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橋
聶珍釗關于文學倫理學批評的成果《文學倫理學批評導論》(以下簡稱《導論》)作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優秀結項成果,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系我國“十二五”時期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聶先生在《導論》中就文學倫理學批評的基本理論、核心術語進行了系統歸納與闡釋,形成了文學倫理學批評的基本理論和話語體系。作為文學倫理學批評理論建構的奠基之作,《導論》為我國文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與創新途徑。《導論》為中國文學倫理學批評研究開風氣之先,全書體系完整、思想縝密、觀點鮮明、新論迭出,是我國文學研究領域不可多得的力作,總體而論有以下基本特色。
其一,為中國學術話語權而提出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倫理學批評方法是基于何種理由所提出?在中國當下語境中,文學倫理學批評方法又因何得以興起?這一批評方法對轉型時期的中國社會有何積極的啟示意義?這些問題在《導論》中都得到了解答。
其二,強調文學創作與文學批評的道德責任與倫理關懷。《導論》指出,文學倫理學批評強調文學的基本功能是教誨功能,文學的核心價值是倫理價值,文學的教誨功能可以借助文學的審美實現;文學研究應堅守倫理的責任、道德的立場,為建設良好的道德風尚服務,促進我國文學研究的繁榮發展。
其三,建構文學倫理學批評的基本理論與話語體系。《導論》共包含十四章以及兩個附錄,第一編重點闡釋文學倫理學批評的基本理論,第二編就文學倫理學批評的實踐運用問題展開例案分析。書后附有的文學倫理學批評術語匯釋,有助于讀者更好地理解文學倫理學批評方法和對該方法的運用。
其四,為中國學術批評的走出去提供了有益借鑒。文學倫理學批評方法作為中國本土學者創立的批評方法,不僅被中國學者廣泛運用,而且已經在國際舞臺上顯示出學術魅力,在國際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者參與。尤其是伴隨國際文學倫理學批評研究會的成立,歐美和亞洲一些知名學者開始積極參與。中國學者創立的批評方法能夠在國際學術界引起反響,吸引西方學者參與研究,成為中國學術走出去的先導。
文學倫理學批評已經在中國形成了文學批評流派。文學倫理學批評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學術話語,無疑將對中國文學批評理論的創新和走向國際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為中國學術走向世界做出貢獻。
責任編輯:楊義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