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彭生,曹嘉平,趙森
回轉窯筒體內坡口大的焊接程序
We ld ing Proced ure fo r La rge We ld G roove o fRo ta ry Kiln She ll
李彭生,曹嘉平,趙森
回轉窯筒體段節的坡口形式一般為X型,內口小外口大,這種坡口形式的焊接可以采用埋弧自動焊或CO2氣體保護焊,先焊筒體外部焊縫,內部清根后再焊筒體內部焊縫。但也有個別廠家在制造時出現錯誤,將坡口開成內大外小。這種坡口形式的焊接與正常的坡口焊接工藝存在一定差別,闡述如下:
這種坡口形式采用手工電弧焊較合適,因為這種坡口形式最好先焊筒體內部焊縫,而筒體內部有筒體對接時的聯接螺栓和壓板等對口工具,這些工具使得氣保焊和自動焊施焊很不方便(圖1)。
先根據窯筒體的材質選擇相應的焊條,例如筒體材質為Q235C,焊條可采用E4315(原J427)焊條。
焊接前對焊工必須進行考試,考試內容為焊2~3塊試塊,通過檢驗符合GB3323二級要求者方可上崗。試板的材質、坡口形式、焊接工藝都要求和正式焊接時相同,試塊如圖2。
采用直流焊機,E4315結構鋼焊條,焊縫金屬抗拉強度≮420MPa,為低氫鈉型藥皮,要求直流反接,飛濺小,氫裂也少。

圖1 筒體對口連接工具

圖2 焊接試塊尺寸圖
(1)筒體吊裝就位,中心找正后在空中焊接,用輔助傳動轉窯。
(2)在窯頭或窯尾設置通風裝置,以改善焊窯人員的工作環境。
(3)檢查筒體的坡口形式和尺寸,坡口處不得有分層、裂紋、夾渣等影響質量的缺陷。坡口角度為75°~60°,對口間隙2mm,錯口偏差△σ<2(圖3)。
(4)焊接前將焊縫兩側50mm范圍內的油漆、鐵銹等臟物用角磨機清除干凈,直至露出金屬光澤。

圖3 坡口形式圖

圖4 起焊位置圖

圖5 內口焊接圖

圖6 外口清根圖

圖7 外口焊接圖
(5)焊縫處搭設防雨防風焊接棚,以提高焊接質量。
(6)焊條烘干,烘干溫度350℃,干燥時間1h,烘干后降溫至100~150℃,放在保溫筒內,隨用隨取。
內坡口形式的窯體焊接過程,主要分為內口打底焊、內口焊接、外部清根、外口焊接四步。
6.1內口打底焊
(1)內口焊縫進行間斷的打底焊。
(2)拆除對口拉緊螺栓和壓板,只留下8~10塊搭接板。
6.2內口焊接
(1)把窯筒體中心線偏差最大點轉到最底部,利用窯筒體焊接收縮變形,減少中心偏差,并將中心線偏差最大的口作為第一組,首先開始焊接、轉窯,第二道口起焊點與第一道口錯開45°以上(圖4)。
(2)焊縫母材預熱至150℃再開始施焊。
(3)每道口的每層焊縫做到基本連續,不能斷續時間過長,每天24h連續作業(圖5)。
(4)每焊完一層必須用小尖錘、鋼絲刷清除焊渣,焊道用手提角向磨光機打磨光滑。
(5)焊縫禁止冷風急冷。
(6)燒成帶焊縫高度≯0.5mm,其他區段≯1.5mm,焊縫最低點不得低于筒體表面且飽滿。
(7)內口焊接完畢后,清理內部支撐及搭接板。
6.3外口清根
內口焊接完畢,確認無問題后,用碳弧氣刨清根,清根時可以清楚地看到缺陷,把缺陷完全清除(圖6)。
(1)嘗試合適的清根深度,深度不夠,不能保證缺陷完全被清除,焊接質量不能保證,過深則工作量加大,人工、材料、機具造成極大浪費,且外口焊接量增加。同時剖口變窄,使焊接困難,所以要清到每層焊肉,發現缺陷要繼續清除,直到清凈為止。
(2)剖口的修正,由于清根時采用?6~?10mm碳棒,清根后剖口是深而窄的U型,焊接時容易產生夾渣、未熔合等缺陷,所以要用扁形碳棒對剖口兩側進行修正,使之成V型,保證焊接質量。
6.4外口焊接(圖7)
(1)焊接外口焊縫程序和內口焊縫相同。
(2)筒體外部焊縫高度不得大于3mm。
按上述方法進行焊接可以有效保證質量,達到探傷要求,省去重新修整出廠坡口缺陷的工序,減少工人部分工作量。
TQ172.622.29文獻標識碼:A
1001-6171(2015)03-0052-03
通訊地址: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300400;2014-09-25;編輯: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