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婭
摘 要:當前,新課程改革已經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深入到鄉鎮,并不斷開展下去,對于初中的語文課程來說,新課改的風向標已經使其教學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它已摒棄了以往應試教學沉重壓抑的課堂背景,轉而蛻變成具有無限生機和活力的課堂,其教學的效果也逐漸在學生身上得以體現。以初中語文為例,結合教學經驗,對新課改后初中語文教學實踐的全貌進行深刻的剖析、研究和反省,并與各位同仁分享交流。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教學實踐
教育改革幾度春秋,如今已經成為我國教育事業蛻變的動力,推動著小學至大學各個學科教學模式、方式的變革。語文是所有學科中的基礎,更是初中學習的基礎學科,它的教學成果影響著學生橫向(其他學科的語言運用)與縱向(高中乃至大學的語文水平)的學習發展。那么初中語文老師應該如何運用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實現新課改所要求的教學成果?接下來,本文將根據作者的實際教學經驗,和各位同仁一同探討初中語文教學的感悟和體會。
一、教學模式變革,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傳統的語文課堂和古代私塾教授四書五經的方式沒有太大區別,都是采取耳提面命或者說“填鴨式灌輸”的方式。老師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課堂的控制者、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的問責者。通常的情景就是:老師在講臺之上滔滔不絕地向學生教書課文的要點和內容,學生則奮筆疾書地記錄著老師的每一個字詞,即扮演著被動接受知識的角色,這種單邊主義色彩濃重的課堂教學,由于缺乏師生互動,學生的需求無法傳達給老師;老師也無法獲知學生的具體情況,得到的教學結果就是——事倍功半。學生在這種傳統環境下學習,會令他們的個性發展和思維能力拓展受到極大抑制。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老師必須依據學生身心特點和語文學習特點,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所以,如需做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要求,教師首先需要認識到“學生是主體”這一現實,才能以此為前提,去了解、貼近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促使學生去主動探究和創新。
例如,學習八年級下冊《我的母親》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放開手腳,根據文中關乎“母親”的故事情節發展脈絡以及關于“母親”品行等細節描寫,圍繞文章的核心思想,精心設置幾個核心的問題,并以此展開學生小組間的討論,以提問的方式將課堂內容進行下去,教師只需要適時對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總結歸納即可。
如此,學生以小組問題討論的形式推動了文章故事情節的考究和課堂進程的發展,既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文章的核心思想,又切實地在新課改所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等方面有所建樹,培養了學生主動、團結和創新的精神。
二、教學手段和工具的革新,釋放了課堂活力
現代技術在教育方面的應用基本取代了傳統的初中語文課堂中粉筆加黑板的模式。根據傳統經驗來看,單一的文字羅列確實無法將本應栩栩如生的語言文化為學生展示到位,而枯燥乏味的文字排列使語文課堂的氣氛沉悶,令學生昏昏欲睡,根本無法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進而學生無法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和功底。所以,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充分發揮現代技術的優勢,改革傳統陳舊和落后的教學手段,使語文課能夠正確、恰當的展示語言的魅力和活力,為枯燥的文字學習帶來活力。
例如,在學習《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課中,教師自己可以這樣做:將羅布泊昔日的生態樣貌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給學生:藍天綠水、牛羊成群、綠樹豐茂,草木無垠……而后,再播放給學生羅布泊現在的生態樣貌:昏黃的沙漠、結塊的土地,孤單的飛鳥、枯老的胡楊。這兩種畫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能夠給學生巨大的心靈震撼,這種深入內心深處的震撼是無法通過文字獲得的。做完這些步驟,教師借機帶領學生進入文章的閱讀當中,通過剛剛學生那種類似于身臨其境的感觸,學生很容易的理解文章并歸納其中的思想。如此,我們則可以通過現代技術幫助初中語文課堂更好地為學生服務: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的藝術,更培養了學生生態、環保意識,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
三、重視文化熏陶,豐富學生的精神層次
當前的初中語文現狀是:“文化意識”的培養遠遠沒有達到新課標的思想要求,面對應試教育的壓力,教師主導的課堂往往重點放在知識點的傳授和文章的斷章取義,而忽視了語文這門有著鮮明人文特點的學科對學生精神的影響,因此,教出了一幫只會用中文答卷卻不會用漢語交流的書呆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還指出:“語文教師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以此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漸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人格。”所以,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正確理解語文教學的特點,特別在課堂上注重感情、感性的交流和滲透,豐富學生的精神領域。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語文教學已經不僅僅是對授課內容提出新的要求,更多是在如何更好地滿足初中生的學習需求上提出了更高的指導意見。初中語文教師能夠認清目前的教育現狀,深刻領悟新課改精神,抓住改革的契機,在教育改革的大趨勢下積極探索初中語文教學新途徑,摸索語文教學新的方式方法,就能使新一代初中生在課堂中獲得更高效的學習方法,從而翻開初中語文課堂嶄新的篇章。
參考文獻:
[1]張青民.課改十年:初中語文教師專業發展調查報告[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1(02).
[2]王虹.淺析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才智,2012(35).
[3]潘涌.語文新課程的價值取向與教師創造精神的解放[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9(11).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