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木玲
【摘要】有些教師常常會為了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和應試能力的訓練而苦惱。為了培養能力,教師把課堂交給學生,沒有時間給學生們教授考試的知識點,課堂熱熱鬧鬧地,但最后學生沒有學到東西,考試起來總是不盡如人意。似乎“能力”和“應試”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認真想想,其實語文的素養和應試的能力并不是矛盾的,而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應試的能力其實說到底就是學生們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解決最基本的問題的能力之一。
【關鍵詞】語文教學;素質教育;應試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如何將我們的語文素質教育和應試能力結合起來,達到平衡,成為我們語文教學工作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嘗試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精心設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足可見,孔子是主張樂學的。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其樂在其中,同時產生渴求、探索知識的內動力,才有勇于表現的沖動,才有創新的欲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勇于表現、樂于表現。
比如,學生們都害怕古文,一想到要背誦古文他們就非常煩惱。為了讓學生們把《岳陽樓記》這篇美文背誦下來,積累語感,獲得美的感受,我在教授這一課時,給學生們布置一個作業,讓學生為這篇散文做一個圖片視頻集,并朗誦這篇散文,錄下來,將他們自己做的圖片和朗誦音頻放在電腦上面讓全班欣賞。學生們非常感興趣,回去都認真的找資料做課件和朗誦錄音,即使是不感興趣的學生為了不出丑也會認真做。我用了一節課的時間展示他們的作品,在展示課件的過程當中,將本課的一些知識點融入其中,學生們學習得很投入。后來有學生反映,這招很管用,他們只要一戴上耳機就想起《岳陽樓記》,幾乎全部學生在錄音的過程當中都把這么長的文章記住了,這堂課的知識點他們也很清晰。本來以為很麻煩的文章,沒有想到用了簡單的方法就解決了。讓他們做課件、錄音,非常自由。他們在整理的過程中,對課文其實已經有了粗淺的了解,在課堂上利用他們整理的材料來上課,對他們所整理的知識進行點撥,引導他們將知識點系統化,這么一來,學生們學習的能力提高了,應試的能力也提高了。
二、互評互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學生的互助能力是很強的。他們之間的互相監督比教師對他們的監督會更加有效,他們之間的互相鼓勵也往往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如果把一些難題分割成小問題小目標,讓學生每次完成一個小目標,化大為小,將小目標逐一完成,學生會學得很有成就感。再加上同伴的鼓勵監督,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寫作文,一直都是語文教學中比較棘手的問題。在教學作文的時候,我會把作文的目標細化,細化到字數、體裁、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結構等等,每一兩周實現一個目標,由易到難,由單一到綜合,逐步提高學生們的作文水平。我經常讓學生進行作文片段訓練。學生們按照要求寫一個文段,我會隨機抽取學生讀自己的文段,然后由我和其他學生們一起評價。
作文的評價要求學生們言之有物,教師的評價要鼓勵為主,并能指出其中的不足,鼓勵學生下次改進。這個訓練很有用,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同時讓他們鞏固了知識點,得到了系統化的訓練。
三、先思后議,培養獨立思考與合作能力
合作教學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變成了許多老師授課青睞的模式。但是在合作的過程當中,有些學生容易形成依賴性,一旦脫離小組,就什么都無法完成。因此,我們在鼓勵學生合作的同時,也要提高學生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其實要做到這一點并不難。學生們討論之前,一定要先讓學生們自己思考,獨立思考完了以后再做討論,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這對學生才有效果。思考是為了發現問題和整理問題,而小組合作的作用在于取長補短提高效率。
只有學生自己先獨立思考了再進行的合作討論,才是有真正效果的合作學習。學習語文,有時候“心動”比“行動”更加重要,“筆頭”比“口頭”更重要。一味地討論,看似熱鬧,其實學生們漫無目的,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只能流于膚淺,真正體驗到學習到的東西并不多。反之,先獨立思考了再進行合作討論,兩者都加強訓練,既提高了課堂效率,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還能夠學會與他人分享交流,提高表達能力和合作的能力。
四、適度放開,綜合運用收放自如
語文中考題目中,將探究能力直接設置為題目考學生。可見提高學生們的探究能力既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中考的要求。剛開始訓練時,我注重學生的個性,只要學生肯說就好。不管他們說得好不好,關鍵在于敢說。到了八年級,開始將這種“天馬行空”式的探究方法和我們的文本結合起來,指導學生真正的探究應該有源頭,源頭不能忽視,指導他們從文本出發,有根據地進行探究。到了九年級,探究題成為一個系列,可以將指導學生如何探究和如何回答探究題結合在一起訓練。
例如在學習“調查活動”的時候,我一般為文本設置幾道探究題,鼓勵學生們解決,讓學生們知道訪談的目的何在,又鼓勵他們有根據的發散思維,觸類旁通,多角度看問題,加深他們思想的深度。這一切和新課標提高學生們的語文素養都是不矛盾的。學生們學習閱讀,不就是為了獲取信息,理解信息最后形成自己的思想嗎?教給學生們應試的方法,其實也是教給他們去獲取和篩選重要信息,多角度看問題,形成自己思想的方法。
總之,測試或中考與綜合能力的提高并沒有什么沖突。能用新課程標準指導自己教學,可以更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在落實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同時讓學生們在考試當中取得滿意的成績。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