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竹盛
2015年剛開年的兩個月間,津巴布韋首席大法官和首都哈拉雷高等法院的法官吵了一架。吵架的起因是首席大法官奇迪奧西庫在司法年度總結大會上不點名批評了哈拉雷高院的一些法官,嚴厲指責他們太懶了。業績最差的4個法官,一年總共只判了33個案子,其中只有兩個案子還算大案。有個法官甚至只判了兩個案子。相比之下,這個法院最辛勤的法官一人就判了72個案子。
津巴布韋憲法保護法官的獨立地位,規定法官只有特殊情況下才能被撤職。奇迪奧西庫警告這些“懶法官”,不要拿憲法當擋箭牌,以為可以躲在憲法背后有恃無恐,慵懶無作為。
哈拉雷高院總共有24名法官,除了3名被點名表揚的法官外,其余21名都坐不住了,很快就針鋒相對,給首席大法官寫了一封信回應批評。
在信中,這21名法官說,奇首席身處高位,不知底層冷暖,沒有洞察當代司法的大潮流,還是機械地用寫判決的數量來衡量法官業績,殊不知各種調解、仲裁、安撫等非正式糾紛解決手段也是很高效的。一些法官判決雖然寫的少,但是為了解決糾紛付出的辛勞一點也不少。
法官們還寫到,奇首席自己還經常指派高院法官做些裁判之外的工作,比如那位一年只寫了兩份判決的法官就受委派承擔了一些其他事務。法官們說,奇首席不公正的批評使他們感到羞辱、灰心和沮喪,為了洗脫罪名,他們希望奇首席能提出一個更為公正、客觀的考核體系,也“歡迎和盼望”公眾來評價、討論和考核他們的業績。
更精彩的是第二個回合。面對法官的集體反彈,奇首席不甘示弱,嚴正聲明:“我和你們的戰爭不會停止,除非你們不再偷懶。”奇首席發表了一份聲明,他將親自挨個召集“懶法官”到自己面前來解釋為什么去年的審判業績那么差。未來他還會將“懶法官”名單提交到司法服務委員會,考慮是否彈劾。根據津巴布韋憲法規定,“嚴重不稱職”的法官可能遭受解職。
津巴布韋的法官之戰還在延續,哪方最終勝出還有懸念。此事雖然發生在遙遠的非洲,中國的法官同行們對此卻不應只抱隔岸觀火的心態。
假如按照奇首席的標準,以往中國的一些“法官領導”都會被列入“懶法官”范圍。目前正在進行的法院員額制改革將促使所有法官都走上審判席,但卻未必能夠根除“懶法官”問題。
近來我經常聽法律界朋友們聊起法官“懶政”的現象。一些“法官領導”轉身變為審判長之后,領導余威仍在,在選擇案子時會有所挑剔,例如只挑案情簡單或是矛盾沖突不那么激烈的案子。還有一些審判長則將主要任務推給所屬合議庭中資歷較淺的法官來辦,自己只需最后“簽字畫押”。
如果說這些現象還算是“內部偷懶”,屬于法院內部的矛盾,那么有案不受理、到期不審理、拖延不判決、程序不走足等“懶法官”現象則屬于直接影響公眾對法院觀感的不良現象了。
當前中國的司法改革如火如荼,以往規制法官業績的指標化管理有弱化的趨勢。自上而下的指標化管理曾導致一些不符合司法規律的現象,弱化是一個正確的方向。錯藥雖然不吃了,真病卻還在,如何在制度上避免出現“懶法官”將是中國司改要回應的一個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