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坤麗
隨著信息社會的不斷發展,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高中各教學學科都在研究如何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作為高中學生必修的信息技術學科,也加入了課改的行列。因此,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打造就顯得尤為重要。結合近幾年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經驗,我認為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打造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精心備課,是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
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決定了信息技術教師除了要承擔教學工作外,還要承擔學校的其他工作(如:電教、學校相關信息管理等)。縱然有各種主客觀原因,我們都應該牢記“不上無準備的課”。首先,依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備好教材。其次,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備好學生。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已經學習過信息技術的一些基礎知識,如Word文檔、Excel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再次,備好教學過程,預知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情況及相應的解決辦法。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作用的過程,教師不但要備好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還要充分考慮教學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情況及解決策略,不要讓教學中的突發情況影響正常教學。
二、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保障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學習動機是學生有效學習的內在原因,是引導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課堂教學模式,才能維持并內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率。高中信息技術課多以操作為主,注重操作技能的應用。因此,教學內容要充分滿足學生求知的需要,做到伸縮自如;教學中要注意講練結合,給學生留有充足的練習時間。如在進行Excel表格教學時,由于學生在初中已學過簡單的表格數據輸入,合并單元格等操作,教學時這部分內容就可一帶而過,而重點講解常用函數的應用、圖標的制作等知識點。
三、注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城鄉差異導致初中學校信息技術教學設施設備的參差不齊,對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認識的不同,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就大不相同。我認為信息技術教學中,采用小組教學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可把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3~4人,采取“好中差”的搭配方式,讓知識掌握有一定基礎、操作比較熟練的學生擔任小組長,指導其他組員進行學習。
四、實施“獎勵為主,懲罰為輔”的課堂評價機制
只有科學合理的獎懲激勵機制,才能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一般情況下,獎勵比懲罰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教學效率;但一定的懲罰是必要的。教學中要做到“獎勵為主,懲罰為輔”,做到適度、適當、適時。
總之,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打造,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教師自身素質發展的需要,更是學生學習效率提高的重要保障。只有重視教學中各個環節的研究,如備課、上課等,才能為打造高效課堂奠定基石。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