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繼峰
我從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擔任初三班主任工作。我深深體會到班主任工作的瑣碎、繁雜,每日面對那一群思想各異、性格不同的學生,處理他們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沒有一顆真正關愛他們的心,就很容易流于簡單化;或者是你的千篇一律,道貌岸然,表面上唬住了他們;或者就是他們多種多樣、層出不窮的“花樣”,使你疲于奔命。總結這十幾年的班主任工作,感慨良多,我覺得要使一個班級有良好的班風,有強大的凝集力,一直不斷前進,班主任除了做好一些常規工作外,還應有一顆愛心,用真情融入學生中間,多理解他們,使他們信服你,愿意把你當作他們的好朋友,愿意與你多方面地交流思想。總之,需要用心澆灌,以情育人。捷爾任斯基曾說過:“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好學生。”班主任對學生的熱愛是順利開展班級工作,教育好每一名學生的重要前提。我是通過以下幾點做好我的班主任工作的。
一、用“心”了解學生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是了解學生,只有了解了他們想法的時候我才知道他們日常的行為的根源是什么。是家庭影響,是是非感不強,是習慣不良,是意志力不堅定還是其他原因。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班主任引導工作,說的話他們才能信服!平時我主要了解學生的途徑有以下幾種方式:(1)觀察。上課、自習課、課間等觀察學生。觀察是了解學生的一個最重要的途徑;(2)通過學生來了解學生。在平時,我會經常找幾個學生來聊聊天,然后不知不覺中從她們的嘴里了解一些學生,有時候學生之間在聊的時候我趁機聊進去,從中了解一些情況,同時我會鼓勵更多的學生關心班集體,關心身邊的同學,如果班級中有不好的現象要敢于反映。這樣學生就會及時向我反映班級情況。(3)從任課老師那里了解部分學生。平時,我會經常跟班級里的任課老師溝通,問問他們班級里的一些情況以及他們對班級中一些學生的看法以及一些了解,一個學期下來,我發現從任課老師那里得來的信息都是比較有用的!
二、用“心”對待學生
初三的學生其實已經是個小大人了,他們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老師是否真心對待他們。作為班主任,絕不能厚此薄彼,應該關心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在我眼里,沒有好生、差生,全是學生,對學生的關懷、愛護絕不是刻意的、做作的,而是發自內心的。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與學生做思想交流上,我竭盡全力與他們溝通,結果證明我做得還是比較成功的。以情感投入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愛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班主任對學生懷有真誠的感情,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自覺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誨。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會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事業的基礎和開始,教育的成功來源于對學生的最大熱情。學生非常需要班主任的愛,班主任只有情感投入,把愛的甘泉灑向他們的心田,才能使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從而使得學生對教師崇敬、信任和親近,形成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三、用“心”教育學生
學生成長的過程是一個性格思想變化轉型的過程,活潑喜動、好表現是他們的天性。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總會接觸到這些形式各異、性格多樣的學生,我們不可能也不應該面面俱到去管理和教育,使之整齊劃一,因為這些是學生的天性,是性格思想轉型的必然表現;即便是偶爾犯一些小毛病、小錯誤,也屬正常的發展。特別是男同學,又是在他們的小天地里,這種個性張揚表現得更為突出。對于這些,我們不能一味地否定,一棒子打死。
而學生教育成長過程中,又常常出現的問題反復性,我們對此要有思想準備,要有耐心,不能操之過急。教育過程并非像擰水龍頭那樣一蹴而就,我們要允許其在“犯錯—教育—改正”的循環反復中成長。而隨著年齡、知識的增長,集體、同學的影響,他們都會向好的方面發展。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教師要想管理好一個班級必須付出大量的心血,才能有效地完成班主任工作。以上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和探索,愿我們通過努力,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