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初,各部委、各省份突然首次集體“曬”出2014年信息公開工作“成績單”,卻被評價為“自我點贊太多”。2004-2014年,是“政府信息公開”正式提出后的首個10年,成效究竟如何?網民反響怎樣?
《南風窗》圖政數據研究室在2014年11月到12月間,利用《南風窗》的多媒體網上平臺進行了2014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公眾滿意度調查。結果表明,網民對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的滿意度意見分化,有20%的人表示滿意,有29%的人表示一般,還有50%的人不滿意。總評分僅達到百分制中的53.29分。
大體來看,網民對政府信息的需求是比較強烈的。哪怕是從未接觸過政府信息公開的網民,都有超過八成反對“我不需要政府公開的信息”的說法,并且有45.88%的人非常不同意“我有我自己獲取信息的渠道”的說法。
而政府方面的行動卻不盡如人意,其僅在制度設計、傳播渠道建設等宏觀、前期工作方面獲得了一定認可。但實際上,對公眾滿意度影響最大的指標主要集中在中期的實施過程。對于不執行政府信息公開的部門和官員,也有大部分人認為后期的問責力度不夠。
頗為諷刺的是,對于政府究竟應該公開哪些信息,一部分民眾并不太熟悉,但這部分人反倒對相關工作比較“滿意”;而那些可能更熟悉相關工作的社會“中堅力量”,對信息公開的實際工作成果評價偏低。除了指向政府工作不力之外,我們還可以從中窺見政府形象和政府信任在其間的作用。在從未接觸過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人之中,高達85.30%的人認可“我認為政府并不想主動公開信息”的說法,甚至有超過七成的人選擇了“非常同意”。此外,政府的信息公開得相當滯后、申請成本太高太麻煩(花費時間、金錢、精力),也多受詬病。目前看來,在民眾需求旺盛、制度設計和渠道建設都已“較好”的情況下,剩下的就是政府實現信息公開的真正誠意和實際行動了。
