家書屋建設、管理、使用中的不均衡現象較為突出;全民閱讀活動中,科學的調查手段和推進方法還需進一步提升,全民閱讀的社會氛圍還需進一步營造。

當前,文化形態的多樣化、服務對象的多樣化、傳播手段的多樣化、信息技術的多樣化等,導致人民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要求也越來越高。新聞出版廣電領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必須要適應這種新變化,突出主流化、科技化、均衡化和社會化,實現公共文化惠民的與時俱進和科學發展。一是大力唱響時代主旋律,實現內容傳播的“主流化”。充分發揮新聞出版和廣播影視輿論宣傳主陣地、主渠道作用,通過實施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農家書屋工程、全民閱讀活動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唱響正氣歌、凝聚正能量,將黨和政府的聲音更好地傳播到千家萬戶。二是運用現代網絡和數字技術,實現惠民手段的“科技化”。積極適應當前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發展的新形勢以及新媒體發展的新要求,加快廣播電視傳輸信號的數字化改造,提高偏遠地區群眾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節目的質量。加快“衛星數字農家書屋”建設,豐富農家書屋服務內容,實現傳統農家書屋的“提檔升級”。三是堅持以人民群眾為服務主體,實現群體覆蓋的“均衡化”。將惠民服務重心落腳到農村地區、偏遠地區和弱勢人群,利用全省行政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和農家書屋全覆蓋成果,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下鄉、文化入戶活動。大力推進全民閱讀“七進”活動,努力實現城鄉一體的“書香社會”格局。四是建立科學有效的政策機制,實現力量投入的“社會化”。充分發揮政府主導優勢,加大對文化惠民的組織領導和資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機制和財政投入機制。積極動員社會各方力量投身文化惠民事業,引導社會各界有序開展幫扶和捐助。
針對我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狀,結合新聞出版廣電惠民工程,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統籌推進。建議我省盡快落實這項工作的領導責任和話語權,成立由省領導牽頭,文化、財政、發改、科技、住建、教育、新聞出版廣電等部門參加的專門機構,全盤考慮,統籌推進。
(二)各司其職。文化部門要充分利用圖書館在全民閱讀中的“龍頭”作用,把農家書屋建成全民閱讀的前哨站,及時更新供給農村實用需要的出版物,并通過專家講座、錄像放映等手段,提升圖書館舍的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工信部門在實現公共服務體系網絡化工作中,要落實建設主體責任,在推進衛星數字農家書屋、農村廣播電視數字信號傳輸、三網融合等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教育部門要牽頭落實送專家下鄉,送教師下鄉等送文化下鄉活動,利用好農家書屋這個前沿陣地;住建廳要提升文化廣場宣傳活動的檔次和水平,把類似彩色周末活動變成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化大餐,突出人民文化人民辦的主旨;發改委和財政廳要增強文化產業項目的審批和投入力度,為“文化強省”建設鋪路奠基;科技廳要加強文化項目科技含量和項目支撐,進一步提升文化服務水平。
(三)健全機制。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打破傳統經營格局,改革公共文化服務的運行方式,創建科學合理、可持續發展的新運行機制,打造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產業鏈。要落實管理維護機構,切實解決維護經費,尤其是要加強對已投入使用的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管理維護,使其長期、持久地發揮應有作用。
(四)形成合力。在充分發揮公共財政作用的基礎上,鼓勵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建立多元化的社會投入機制。將縣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納入公共文化服務的范疇,實現城鄉均衡化同步發展。
(作者為省政協委員、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黨組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