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幫清


[摘要]目的探討鼠神經生長因子對腦挫裂傷患者血清特異性烯醇化酶(NSE)與白介素_10(IL_10)水平的影響。方法將80例腦挫裂傷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均予以降顱內壓、抗感染、止血、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局部亞低溫治療等,必要時予以手術治療。觀察組加用鼠神經生長因子20ug/次,皮下注射,1次/日,療程2周。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格拉斯哥昏迷(GCS)評分、血清NSE與IL_10水平變化,并比較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治療2周后,兩組GCS評分均較前升高(P<005或P<001),且觀察組升高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同時兩組血清NSE與IL_10水平均較前下降(P<005或P<001),且觀察組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發生不良反應2例和4例,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鼠神經生長因子治療腦挫裂傷能有效降低血清NSE與IL_10水平,提高治療效果,且安全性較好。
[關鍵詞]腦挫裂傷;鼠神經生長因子;特異性烯醇化酶;白介素_10
中圖分類號:R651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_816X(2015)04_0291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50408腦挫裂傷起病急、病情重、進展快,常出現不同程度意識障礙,是常見的致殘、致死原因[1]。以往,臨床上可選擇內科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均有一定療效,但往往會遺留下嚴重并發癥[2]。腦挫裂傷治療后并發癥的發生常由于繼發腦損傷所導致,有研究顯示,其與血清特異性烯醇化酶(Neuron_Specific Enolase,NSE)與白介素_10(Interleukin_10,IL_10)水平升高密切相關[3,4]。目前,臨床上常采用鼠神經生長因子治療腦挫裂傷,但其對血清NSE、IL_10水平影響的報道較少。本研究觀察鼠神經生長因子對腦挫裂傷患者血清NSE與IL_10水平的影響,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腦挫裂傷患者共80例。入選標準:(1)均通過體格檢查及頭顱CT等確診;(2)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評分6~10分;(3)外傷時間≤12h。排除標準:(1)患者生命體征難以維持;(2)合并嚴重呼吸、循環、消化等系統疾?。唬?)長期服用麻醉藥物或精神類藥。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外傷原因和手術治療例數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方案經我院倫理委員會討論通過,患者入組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表1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x-±s)
組別性別(例)男女年齡
(歲)外傷原因(例)車禍墜落擊打治療方法(例)手術治療保守治療觀察組(n=40)28124673±698221352317對照組(n=40)26144619±68720146221812方法:兩組患者均予以脫水降低顱內壓、抗感染、止血、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局部亞低溫治療等,必要時手術治療。觀察組加用鼠神經生長因子(武漢海特生物制藥公司生產,規格:20ug/2ml,批號:20121024),20ug/次,皮下注射,1次/日,療程2周。觀察兩組治療前后GCS評分、血清NSE與IL_10水平變化,并比較不良反應發生率。臨床療效評定[5]:采用GCS評分評價治療效果,包括睜眼反應、語言反應、肢體運動三方面,總分3~15分,其中13~14分為輕度昏迷,9~12分為中度昏迷,3~8分為重度昏迷。血清NSE與IL_10水平檢測:取晨靜脈血3~5ml,以2500r/min離心10min,取血清置于-20℃冰箱內保存,使用ELISA試劑盒(上海江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測定血清NSE與IL_10水平。
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版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療效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GC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兩組GCS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且觀察組升高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近年來,腦挫裂傷發病率逐年升高,早期診斷及治療是改善患者預后,減少致殘、致死發生的關鍵[6]。CT是診斷腦挫裂傷首選方法,但早期損傷或輕型損傷患者較少出現神經系統結構改變,不易發現[7]。血清NSE與IL_10是新型的檢測指標,其中血清NSE是烯醇化酶的二聚體同工酶,其特異性的存在于神經元與神經內分泌細胞中,當腦挫裂傷發生時,大量神經元細胞受到創傷,血腦屏障受到損害,NSE通過受損的血腦屏障進入血液循環導致血清NSE水平升高[3]。IL_10是一種抗炎細胞因子,當腦挫裂傷發生后容易出現細胞因子的炎癥反應,IL_10將迅速增加導致繼發性腦損傷的發生,從而加重病情,有研究顯示IL_10的水平變化與腦挫裂傷的損傷程度呈正相關[4]。因此檢測腦挫裂傷患者的血清NSE及IL_10水平不但能夠有效的對疾病進行診斷,還能為療效及預后的評估提供重要的價值。
鼠神經生長因子是新近出現的一種細胞神經因子,其與人體神經生長因子結構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能夠與人體內神經生長因子受體結合,通過受體介導的內吞機制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小泡,通過第二信使的轉導可以啟動一系列級聯反應,從而對靶細胞發揮生物效應。近年來,臨床上開始應用鼠神經生長因子治療腦外傷患者,其能增加神經細胞存活率、促進神經細胞生長作用得到廣泛認可[8,9]。尹海斌[10]研究認為神經生長因子治療腦外傷的療效顯著,可顯著提高其意識狀態恢復時間、功能障礙恢復和生活質量。本研究發現治療2周后,觀察組GCS評分升高幅度大于對照組,且血清NSE與IL_10水平降低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兩組不良反應較輕。可見鼠神經生長因子治療腦挫裂傷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安全性較好。我們認為鼠神經生長因子治療腦挫裂傷患者可能通過人體內神經生長因子受體結合,通過受體介導的內吞機制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小泡,通過第二信使的轉導在某一機制作用下調節NSE與IL_10的表達,使得NSE與IL_10分泌減少,從而降低血清NSE與IL_10水平,從而減少繼發性腦損傷的發生,達到良好的腦保護作用,有效地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由于鼠神經生長因子與人體神經生長因子結構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因此使用中的不良反應少,本次研究未出現因不良反應中斷治療者。
總之,采用鼠神經生長因子治療腦挫裂傷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安全性較好,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劉建仁,黎啟明,陳燕芬,等.大鼠腦挫裂傷模型的建立及損傷機制的代謝組學分析[J].廣東醫學,2014,35(14):2148-2152.
[2]曾德福,黃國洲,石齊芳.首診GCS評分≥9分顱腦損傷患者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分析[J].廣西醫學,2014,36(4):498-499.
[3]李俊,劉紅朝,張剛利,等.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血清NSE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報),2011,40(2):225-228.
[4]梁敏,楊樹洪,甘渭河,等.急性顱腦損傷后血清IL_6、IL_8、IL_10含量變化及意義[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7):3-4.
[5]楊艷萍.格拉斯哥昏迷評分在顱腦損傷觀察中的應用[J].實用醫技雜志,2007,14(10):1326-1327.
[6]王偉金,馮清亮,江勇豪.腦挫裂傷伴彌漫性腦腫脹的治療[J].實用臨床醫學,2014,15(6):38-40.
[7]楊文軍.急性顱腦損傷的CT、MRI診斷與鑒別診斷及其臨床應用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4):590-592.
[8]Quattrini C, Jeziorska M, Boulton AJ, et al. Reduce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_sion and intra_epidermal nerve fiber loss in human diabetic neuropathy[J]. Diabetes Care,2008,31(1):140-145.
[9]Chiaretti A, Antonelli A, Genovese O, et al. Nerve growth factor and doublecortin expression c_Orrelates with improved outcome in children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J Trauma,2008,65(1):80-85.
[10]尹海斌.神經生長因子治療腦外傷104例的療效分析[J].吉林醫學,2014,35(7):1417-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