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燕
預習作業,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重要載體,是語文學習全過程中的第一個環節,是學生幾乎每天都進行的學習活動。課前預習的好壞,對學生的聽課質量乃至學習成績都有很大影響。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對課前預習作業的布置,雖也明確提出一讀二查三抄四思五問的要求,但由于籠統性和機械化,學生對待預習作業依然多半停留在讀課文、查字典上,他們的獨立思考和開創性思維能力并沒有得到鍛煉和提升。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預習不僅僅是掃除文字障礙,更重要的是要調動學生的人生體驗和知識積累,激發學生的思維。因此,布置預習作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真正讓預習發揮應有的效用。
一、預習作業的設計要緊扣教學目標
預習作業的布置不應該是可有可無的,更不應該是漫無目的的。對于教師來說,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常常在布置作業時,會很隨意地加上一句“預習新課”,然后也不做任何的要求和指導。這種隨意性的預習作業不僅讓學生無所適從,而且教師也無法檢查。因此,在布置預習作業之前,教師應充分關注到新的教學內容的難點和重點,充分考慮到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體系與新課之間的聯系和分歧。明確了教學目標,預習作業的設計也就有方向了。
例如,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第5課《回憶我的母親》的教學目標為:(一)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合理布局謀篇、突出主旨的結構特點;(二)深入領會作者以樸實無華的語言抒發的對母親真摯深沉的愛。根據這兩個教學目標,可以設計以下幾題預習作業:1.作者回憶了自己母親的哪些事例,這些事例的順序能否調換?2.自選句子進行賞析,體會文章的語言風格,并感受課文的字里行間流露出的作者對母親的感情。
二、預習作業的設計要凸現文體特點
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預習作業:預習新課,把課文讀幾遍,給課后的字詞積累注音并解釋,摘抄文中優美的句子。這樣單純地以讀抄為主要形式的機械性作業,會讓學生逐漸失去預習的興趣和學習的期待。語文學科,文體特點尤為突出,可以根據不同的文體來設計相應的預習作業。
例如,語文版七年級下冊的第21課《黔之驢》是一篇寓言,文章的故事情節性較強,且富含深意,可以這樣布置預習作業:通過漫畫的形式來表現文章敘述的故事,并體會故事背后的寓意。這樣的預習作業,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激發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三、預習作業的設計要體現層次性
教師要按照教學對象的不同來設計預習作業,初一新生的學習習慣還相當程度地保留著小學階段的學習特點,因而預習作業的布置就應該側重于讓學生掌握生字詞。初二、初三的學生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越來越強,預習作業的設計則應該側重于讓他們多思考,多質疑。美國教育家斯金納說:“如果我們將學過的東西忘得一干二凈,最后剩下的東西就是教育的本質了。”他所說的正是自修之道,也是獨立思考的能力。
通過思考和質疑,學生在完成預習作業的時候,就會不僅僅局限于提前讀幾遍課文,認識幾個生字詞,他們就會在完成預習作業的過程中,提前發現自己即將遇到的困難,增強他們聽課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從而提高聽課效率。對于教師來說,在檢查學生預習作業的時候,可以預知到對于新課學生的不足和疑惑在哪里,從而制定出更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環節,真正體現“以學定教”的課堂教學理念。
四、預習作業的設計可引入合作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標》倡導的“合作學習”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獲得新生。然而,語文課前預習作業的布置卻還是停留在以學生個體為主的單打獨斗上。所以,可以把“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入到預習作業的完成中。由學生自由組合成立學習小組,共同完成有一定難度的預習作業。
例如,在口語交際《采訪任課老師》活動中,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確定小組負責人,由各小組擬定采訪計劃。邏輯思維能力強的負責起草采訪提綱,字寫得好的負責談話記錄,文字功底好的負責整理談話記錄,表達能力強的負責和老師溝通以及在語文課上向全班匯報。這樣,就發揮了每個學生的特長,更能讓他們在合作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五、預習作業的設計可巧借課文插圖
語文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每一冊都會對一些課文配上插圖,插圖給人的印象形象直觀,可以用插圖為教學服務。在教學中,尤其在布置預習作業時,可以有意識地去探究課文插圖與課文內容之間的聯系。
例如,在教學老舍的《茶館》這篇課文時,就可以設計這樣一道預習作業:熟讀課文,根據課文中的描寫,指出插圖中的人物分別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