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強
資源、環境雙重約束下河北省產業結構優化是由河北省省情所決定的。過去的幾十年里,河北的經濟得到了持續高速增長,但是經濟的高速增長是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上的,資源相對短缺、生態環境脆弱、環境容量不足,已逐漸成為制約河北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研究背景
河北省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老工業基地之一,其經濟長期保持粗放型模式,產業結構以高消耗、高污染的第二產業為主導,其中,裝備制造業、冶金、化工、農產品加工為支柱產業,因此,在其經濟發展過程中必將嚴重的資源、環境問題。
從資源角度來看,河北省單位產值能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資源利用率相對較低,資源消耗量大;從環境角度來看,河北省經濟主要依靠污染相對較高的工業拉動,長期粗放經營,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導致大量廢水、廢氣和廢渣的排放,其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均大于全國平均水平,環境污染不斷加重,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在2015年4月國家環保部在官網以公告的形式發表了4月份的空氣質量檢測數據,全國10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排名,河北占據了7席,排名依次是唐山、鄭州、濟南、保定、邢臺、石家莊、邯鄲、廊坊、常州和衡水。面對嚴重霧霾,盡管河北省也相繼出臺相應的應急預案。但《應急預案》只是極端氣象條件下“減緩重污染惡化”的短期應急舉措,治理霧霾的長遠解決之道“不在應急、而在減排”。因為造成嚴重霧霾的根本因素是持續的污染物排放,即主要是大氣污染排放總量遠遠超過了環境容量,而天氣因素只是觸發和加劇霧霾影響的直接因素。也就是說,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才是應對霧霾天氣的治本之策。
資源、環境約束之所以會存在,主要是由于經濟發展對資源、環境需求的無限性和資源供給、環境承載力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目前,伴隨經濟發展產生的長期、大量的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已經使河北省部分礦產資源瀕臨枯竭,本就匱乏的水資源更加不足,環境質量不斷下降,環境壓力逐漸加大。可見,河北省現有的產業結構使得經濟增長同資源、環境間的矛盾更加尖銳,受到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增強,經濟發展不可持續。因此,尋求資源環境雙重約束下的產業結構優化途徑,協調發展“資源一環境一經濟”系統,成為一個我省所面臨的亟待解決重大課題。
基于此,本文就資源環境約束下河北產業結構優化的研究,對河北省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河北省產業結構發展現狀
2014年,河北省生產總值29421.2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全省經濟發展實現緩中趨穩、穩中有進。2014年一季度全省生產總值增長4.2%,上半年增長5.8%,前三季度增長6.2%,全年增長6.5%,呈現加快態勢,表明支撐河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面總體良好。
(一)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
1.農業經濟發展態勢良好。以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為重點,加強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實施“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發展節水早作農業,糧食總產量達到672億斤。畜牧、蔬菜、果品三大優勢產業規模擴大,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480萬噸、390萬噸、630萬噸。加快食品工業大省建設,君樂寶3萬噸乳粉等一批農業產業化項目建成投產,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達到608家,農業產業化經營率提高到64.5%。
2.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有中生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施“十百千”工程和千項技改項目,工業投資增長17.5%,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00多家。“無中生有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12個優勢產業,全省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和10%,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7個和5個百分點。
3.服務業增長勢頭顯著。加強頂層設計,強化政策扶持,電子商務、金融保險、現代物流、文化創意和健康養老、社區服務等服務業發展加快。實施電子商務三年推進計劃,建成50個縣域特色產業電商平臺,電商交易額突破萬億元。燕趙財險公司獲批開業,北京銀行、平安銀行等金融機構入駐我省,全年新增貸款3400億元、增長14.2%,新增境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掛牌上市企業147家,直接融資889.8億元。32個省級物流產業聚集區加快建設,9個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建成運營。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占生產總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為穩增長、調結構、保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二三一”的產業格局明顯
2014年,河北省第一產業增加值3447.5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15020.2億元,增長5.0%;第三產業增加值10953.5億元,增長9.7%。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1.7%,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1.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7.2%,全省三次產業結構為11.7:51.1:37.2。與2013年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0.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降低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1.7個百分點。
從整體來看,第一產業所占的比重還是偏大;第二產業的比例高,雖然稍有下降,但短期內也低不下來,因為我們處在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它是我們目前的經濟支柱;第三產業產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雖然也在逐步提高,但是發展相對落后。產業結構的分布顯然是不太合理的,“二三一”的產業格局明顯,與“三二一”型的產業結構有一定的差距,這種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河北省的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率,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升級。
特別是京津冀經濟發展一體化的形勢下,進一步調整河北產業結構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河北省應按照“做精一產,做優二產,做強三產”的總體要求,積極發展高優農業,改造壯大第二產業,大力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三、資源、環境雙重約束下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路徑
(一)做精農業,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
提升農業發展水平,鞏固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著力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全面提升農業發展水平,構建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格局,建立更多的優勢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基地和出口創匯基地,結合當地的條件發展特色養殖和種植,著力培育和發展一批規模大、效益高、帶動關聯產業強的農業骨干龍頭企業和企業群體,提高農產品核心競爭力和綜合效益,優化河北省農業布局結構。
1.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
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兩大目標,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創匯農業,提高專業化生產水平,實現農業的“市場化、設施化、規模化、產業化”。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為農業結構調整提供技術支持。改變農業增長方式,積極主動調整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加大科技投入,大力開發和推廣新的優質品種。
2.提高農業生產標準化水平和農業產業化層次
適應綠色消費、生態環保、安全健康的市場需求,著力擴大優質、生態、安全農副產品供給。加快制定和完善農產品質量標準和安全標準,積極推行農產品原產地標識制度和終端產品認證制度。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和產地環境整治,推進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和綠色控害技術綜合運用示范基地建設,完善動植物疫病防治體系。加快建立和完善與國際接軌的農產品質量檢測和檢疫體系網絡,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以促進農業生產工廠化、管理企業化、組織規模化為重點,繼續實施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工程,支持龍頭企業提高層次、擴大規模,推進上下游產品加工的聯合與協作。突出資源優勢和特色品牌導向,引導帶動農業生產提高層次、爭創名牌、增值增效和節約資源。以農民組織化推進農業產業化,支持農民以生產要素參股龍頭企業,鼓勵農村經濟能人牽頭建立各種類型的專業合作組織,建立各類公司、合作組織和廣大農戶緊密合作機制,形成以產權為紐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經濟共同體。
(二)做優工業,增強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立足我省工業現實,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歷史機遇,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把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放在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突出位置。積極探索產業發展規律,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著力營造良好環境,強化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搶占經濟和科技競爭制高點,推動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為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1.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減少高消耗、高污染能源消費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
隨著我省工業化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急劇增加,應合理規劃和發展新能源及新能源產業,并建立有效的投融資機制,加強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保障,改進煤炭技術,積極開展對外合作,進一步優化我省的能源結構,減少高消耗、高污染能源的消費,促進我省產業結構向低碳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2.建設工業強省,打造現代制造業基地
以實現工業由大變強為核心,按照“雙輪驅動”的要求,一方面抓好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另一方面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構建以高端產業、高端產品、高端技術為主體的現代制造業體系。
(1)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立足河北現有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和發展潛力,著眼于全球高新產業發展趨勢,按照“全面統籌、集聚資源、重點突破、搶占先機”的總體要求,以國家級和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為載體,以規模化、高端化、集聚化、國際化為導向,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關鍵技術,選擇節能環保、生物與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和海洋高新產業作為主攻方向,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高水平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開發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品,培育一批引領產業發展的骨干龍頭企業,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形成產業發展新優勢。
(2)改造提升傳統工業
按照創新驅動、優化結構、提升水平、綠色發展的要求,做大做強裝備制造業,調整優化原材料產業,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以增量優化帶動存量調整,以先進產能取代落后產能,推進重點產業結構調整。
(三)做強服務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體系的發展,包括現代金融、物流、旅游、動漫產業等,提高第三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1.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圍繞社會化服務、專業化分工,降低流通和服務成本,提高生產經營效率,加快構建完善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體系,支持發展龍頭企業和集聚區,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融合發展,使生產性服務業成為全省服務業跨越發展的主體。
2.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
以提高服務科技含量、規范服務標準和提升服務質量為目標,全面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消費擴大和消費升級的需求。
3.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
適應人們消費需求多樣化和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瞄準國內外服務業發展的新趨勢,加快推進服務創新,大力發展市場潛力大的新興服務業,逐步將其打造成為全省服務業的亮點。
總之,面對環境及資源條件約束、面對京津冀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大戰略,河北省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迎頭趕上京津兩地的經濟發展,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