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利
摘 要:中學階段衡量一個人學力的重要學科是數學,很多學生害怕學習數學,甚至厭惡數學。這不是數學學科本身造成的,而是由學生的學習興趣、習慣和方法不當造成的。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和數學學科特點,談談教師促進學生學好數學的著重點在哪?
關鍵詞:數學;學習;著重點
愛因斯坦曾回憶說,當他在中學幾何中學到“三角形的三條高線必交于一點”時,受到了很大震撼,原來世界上還蘊藏著如此奇妙的規律。他覺得這個世界上一定有更多這樣的“奧秘”還沒被人發現,這對他的一生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奠定了他從事科學研究的決心。一個對所學科目沒有任何興趣的學生,他在本學科中多半不會有任何好的成績,當然人們還是可以找出一些反例的。如何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呢?海德格爾說過:“教比學更難。”為了讓學生學好數學,對數學感興趣。在教學中我認為有以下幾個著重點需要注意: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源于生活
現在的生活中處處用數學,讓學生在用中學、在學中用,他們就會覺得數學很有趣。如:為什么使勁踩氣球,氣球會爆炸?這是小孩都知道的事實,但原理是什么呢,就不一定能說全面了,通過數學學習后,發現它就是一個簡單的反比例函數問題。再如,同時給張村、李莊輸送水,怎樣鋪設水管,才能使水管到達兩村的距離相等?這是生活中常見的問題,乍看不知從哪里人手,通過分析后發現就是利用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來解決。
以上這些例子體現出生活是離不開數學的。當學生懂得這個道理,學會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生活中運用數學,就會覺得學得有意思,學得有趣,學得有用。
二、情感教育,用榜樣的力量激發興趣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大家出了一道難題:“有一個數,3個3個數,還余2;5個5個數,還余3;7個7個數,還余2,請問這個數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并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最終成為一代偉大的數學家。再如,祖沖之的圓周率、楊輝三角、秦九韶的“正負開方術”無不讓國人為之驕傲。
教師通過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數學學習的內驅力。當然,也可以選擇身邊的優秀生作為數學學習的榜樣,進而影響他們。
三、塑造教師自身魅力
“親其師而信其道”。努力成為學生敬佩的老師。事實表明,因為欣賞某位老師,就會喜歡他所教的學科,因為喜歡這門學科,就能學好這門學科。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充分發揮孩子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學習潛力,進而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數學功底,更要有意識地以人格魅力去打動學生,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科情感,學生學習數學就不會覺得累,就會更主動。
四、領悟數學的精髓,用學習自信鑄就興趣
數學學習的不自信源于對基礎知識的理解不透徹。數學基本概念是知識的基礎,概念學不透,基礎就不牢,自信心也就不足。因此,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一定要努力掌握數學的基本思想和通性通法。只有真正理解概念(包括定理、性質、公式),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學好數學。例如,有道題:小明從A地到B地速度為a,從B地返回A地速度為b,則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為多少?很多學生直接計算(a+b)÷2,這樣就錯了,這說明學生對平均速度的概念不理解,事實上是平均速度=總的路程÷總的時間。
五、利用“數學美”引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我們能夠體驗的最美麗的東西就是神秘之物,它是所有真實藝術與科學的源泉。”數學美主要表現為內在美、理智美。數學美是隱蔽的深邃的美。比如:莫比烏斯帶展示的是奇異美;黃金分割展示的是和諧美;中國古代的陰陽八卦都蘊涵著對稱美數學思想,這些數學美,讓人樂在其中。若能充分感受到這些數學的美,會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有效掌握數學內容,培養數學創造能力及體會數學的價值等方面都有積極的意義。
以上是我個人在教學過程中的一點粗淺看法,眾所周知,知識傳授決不是最終目的,數學教學的目的是要通過教學過程,讓學生在過程中學到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數學思考方法。因此,作為數學教師要不斷更新觀點,知識和方法,多研究數學課堂的教與學,充分調動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