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
留守兒童問題早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不論是何種調查報告或是研究成果,都是以一種數據的形式從一個方面呈現留守兒童問題的嚴重程度。然而,再詳實的調查和科學研究都無法呈現留守兒童所承受的心理困惑和孤苦。
雖然調查研究人員都試圖用他們的方式引起全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但其真正所能達到的目的和所能發(fā)揮的作用是極其有限的。因為,留守兒童問題并不是通過個人呼吁和一些部門的關注就能解決的,它是整個中國社會發(fā)展中農村特別是農村貧困地區(qū)表現出來的社會性病痛。
任何人都清楚,如果不是為了生計,父母親無論如何都不會留下自己的兒女進城務工。如果有條件帶著兒女在城市上學的話,誰都愿意讓子女呆在自己身邊。然而現實是,很多農村的父母們根本沒有能力做到這一點,讓子女留守在家是無奈之舉,也是農村社會之痛。
雖然當前在政府的推動下,城市學校在接收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方面作出了不少的成績,然而,與幾千萬留守兒童的數量相比,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城市學校就讀的人數還是少得可憐。最為重要的是,大部分進城務工人員根本沒有條件和能力帶著自己的子女在城市上學,高昂的生活費和不低的入學門檻并不是每個進城務工人員所能接受的。在這個意義上而言,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長期的社會性課題。
但對于當下一年年成長當中的留守兒童來說,時不等人,因此,就像上述調查人員所呼吁的,“留守兒童所在地學校、教師、公益機構和民政相關部門要重點留意和重點幫扶‘高危留守兒童”,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他們解決成長當中身體和心理健康問題,消除或緩解他們與父母長期分離而產生的心理問題,從而幫助他們完成學業(yè)。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學校在關愛留守兒童方面作出了不小的貢獻,也承擔了許多本該由家庭承擔的義務。但學校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很多社會性的問題也不是學校所能解決的。因此,由政府建立、完善和落實留守兒童社會關愛服務體系至關重要,讓相關部門的職責清晰起來并落實在具體的工作中,而不是放在文件中,掛在口頭上,讓關愛留守兒童不僅僅只是一種呼吁,也不僅僅只是為了引起人們的關注,而是讓留守兒童得到實實在在的關愛和呵護,讓他們的童年不因為家庭的貧困而失去應有的“顏色”,也不能讓他們精神上、心理上產生的病痛成為整個社會難以挽回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