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業昌
把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當中,能給課堂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有效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大沙田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息息相關,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廣泛應用到我們地區小學語文教學中去。
一、在課前備課中運用信息技術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備課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提高教學實效性的基礎,授課教師要熟悉教材、鉆研教材、考慮教法、學法。由于在大沙田地區小學教學條件相對落后,學生掌握與文本有關的素材不多。當地孩子外出旅游觀光機會少,知識面相對狹窄,部分學生來源于進城務工農民的孩子。由于我國南方四季變化不明顯,一年四季景色與我們小學語文教材所呈現的景色有所不同,給孩子學習語文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師備課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對于教學設計的素材及教學方法事關重要,是否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手段豐富備課內容,為課堂教學做充分的準備。目前,我們大沙田地區小學教師一人要兼任三門以上的課程,工作量大,知識面要廣。經過多年的實踐,學校把原來手寫備課改為電子備課,可以參考優秀教學案例,但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二次備課。備課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改變以前備課流于形式的手寫教案現象。自從我校啟用電子備課后,教師真正得到“減負”。老師們可以通過網絡世界,門不出戶遨游知識海洋進行備課。教師備課變得輕松靈活,可以運用網絡觀摩優秀課例,查閱學科知識點,下載教學課件和優秀音頻視頻。網絡上的教學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與整合,教學素材容易查找,備課效率大大提高。我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這課時,就參考網上的多種教學設計,下載3分鐘的視頻,選擇適合沙田地區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案例并進行二次備課,最后修改整合成上課所需的教學設計。準備利用圖片引入激發學生興趣,播放當時八國聯軍摧毀圓明園的殘暴視頻,勾起學生對侵略者的痛恨,把呆板學習過程變成一種欣賞的過程,能讓孩子在寬松愉快中進行學習,會收到預期效果。信息技術運用于備課是勢在必行,在備課中運用信息技術是為課堂教學提供用力的支撐。
二、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推動學生去探索新的知識、挖掘新的潛能、探究新的問題。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媒體給學生感官實現多渠道信息的傳遞,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消化,加強學生對知識領會貫通。大沙田地區的孩子稚氣、純真、活潑、好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 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 利用信息技術選用或設計合適孩子興趣教學課件, 配以得當的視頻,加以老師激情洋溢的講授,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大增,注意力會更加集中,課堂教學效果會更好。我在教《人類的老師》一課時,本文著重是讓學生了解一些關于仿生學方面的知識,讓他們讀懂課文內容,并激發探索大自然的興趣。但極為有限的文本文字不多、課本圖片有限,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注意力容易分散。導入時我提問學生:“人民大會堂和北京火車站是什么樣的,你們見過嗎?”有的學生說見過,有的說根本沒見過,有的說在電視看過等。大沙田地區小孩知識面相對窄些,我就利用直觀生動并配有音樂的教學課件、視頻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觀察欣賞。“嘩、嘩……”的歡悅聲不時在課堂響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學習勁頭油然而生。
三、在課后作業中運用信息技術
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是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也是當務之急。在大沙田地區學生課業負擔也不小,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在教學中,除了必要的書面作業外,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上網搜索查找資料,網上學習交流,上網處理整合知識,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教小學人教版第七冊《語文園地五》要求學生了解世界遺產。我布置學生通過網絡搜集有關我國世界遺產的資料,可以圖片、詩詞、楹聯,也可以故事、傳說,從中感受到“世界遺產”的魅力。學生通過學校、家庭、鄰居等網絡,大部分同學基本找到我國的世界遺產,懂得保護世界遺產的重要意義,即使不留書面作業,也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在課后作業中,運用信息技術是有效提高學生作業質量有效途徑之一。對照文本,因材施教,適度使用信息技術到教學各環節,對大沙田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尤為重要,更能有效提高我們的語文學科質量,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