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波
摘 要:目前數學學習的測量與評價方式主要還是解題,數學解題不僅影響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會影響對數學本身的理解和感受,所以在試卷講評時,要舍得花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學生對于每一個問題的解決到哪一個層次,通過學生的課堂反饋行為、交流互動等教學策略了解學生的思維,了解學生在解題時的思維目標,從而更深刻了解學生的思維動態,把握講評的技巧和知識的擴展,真正達到教學相長。
關鍵詞:評價方式;教學策略;思維動態;教學相長
從高三數學復習第一輪開始,單元測試幾乎兩周一次,利用好這些測試機會可以發現自己在數學復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學生在學習中的很多不足,查漏補缺,可以迅速提高數學學習成績,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樣才能取得好的講評效果呢?筆者認為要做到以下兩個方面。
一、講評試卷要分析試卷知識點分布,力爭講評到位
1.理清知識分布,逐點剖析
在講評試卷時,要理清考查知識點的分布情況,并對知識點在高考目標下的具體要求,力求在講評中能對應近年考查的難易度進行有效的甄別,做到講解有效性和實效性。
2.重點突出,有的放矢
講評試卷不可不分主次對答案,就要求教師在閱卷期間要認真分析學生對考試題的失分情況,如果錯誤率相對低的題不予講評,個別學生可在課后單獨講解,而錯誤率相對高的題則需要仔細剖析,對每道題的得分率應細致地進行統計,對每道題的錯誤原因準確地分析,對每道題的評講思路精心設計,只有做到評講前心中有數,才會做到評講時有的放矢。
3.貴在方法,重在思維
方法是關鍵,思維是核心,滲透科學方法、培養思維能力是貫穿數學教學全過程的首要任務。通過試卷的評講,應該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悟性得到提高,對問題的化歸意識得到加強。訓練“多題一解”和“一題多解”,不在于方法的羅列,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對比,從而揭示最簡或最佳的解法。
4.分類化歸,集中講評
涉及相同知識點的題,集中講評;形異質同的題,集中評講;形似質異的題,集中講評。為此教師有時要精選一些卷外題。
二、指導學生科學分析試卷,制訂補救措施
1.分析不足,查漏補缺
對每次考試失分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了解學生的主要失分知識點情況,指導學生加強知識能力的培養、能力要求培養、審題能力的培養以及對結題要求的培養,在講評是結合代表性試題及學生典型答案,進行認真分析,使學生在出錯的知識面上能更直觀地看到自己失誤的原因,明確自己學習知識的主要不足和以后的努力方向。
2.傳授方法,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注重知識的有效梳理,形成科學的知識結構體系。講解要依據試卷知識層次的分布,由淺入深地對知識點的基礎滲透,在講評中注重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題能力,在講評試卷時結合具體試題及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補充典型試題,進行學以致用的訓練,強化學生對解題策略的不斷調整,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不斷豐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強知識點在高考考查的要求和對考生的能力要求,在平時的學習中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對解題方法的優化,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3.鞏固成果,精心組織專題知識教學
通過一次考試,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每次試卷進行認真的分析,在后續的教學中調整教學思路,講解更注重實效性并兼顧合理,命制試題與高考試題保持一致,注重能力訓練,側重考前模擬,加強應試能力強化訓練,要求每次測試學生確立自己本次改錯的目標,考后要檢查目標實現情況,隨著學習水平的不斷提高,知識面的深度和廣度越來越好,學生學習的預期目標在不斷達成。
總之,在試卷講評中要通過試卷的反饋信息,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多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多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最終使講評知識能在學生已有認知結構中能有更好的突破和思維空間的不斷延伸。
參考文獻:
[1]李昌官.數學優秀課成長的基礎、過程與方法[J].課程·教材·教法,2011(8):60-65.
[2]李金姣.高三復習前夕數學學習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上旬,2011(9):67-68.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