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躍卿
【摘要】語文學科是一門藝術,而語文教學則是美學的滲透,美的藝術在語文教學中盡情彰顯,涉及美的各個領域,從不同角度展現了美的各種風姿,而美能啟真,美能導善,美能移情,美能怡性。因此,語文教學要讓美育呈現在學生面前。
【關鍵詞】初中語文;感受美;領會美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初中的學生都能對文章中的人物美和景色美有發現和欣賞的能力,但更深層次解讀文學的美感還有一定的距離,語文老師可以延伸文學的內涵,來剖析文中之美,發現美,感悟美。
高爾基說:“美學是未來的倫理學。”語文教學無時無處不體現美學教學,而美學無不體現語文教學無窮的魅力,在語文教學中老師要善于利用自己對教材的審美能力,不斷增強學生對語文的藝術鑒賞力,特別老師靈活多變采用美學的一些手段,例如用優美的音調,抑揚頓挫的語調,恰如其分的語速,新穎華麗的詞匯,富有激情的語言,往往給學生以美感,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下面談談語文教學如何實施語文教學的美育教學。
一、讓語文教學成為學生欣賞美、感受美的樂園
語文教學擁有一個系統完美的學科,在其中我們可以品嘗到各種各樣的美學滋味,例如,一篇精美絕倫的散文猶如一頓豐盛的大餐,我們帶著情感慢慢享受它。今天,有許多的文人墨客依情于名山秀水,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觸景生情的壯美和秀麗的篇章。而我們選用語文教材中寫景狀物的文章往往表現出情真意切,形象逼真,用“河畔青蕪堤上柳,獨立小樓風滿袖”這句景物描寫綠草柳樹,以樂景寫愛情,讓學生感受以己度人,沉浸在詩的情境之美中。這說明自然美有著提升心智、凈化心靈的神奇魅力。譬如,在《野望》中描寫:于黃昏之時遠望四方,一座座山漸漸暗淡下來,太陽的一絲余暉也只照亮了憔悴枯黃的樹林。是學生深深體會到作者那種苦悶為落葉而感傷,為夕陽而感嘆,也感覺文章以筆寫意,再如,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描寫五岳之首泰山的宏偉高大,還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描寫廬山從不同的角度看,層巒疊嶂,陡峭險峻,在霧中彌漫,恍如使人似乎進入云山仙境,無法識別廬山的全貌,是因為自己處在縹緲的廬山之中,還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八月飛雪,已覺驚奇,而筆鋒一轉這“忽如一夜春風來”,更讓人驚奇,而接著用“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寫雪景,更是叫人驚喜而拍案叫絕。以春花喻冬雪,新穎別致“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展現了沙漠浩瀚、雄渾的壯美;“陰風怒號,濁浪排空”陰冷的風呼嘯著,渾濁的水浪沖向天空,烘托作者登上岳陽樓時凄涼、憂郁而又不平靜的復雜心情,大自然變幻莫測,絢麗多彩,美不勝收,學生通過欣賞一些景觀的描寫,捕捉大自然瞬間的美,讓學生往往會產生遐想,陶醉于美輪美奐自然之美,使學生深深的為祖國的美山秀水而嘆為壯觀,油然激起對祖國的熱愛。
二、讓學生體會語文教學中人性美,塑造高尚的社會情操
人類社會包羅萬象,而人類社會的靈魂則是富有各種情感的人性,人性美最有感染力,最能熏陶和感化學生的思想,塑造高尚的人格美。
譬如, 讀余光中的《鄉愁》,我們會增加對家鄉的思戀之情,遐想那些漂泊在海外游子期盼祖國統一的情感;讀朱自清的《背影》,使我們深深感受父親對兒子眷眷的心,和作者對父親很負疚的拳拳之情,體味父愛的偉大,使學生油然而產生對父親的養育感恩之情,更加熱愛和關心自己辛苦操勞的父母;讀艾青的《假如我是一只鳥》,使學生感受作者為祖國的偉大而眷戀,決心以努力學習為祖國的富強而添磚加瓦奉獻自己的光和熱;在教材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可歌可泣關于人性美的描寫,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體現愛國詩人寧死不屈的美麗情懷,還有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憂國憂民的心聲……這些人性美,往往使學生內心的人性隨之得到感染、美化,也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科藝術美的熱愛,學生才能容易進入課文情境之中去,從而達到理想的境界。
三、引領學生欣賞多媒體的情境之美
初中語文成功的教學離不開創造的情境之美,而多媒體是設置情境美的最好方法,多媒體的音、色、圖畫、影像都能創造出奇觀的美,讓學生奇中心動,在生命的長廊中融入自然美,在境中情動,在動感磁場下自主探索,在趣中行動,在美妙的花園里平等對話,給人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最終讓充滿生命張力的語文課堂給學生帶來美好的情感、美麗的生活和美好的未來,使多媒體教學圖中有文,文中有畫,文中有樂,妙趣橫生,譬如,我利用多媒體營造情境,在悠揚的輕音樂中,播放長江三峽兩岸美麗的自然風光,學生在欣賞美輪美奐音頻視頻時,油然產生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也是語文課散發出沁人心脾的神奇魅力。
四、欣賞語文中的語言之美,綻開學生的心靈之美
文學是語言藝術,因而文學美又主要表現為語言美,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句,使人回味無窮, 例如, 《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間也。寓意深刻。還有形成不同的語言風格,如,李清照詞作的纏綿凄清,杜甫詩歌的沉郁頓挫,辛棄疾詞作的激越悲壯,李白詩歌的奔放飄逸;學生從中體會到意蘊美、手法美、情感美。
總之,語文教學必須施教于美,立美于教,讓美學促發語文教學豐富多彩,妙趣橫生,高爾基曾說過:“未來的教育學是美的教育學。”讓語文教學承載著美育的甘泉,去綻開學生心靈美之花朵,活躍學生的思維,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結出全面和諧發展的創造美之碩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優秀的人才,也使語文教學綻放出美麗花蕊。
參考文獻
[1]王永存.在語文教學中自然融入人文教育[J].中學教學參考,2011(16).
[2]劉小霞,謝世洋.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生態性語文課堂”何以可能[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8).
[3]郭金寶.讓小學語文課洋溢著濃濃的“語文味道”[J].課外語文(下),2014(5).
(編輯:鐘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