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發文
數學是自然的,數學是清楚的,只要理解了數學問題的本質,一切數學活動就水到渠成,否則我們的教學就沒有落到實處。若能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玩”起來,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課的樂趣,感受數學的魅力所在,這就是數學的本質。下面就“等差數列前n項和”第一課時的教學與大家交流共享,歡迎批評指正。
在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中,課題引入“高斯的故事”:
(掌聲又響起,比前兩次更熱烈,這就是老師心中想要的結果)
師:掌聲已經說明了一切,公式的推導中,用到了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的性質,且解決了n為奇數和n為偶數的問題,根據推導方法的特征,就給它起個名字叫“倒序相加”吧。該方法最本質的特征是:將數列倒過來后,所對應兩項的和分別相等。又an=a1+(n-1)d,即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還可用首項a1,項數n和公差d表示。(正當我準備進行例題的講解時,看見平時不怎么活躍的同學舉手示意)
學生丁:老師,我可以解決n為奇數和n為偶數的問題,學生丁的做法非常不錯,能夠弄清中間項,這種方法是我沒有考慮到的,雖然不是想要的“倒序相加”,但分類討論的思想以及敢想、敢做的學習作風值得我們每個同學學習,掌聲再一次響起,就在此時,同學戊也站了起來)
學生戊:老師,我也可以解決n為奇數和n為偶數的問題,當n為偶數好解決,當n為奇數時,則n-1為偶數,則有
(此外,當然有掌聲,此時的我,似乎已經沒辦法進行到我設計的教學軌道上來,但縱觀整節課,學生的思維、計算、推理、判斷、遷移等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激發或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培養學生敢質疑的精神,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一個好的數學問題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致,并且引導學生可從多角度去審視研究并解決。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學習、維持學習與促進學習,課堂教學要使學生經歷真學習,必須打開學生知識自我轉換的環節,給他們時間和空間,搭建一個學習、交流、思考、反思的平臺,實現自己的思維或困惑,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在課堂中“玩問題”“玩思想”“玩方法”“玩”遍課堂、幫助學生實現問題的自我覺察、知識的自我轉換,這就是真正的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