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各省公共 預算支出情況一覽

過去一年,多名已經步入省級人大、政協的官員落馬,打破了“刑不上退位官員”的“傳統”。而在此次召開的地方“兩會”中,河南、廣西、福建、新疆四省區也都出現了人大政協官員轉任黨政一線的現象,這一趨勢或將成為“新常態”。
1月24日,此前擔任新疆人大常委會主任的雪克來提·扎克爾當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主席。1月25日,雷春美卸任福建省政協副主席,并以福建省委常委的身份亮相,繼續擔任省委統戰部長。
值得注意的是,黨政系統也出現了“提早前往”人大政協的現象。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近日當選為廣東省政協主席,他年僅57歲,離60歲的年齡線還有一定時間。因曾經長期在高校任教,又擁有博士學位,王榮素有“學者型官員”的名聲。2009年,王榮“空降”深圳任代理市長,填補因貪腐落馬的許宗衡造成的空缺。
整體來看,人大政協與黨政系統的官員“互流”或許將更加頻繁,這意味著官員的選拔調任將更加靈活,用人范圍更廣。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說,“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愿的統一體現,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黨領導人民實施憲法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這就是黨的領導力量的體現”。他強調,“黨和法、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是高度統一的”。
李克強近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表示,建立部門和地方協同聯動的投資項目審批監管制度,是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的重要舉措,可使政府管理更加規范和高效。李克強說:“我到地方調研時感到,現在有些審批,上面‘多頭多腦’,下面就會‘昏頭昏腦’。地方的同志根本不知道為什么這些部門也來審批,都被搞‘暈’了。”
2月11日的中央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指出,中央決定今年完成對中管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和金融企業巡視全覆蓋。王岐山強調,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為思想武器,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聚焦問題、突出重點、創新方式,讓巡視利劍高懸、震懾常在。
中紀委官網近日“曬”出了對環保部、文化部、全國工商聯和南航集團的巡視問題“賬單”。環保部“有的領導干部及其親屬違規插手環評審批,環評技術服務市場‘紅頂中介’現象突出”;文化部文藝評獎中存在“暗箱操作、利益交換”;全國工商聯亦被指出“違規操作、違反選舉紀律等問題和權錢交易等廉政風險”。
人社部、中組部、中央編辦、財政部、國家公務員局五個部門近日聯合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縣級以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形成職務與職級兩個晉升通道。評論認為,這次對干部人事制度的調整和改革,是對公務員制度的創新和完善,有利于充分調動和發揮公務員的積極性,鼓勵他們立足本職踏實工作。

根據全國總工會去年下發的通知,“基層工會逢年過節可以向全體員工發放少量節日慰問品”,目前,全國各省陸續制定了地方版細則,至少15個省份制定了職工具體福利標準,不少省份規定,每位會員過年都有節日慰問合計總額不得超過1000元。以廣東省為例,全年發放總金額控制在基層工會當年工會經費收入的30%以內,生日慰問不超過300元。
過去一年的網絡輿論,歸結到一起就是倆字:整風。這個動詞的主語是高層,“整風”范圍絕不僅僅是政界,更有媒體界、娛樂界、文化界等等。其一舉一動,皆引起諸多反響。所以說2014年真正的亮點在于政府從反腐到宣傳的發力。
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聯系,叫作“經濟增速減緩對輿論的壓力”。政治跟輿論的關系顯而易見,但經濟與輿論的相互作用卻往往更加隱蔽—而這一對相互關系可能會成為2015年的關鍵詞。
先來看看經濟力量對輿論的“介入”。刪帖、水軍都是“普通等級”的“附庸軍團”,而真正的“正規軍”將是各個經濟力量(尤其是互聯網巨頭)手中掌握的信息傳播渠道系統。目前,這些系統僅處于自生長、跟商業相比不被重視的階段,但很快,其中的重要地位就會被企業發現和利用。這個過程幾乎是不可阻擋的。
第一,中國各地的傳統媒體因各種原因出現衰落。傳統媒體高管紛紛轉投互聯網公司,就是個信號。一些經濟力量可以趁機大舉占領信息生產和傳播領域,通過資本形式和科技優勢來“潛入”信息系統當中。
第二,媒體生存環境的惡化可能會加劇經濟力量在媒體界的膨脹。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無論是經濟還是民眾生活各行各業的信息需求其實并沒有減少反而在增大,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媒體的衰落,并不意味著媒體市場的萎縮,而會造成小股力量的相互抱團和逃竄中的“抱大腿”。“大腿”是誰?除了央媒“嫡系”,大量的內容生產者很可能會投靠到資本或者巨頭企業的旗下“求包養”,否則無力保全。
第三個很重要的方面,自然就是經濟力量本身的發展需求。它們勢必會需要更大的權力來攫取利益或者保存自我,并且很快就會意識到媒體產業并非直接賺錢的良方,卻是輿論利器。當然,另一方面,“肥沃的”娛樂業、文化產業亦可帶來收入。
與一方的衰落和管制對應的,將會是另一方的擴張和滲入。它將不止賺取你的錢財,更會重塑你的思想;不僅打造你的“精神世界”,更去變革你的生活方式。
而伴隨著這一切的,是“經濟增速減緩”的中國現實。政治對經濟的直接影響或將刺激經濟巨頭更明顯地“大舉介入”經濟之外的眾多地帶,經濟增速減緩給民眾生活、就業、心態等方面帶來的影響將逐步顯現,社會心態有可能從“延續多年的經濟自豪感”之中發生扭轉。(戴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