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摘要】壯麗的齊魯大地孕育了博大精深的齊魯文化。對優秀的齊魯文化進行傳承與發展就成為我們每個人的一項重要的使命,青少年學生是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繼承者,所以對青少年學生進行齊魯文化的教育和傳承,成為每一位教育者神圣而光榮的任務。
【關鍵詞】齊魯文化;語文教學;傳承
【中圖分類號】G654 【文獻標識碼】A
齊魯文化與語文教學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齊魯文化在語文教材中體現,語文教材有利于齊魯文化更好的傳承與弘揚。
一、齊魯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體現
(一)齊魯文化的精神內涵
齊魯文化具有自強不息的剛健精神,崇尚氣節的愛國精神,經世致用的救國救民精神,民貴君輕的重民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勤謹睿智的創新精神,誠信憨厚的率性精神等。
(二)齊魯文化在語文教材中
魯教版高中語文必修體現齊魯文化的篇目有:《勸學》《燭之武退秦師》《氓》《蘭亭集序》《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齊桓晉文之事》等。
當然這只是就篇目而言的,另外,每冊中都會設計有“文本細讀”“梳理積累”“寫作平臺”和“活動性學習專題”,例如“活動性學習專題”部分設計了“與經典對話”和“走進孔子”。這些設計也體現了齊魯文化的內涵。看得出齊魯文化在魯教版高中語文中所占比重較大,也可以看出我們對優秀齊魯文化的重視。
魯教版高中語文選修部分是按專題編輯的,體現齊魯文化的選修讀本有《論語》《孟子》《唐詩宋詞》《史記》《中國古代小說選讀》,其中《論語》《孟子》的全部內容都是齊魯文化的精華。《唐詩宋詞》中的“李清照詞四首”和“辛棄疾詞三首”,李清照和辛棄疾作為齊魯文人,深受齊魯文化的影響,具有深刻的愛國情懷。
齊魯大地孕育了齊魯文化。例如在《出師表》中諸葛亮為蜀漢基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字里行間流露出諸葛亮的愛國之心。儒家所提倡的忠義孝悌,也是齊魯文化的精華,一篇《魚我所欲也》(《孟子》),孟子對義做出了正確的詮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通過孔孟及其弟子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出忠義孝悌自古就是我們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孔子有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的這些言論,是有關誠信的精辟論述。在今天,誠信尤其重要,誠信是做人最基本的品德,在人際交往中更加強調誠信。所以,對青少年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是齊魯文化的大義,也是每一個教育者的使命。剛健,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精神也是齊魯文化不容忽視的部分。齊魯文化源于泰山,因此齊魯文化中就融入了泰山般剛健的品性。
綜上分析,在魯教版中學語文教材中齊魯文化幾乎都能有所體現,這也許正是編者的良苦用心吧,希望齊魯文化能夠在青少年學生中得到有效傳承,使我們的齊魯文化熠熠生輝。
二、齊魯文化在語文教學中傳承的途徑
(一)建構具有齊魯文化特質的課堂文化場
課堂文化場是指課堂特定的文化環境和氛圍,是教師和學生主體精神的載體。
教室文化氛圍的打造。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因此,教室文化氛圍對塑造學生的品格具有無形的作用。要對齊魯文化進行更好地傳承,必須打造良好的教室文化氛圍,例如,在教室內布置藏書柜,收錄優秀的書目,室內張掛名人語錄,特別是孔子語錄,每天更新名人名言、經典語錄,教師引領學生對名言語錄選擇性的解讀和討論,教師以身作則,尊敬學生,愛護學生,相應的學生也會愛戴師長,在這樣一個和諧融洽又充滿文化氣息的氛圍下,學生更會把齊魯文化的精髓作為自身的行為準則。
具體而言,教師要塑造自己良好的教師形象,形成良好的教風,成為齊魯文化傳承的積極參與者和倡導者;良好的學風會對學生的精神品質產生深遠的影響,齊魯文化要想在學生中傳承,必須對學生進行學風建設,塑造良好的學生形象;有條件的學校要對校園進行文化建設,大到學校的標志建筑,體育場所、圖書館的建立,小到一棵樹上的科名牌,一個小小的標語,都可以打上文化的烙印。
(二)立足于齊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課堂閱讀與寫作一體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閱讀與寫作既相互獨立,又密切聯系。因此,在對齊魯文化進行傳承和創新時,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閱讀體現齊魯文化的優秀篇目,對體現優秀品格的經典語錄和經典故事進行積累,以備作文時作為素材使用;另一方面,在平時訓練作文時,可以針對具有文化教育意義的作文題目進行解讀,并和學生一起討論,激發學生的思考。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可以更好地對齊魯文化進行傳承。
(三)與齊魯文化特質相接續的課程資源開發
課程資源是豐富多彩的,它包括學科資源、校園資源、家庭資源、社會資源。針對齊魯文化的傳承這一特質,教師可以開設“孔子講學”“走進孟子”“齊魯文化名人”“齊魯名勝古跡”等一系列課程,這樣的課程,文化氛圍濃厚,針對性強,更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在這樣的課程影響下,思想境界得到提升,文化涵養得到浸潤,人性品格得到塑造,高尚情懷得到陶冶。
三、結語
齊魯文化博大精深,底蘊深厚,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且極具時代價值,因此我們必須對齊魯文化進行傳承和發揚光大。而在語文教學中傳承是文化傳承的一個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郭瑞林.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學語文[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陳佳新.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J].文學教育,2011(3).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